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茶城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m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汉口朔汉江北上,过了襄阳,就是老河口。据老辈人讲,那里的人喜爱喝茶。
  现在,在老河口喝茶最好的去处是江边。穿过整齐的江滨公园,沿码头下走,可看到江堤上一溜开着许多茶馆。茶馆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那种,几间砖砌的平房,里面没有任何装饰。也许,这茶馆本身就不需要更多的装饰,因为只要推开窗,整个汉江就是一副巨画,一眼望去,烟波浩渺,似与天接。茶客们大多喜欢坐在茶馆外的棚子下,因为那里风景开阔,江风吹面,柳荫低垂。
  随便找一家坐去,用不了片刻,就有人轻声招呼道:“来点茶吧。”茶水明码标价,十元的铁观音到两元一杯的绿茶都有。十元一杯的茶用紫砂壶盛来,上加有盖,虽不是上好的叶子,但揭开盖来,也能闻到沁人的茶香。五元以下的茶是大路货,只用玻璃杯泡了,看上碧绿清澈中藏着些许的懒散。
  茶水有价光阴无价,只要你坐得住,一杯茶就可以坐上一天。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江滨公园的堤岸上都密密麻麻地坐了好些茶客。
  对于这个小城市的人来说,喝茶不仅仅是一种嗜好,而是生活的必需。每天早上,许多人一起床,来不及漱口洗脸,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泡茶。茶多是毛尖,味道要苦,不苦不够味,茶水要烫,不烫不够劲儿。喝罢茶,在自家的躺椅上稍事休整,忙碌的一天也才正式开始。
  平时,城里人娱乐休闲也大都会去茶馆。在那里,人们有的聊天,有的打牌搓麻将,不知不觉,一天的光阴就消磨过去了。还有那些爱唱河南梆子的票友们,也把茶馆当成自己的根据地,所以,江滨一带的茶馆里总是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不过,在老辈人眼里,这样的茶馆简直不叫茶馆。他们留恋的,是那些已经消失在老河口记忆里的茶肆。
  “那时喝茶才叫讲究”,他们会这样说。
  《沙家浜》里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就和河口先前的茶肆差不多。首先,泡茶的水是烧出来的,不是电热水壶“电”出来的。那时的茶肆里,都有一个泥巴砌的烧开水的炉子,炉子有三、五、七个不等的灶眼,俗称三星灶,五星灶、七星灶。灶眼上各放一把铜壶,下面以茶梨木为燃料,有小伙计专门拉风箱。只要一听到小伙计“连拉快声”,就是水要开了。
  泡茶的水来自汉江,出门几步,就是天然的水库,清澈见底,不见泥沙。水从汉江里挑回,烧开之后还要再在火上多滚一会儿,在河口话里,这样水才更“尖”。要不然,就有顾客跟你理论,你这水尖吗?尖。那我怎么没有听见咕嘟声?在老茶客的心里,只有最尖的水才能泡出茶叶里的滋味来。
  泡茶的伙计被称为“茶房”,其实是一个茶肆的灵魂人物。那时,城里焦家营里有一个茶肆,其中的伙计是个哑巴,人称“哑巴茶房”。茶肆生意红火,每天有一二百人,全靠哑巴一人招呼。时间长了,此人练就一手绝技。据说那每天早起都要“抓碗”,也就是往茶杯里抓茶叶,每一碗不多不少,就是那么多,就跟“等子”(称)量过的一样。送茶时,他一只胳膊上可放七个茶碗,行走如履平地,滴水不漏。
  如今,哑巴已经作古,焦家营里的茶肆也已经不复存在,不过,汉江还是汉江,而汉江边的太平街依然太平。
  太平街是一条古街,站在街口,这里和中国所有的古街一样,到处灰头土脸,残垣破壁。偶有新式建筑点缀其中,显得不伦不类,不经意间显示着历史的荒诞。然而,谁又能小看这条古街呢?因为,老河口最繁华的一笔就留在这里。
  还是先从河口城说起。三百年前,老河口还只是汉江边上的一个小村,而三百年后,这里俨然成了一座城,其中的太平街就是这座古城当年的“金银窝”。
  让老河口变成一座城的,是依偎在它身边的那条江—汉江,让太平街变成金银窝的,也是这条江。因为老河口地处鄂、豫、川、陕四省交汇之地,背靠汉江,交通往来十分便利。那些秦岭巴山的山货要从这里起坡,转手交易后运到河南中原。或者货物顺江而下,运抵汉口,朝更广阔的南方而去。同时,来自中原一带的粮食、棉花又通过老河口朝西或则朝南中转。而老河口,也是贯穿中国南北的万里茶路上重要的一点。据说,当年从武夷山远道而来的茶就是通过这儿朝河南社旗转运的。
  到了清朝中叶,一座小城就在汉江边上初具规模。清末的时期,这里的繁华程度曾经一度超过附近的襄樊、南阳等地,人称“小汉口”。
  因为商旅往来,河口人为了迎接四方客商,便开起了货栈。沿太平街南北两侧共有38家店行,其中最有名的有十三家,人称“十三行”。这十三家以经营山杂货为主的商号,各商号的老板大都是河南人,泛舟商海,终于在老河口立稳了脚根。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建筑高大结实、既是商行又是船行的“同兴福”商号;富甲一方的“信昌茂”钢铁号,还可以看到有五进院落直通罗盛街的“天生杂货行”。
  当年,这里每日往来的商船就有上千艘之多,为了便于商贸的接洽,逐渐兴起了茶馆。据说在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里,茶馆竟然有200多家,就连最寻常的小巷道里,都可能出其不意地站着一个小茶肆。
  后来,由于水路交通萎缩,老河口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如今,人去宅在,只有一条太平街,似乎还在诉说往日的繁华。
  好在还有茶。不管岁月如何流逝,老河口人始终保持着喝茶的习惯。当所有的繁华都抵挡不住岁月凋零的时候,只有茶,那样长久,坚韧,而又不漏痕迹地滋润着江边的人心。
  
其他文献
中国有20个产茶省份,中国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茶,这些历史文化名茶也是各地的区域品牌和消费者认可的中国名茶。但是,近年来地方政府想支持个别企业成为行业龙头,一些企业也想借助区域品牌优势进行发展,一些区域品牌成为企业名称也就因此产生。如西湖龙井集团、普洱茶集团、铁观音集团、坦洋工夫集团、恩施玉露集团、黄山毛峰集团等等,这种区域品牌企业化的做法虽然是地方政府和企业两厢情愿的好事,但实际结果却往往弊大于利
期刊
一次给朋友们沏茶,分茶时竟给朋友们的杯子斟得满了溢出来。一朋友嗔怪道:“还说你是茶乡人,连用茶规矩都不懂。告诉你: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呐!”我本一片真诚待客之心,只因不谙茶俗,招来责怪。在喝茶这件事中,我算是吃了一堑,但更是长了一智。  武夷山人向来“知茶达礼,通酒感恩”。待人接物少不了“茶酒为媒”的繁缛礼节,连喝茶饮酒也要循规蹈矩,若时时在乎这些,确实有些让人受不了。但面对越来越重视礼仪交际的今天
期刊
穿过北京东三环南路的一条小巷子,就能看到栖身于此的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在这里,舞蹈演员们每天都会在一楼的小剧场,连续进行几个小时的排练。二楼的排练厅则向外部学员开放,即使你从未有过舞蹈经验,也能以此为窗口了解现代舞。小剧场和排练厅,是洪林经常出现的两个场所。这两个地方,分别象征了洪林舞蹈生命的两个不同时期。对她而言,人生正处于从舞蹈演员向舞蹈老师的过渡期。这种过渡,并没有想象中的伤感,反倒是一个重新
期刊
记得一位马来西亚的紫砂收藏家说,我家里紫砂的藏品有近千件,但是真正的艺术品也就几十件而已。紫砂壶是民间收藏的大项,但是仿品多正品少的现实,却让很多人对紫砂的收藏望而却步。  行家说,收藏紫砂有三大误区。  一、要认准“土”。紫砂的泥料有很多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大的特征就是有颗粒质感,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断面上的气孔,这样的壶经过泡养后,颗粒质感圆润、饱满,砂感丰富,隔热性好。但是,现在
期刊
浮生偷得半日闲,端一盏茶,在一枝莲茶俯里度一瞬光阴。众荷喧哗的尘世间,独爱这最宁静的一枝青莲。雕窗画廊,木桌石盘,一莲一井一古筝,一佛一扇一经书,令君尘足一踏,顿入净土。  临窗而坐,汉服女子温婉挪来,低眉含笑,轻展茶艺,一时间茶气氤氲,禅音缭绕,忘了今夕何夕,难辨是茶中有禅,还是禅中有茶。唯记起佛经上说,世间诸事,皆有因缘。那么今日一盏茶,又该是何等因缘聚合?  茶的因果。春日里,陌上茶园,新绿
期刊
【电影】月满轩尼诗  导演:岸西  主演:汤唯、张学友  《月满轩尼诗》的故事发生在湾仔这个光怪陆离的地方:新旧交杂、商厦高耸入云、小学中学俱备、红灯区夜夜笙歌……而轩尼诗道落在湾仔中间,刚好把这区切成两半。两个主角爱莲(汤唯饰)和阿来(张学友饰),正是住在这条路的两旁。二人由互不相识到相遇,到最后深深的走进对方生命里去,这就谱写出一个都市爱情故事。据说此剧的播出带火了一大批都市的茶餐厅。两位主角
期刊
茶室名片  茶品推荐:安吉白茶  人均消费:50元  联系电话:010-84049341  营业时间:10:00—22: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大街五道营胡同甲75号    说起小资情调,也许您会第一时间想起上海,弄巷里的美女,黄浦江边的卡布奇诺。但在今时今日北京的“后小资”情调绝不亚于上海。而且北京有根深蒂固的胡同文化,小资与胡同文化相结合后别具一番风味。不知何时走红的五道营胡同,一时
期刊
茶室名片  茶品推荐:青螺黛、莲花观音  人均消费:50元  联系电话:010—84048539  营业时间:9:00-24: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25号    成贤街是北京历史文化最悠久的一条街,由于紧邻国子监和孔庙,也使得成贤街是北京城里最庄重肃穆和安静的去处,留贤馆就座落在这里。  来到这条街上,人们不自觉地褪去喧哗,车子静静驶过,所有的事物仿佛都被这宁静渲染了,情不自禁地沉醉。
期刊
茶室名片  茶品推荐:大红袍、六安瓜片、太平猴魁  人均消费:128元  联系电话:010—59812628  营业时间:9:00-24:0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西大街118号龙冠置业大厦B座五层甲75号    中华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只是重要的物质文化,更包含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中华茶文化的精髓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提倡自然和谐,顺应自然。茗道轩国学养生茶楼
期刊
2004年,9月,野茶  临走的时候,山仔的母亲给了我一样东西。一斤野茶。茶用一个塑料袋子装着,她母亲把茶塞到我手里的时候说,喏,就是后山上采的,不花钱。  我把茶往枪筒上一挑,就走了。临出门的时候,我看见山仔也跟了出来,手里还拎着一个书包。  “我上学去。”他小心翼翼地跟在我身边说。他说话的时候,我看见他嘴边一个小小的酒窝,仿佛盛了一些胆怯,也盛了些勇气一样。  我到他们村里打猎已经一个星期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