分级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采用分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分级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具体实践对这一模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说明分级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分级教学 实施 创新 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张颖淳(1967- ),女,四川乐山人,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重庆 400074)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教学改革课题“以电气信息仿真中心为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项目编号:113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庆市教委教学改革课题“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0634185)的最终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60-02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面向各专业学生,覆盖面大,学生所在地域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太一样,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涉及专业类别多,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一致;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中小学信息课内容与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重叠较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要求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信息化发展对大学生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内容更新换代频率加快;现行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少,实训也少,特别是学生参与项目的机会很少,实际工作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为了在计算机课程教育中具体落实高等教育“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任务,使大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构建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层次,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改变与高等教育不相适应的现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善现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不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兼顾不同计算机基础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能极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势在必行。
  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分级教学模式就是为了适应新的现实情况,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而产生的,因此分级教学必然会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按照不同学生的内在潜力、能力水平和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科学地将学生划分为几个水平接近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上的班级授课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思想。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取折中方法,这将加大计算机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难度,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计算机水平较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不注重学习。教师对原有专业班级进行分级教学是很有好处的,采用分级教学,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具体要求,严格控制授课的速度及难度,掌握教学进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主导性得到强化,学生自信心得到培养,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增进,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用分级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由于分层次教学体系处于研究、探索中,形式可以多样,但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原则。
  三、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
  1.学生分层。分级教学既然为分层次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对各个层次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中如何分层、分多少个层次,以及如何组织安排各层次的教学等问题是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必须考虑的。因此,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新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据此组织教学过程和设置教学内容,有必要举行一次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摸底考试。也可以利用校园教学网发布测验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测试,学生根据测试结果,报名学习某一个层次。最后由老师主要根据考核结果,再参照学生自愿选择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或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为了便于管理学生和安排课程,可以按系或学院将同层的学生组成新的班级。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动态分层,随时调整”的原则,对不能适应相应层次教学的学生随时可以进行微调。
  2.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视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大纲中涉及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是有所差异的。
  在制定高层次学生的教学大纲时,针对学生计算机知识起点高、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应拓宽课程广度、加快课程进度、加深课程难度。在制定中级层次学生的教学大纲时,针对学生已有相关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但是不够熟练、全面的特点,应从深度和熟练度下手,加强技巧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强化基本功,不适合加大广度。在制定初级层次学生的教学大纲时,针对学生起点低,过去接触计算机时间很少的特点,应着重讲解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及基本操作,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增加上机实训。
  在课程安排上,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设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对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由于不同专业的性质各异,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各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共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整体完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3.制定不同层次的考试大纲。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都可以不同。对高级层次学生的考核侧重技能操作兼顾基础,对初级层次学生的考核侧重基础兼顾技能操作,对中级层次学生的考核介于两者之间。加强考试制度的建设,规范与实施教考分离制度;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行课程作品、期末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三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衡量标准应考核学生在其所在层次取得多大成绩,不能只考核学生所取得知识水平的高低,只有采取这种考核标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   4.根据分级教学的理念改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使用完整的案例来引入知识和理论,对于操作性较强的模块是很好的选择,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考虑模块的局部知识,利用模块的整体知识,将这些问题逐步分解处理,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既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要求,并且使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取得预期的目的,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与需求被忽略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四、分级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1.因材施教。组织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较为一致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即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用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进度来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级教学模式中,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环境,教师会选取声情并茂的教学题材;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会编制不同水平的考试大纲来检验学习成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热情,教师会增进的师生的合作和交流,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2.弹性评估与动态调整体系。为了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提高,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通过滚动调整级别来建立鼓励机制,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态调整他们所在的级别。学生的学习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作品构成,前者占60%,后者占40%。这样,低层次中的优秀学生可以申请调整到更高层次的班级去学习。
  3.师资自我完善。教师在课前应准备好分层教学,明确每次课的基础内容和提升内容,按照每次课的内容确定是否需要分层、分多少层以及按照什么方式分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掌握的情况,教师合理设置教学进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严格掌握授课难度,尽量控制授课速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充分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五、分级教学效果评价
  对于初级班的学生,由于水平接近,排除了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实作过程注重演示,教学效果相当令人欣喜。
  对于高级班的学生,由于学生对基本概念有一定认识、基本操作能力已有一定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重复讲解,而是注重引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对新鲜的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在实作中能够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用相对较少的教学时数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下面对初级班、高级班的学生结业问卷调查和期末总成绩两方面进行分析。
  1.问卷反馈。为了取得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信息的反馈,我们对初级班、高级班的学生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563份,收回问卷1521份。从问卷反馈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96.2%的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相当赞成,希望今后能继续开展。通过教师对学生课下的访谈了解到,高级班的学生认为以他们自身所掌握知识为起点,节省了时间,使其能在有限时间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初级班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和进度合理,相对较多的教学时数已经能够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达到与高级班的学生接近,甚至更好。
  2.成绩分析。初级班、高级班在期末考核的难易程度和要求相似,通过期末初级班、高级班的考核情况分析,基本达到分级目标。对初级班、高级班的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初级班、高级班的成绩基本一致。
  通过对分级教学模式实施前、后学生计算机学习情况成绩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计算机成绩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优生比例增加,差生比例下降,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六、结束语
  传统教学模式中把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一视同仁,分级教学模式克服了这种弊端,教学内容及要求按不同专业设置,使专业教育与计算机基础教育实现了较好的结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以及自由支配学习时间,从本质上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是一种“自助餐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4(9).
  [2]李富芸.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J].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5(3).
  [4]许仁昆.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6(1).
  [5]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
其他文献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上,英文写作是教学重难点,也是学生们最抵触的一块。针对多数同学下不了笔的现状,老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有趣,鼓励学生多多积累写作素材,循序
2020年11月19日上午9时,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一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投产暨首台车辆下线仪式在该项目总装车间隆重举行。随着屏幕缓缓开启,一辆刚
从今年9月1日起,山东省将试点高等教育学分制收费改革,先期在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鲁东大学、青岛大学等七所高校实行“两部制”计
目的研究在不同斑块类型的理想化狭窄颈动脉模型中新型锌合金支架的受力变形情况,为新型锌合金支架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方法运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构建理想化的
我们用数字式实时示波器和打印机替代传统结构动力特性实验中的光线示波器和放大器,使实验更加直观,采集的数据更加精确,还可以把采集的数据送到计算机里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
潞安李村煤矿为解决1306大采高工作面运输巷围岩控制难题,分析了软弱顶板破坏机理,确定采用锚杆索联合支护和浅部注浆孔与深部注浆锚索加固技术进行巷道围岩联合控制的方式。
为治理教育乱收费,适应反腐的要求和财政改革的需要,近几年,收费管理工作相继推行了以“票款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征管体制改革。本文拟对学校收费实行“票款分离”的利弊作初步探
“各位老师:本周学校同一堂课活动安排如下,周三上午第一节课,由黄丽敏老师执教四年级音乐课,上课地点——音乐教室;周四上午第一节课,由楼哲烽老师执教六年级英语课,上课地点——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