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下高校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设计教育创新发展,实现中国由“追赶型设计”到“引领型设计”的转变,是当前高校设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以新文科建设为引导,以文化传承、融合创新的设计学科命题,探索文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建设与实施途径,构建文化引领设计创新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内容改革,搭建实践平台,实现设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其他文献
以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种子为材料,脱脂后分析其成分.采用Osborne分级分离法得到三种火龙果种子分离蛋白,检测其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热变性温度、氨基酸成分等理化性质,分析pH和NaCl浓度对火龙果种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发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乳液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种子脱脂粉中含量最高的三种成分为粗蛋白(51.04%)、粗纤维(23.60%)和总多酚(15.26%);火龙果种子中分离得到白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提取率分别为19.51%、1
多维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是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要作用的核心.结合浙江万里学院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借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内容采取相适宜的考核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确定多元评价主体,全方位地把控线上、线下评价内容,采用多维立体的全过程评价方法,形成一套合理性与实用性并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多维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财会类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建设缺乏特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为此,提出“细分人才市场,走差异化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瞄准新产业、新业态对财会类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设置与市场对接的新兴专业方向,通过“产教融合,虚实结合,知行耦合”的人才培养思路,重构和优化财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儒学情论的基本理路一是在性体情用的体用框架下来理解“情”;二是基于存在的立场,以“情”为思考人之存在的基础和本源.基于这一理路,传统儒学论情有两个重要特质:一是立足于切己的生存体验;二是在天人一体的文化诠释背景下主张因共情而通情.合理借鉴传统儒学论情的这两项特质,不仅有助于化解当代情感教育中因对情感过度知识化、结构化、工具化以及个体自我化而造成的不当影响,也有助于发掘和建设当代国人充满生机而又切己自觉的情感生活以及因共情而通情的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更具意义的是,儒学论情的特质还能为当代中国提出并践行“
利用CLDS2017村庄以及家庭层面的问卷调查数据揭示村庄组织化程度如何影响农地流转率,从而为地方政府从村庄层面有针对性地推动农地流转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村庄的组织化程度显著影响农地流转.具体而言,组织化程度每提升1%,农地流转率增加2.53%,家庭层面的微观证据也支持这一结论.在异质性影响上,组织化程度对山区农地流转的作用高于丘陵地带,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高于东部地区.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村庄正式组织的组织化程度更为关键,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村庄组织化程度作用于农地流转的重要渠道.研究启示:针对性地提
19世纪中后叶,以赫尔岑、巴枯宁、特卡乔夫等为代表的“工农对立论”者将农民视作天生的社会革命主体,夸大俄国村社制度的优越性,宣扬工人阶级不可靠论,主张放弃武装斗争而寻求所谓的“本能解放”,妄图破坏工农关系、分化革命力量.马克思与恩格斯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深刻批判了“工农对立论”:以经验事实批判其论据虚构,以唯物史观批判其唯心史观,以积极革命观批判其消极革命观.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农关系的具体分析,马克思与恩格斯明确了工人引导农民、工农联合互助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策略,以“工农联盟论”完成了对“
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塑了党政关系,继而引起政治权力和国家治理结构的变革.既有研究提出了党政融合和党政分工框架,前者过于笼统,后者则在操作层面存在职能分开的困境.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有其独特的历史和逻辑:公共权力主体已从国家拓展至政党.有必要把党政关系与三权关系贯通考察,以摆脱党政职能分合以及将三权关系局限于国家权力范畴的思维惯性.党政大部制改革从党政职能调整跃至机构设置层面,实现了机构、职能与人事的全面统筹,并通过对公共权力进行功能性分权形成三权分工体制,这迥异于西方通过结构性分权形成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
在《诗》《书》《易》所代表的“六经”时代,周人在政权合法性的忧患意识下,将“德”赋予了天子、君王及执政阶层的“君子”.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末期,孔子在揭示君子德位分离的现实后,提出了君子德位统一的主张.在孔子那里,居于执政地位的公卿大夫——“君子”,更应当成为有德的“君子”,并发挥道德引导作用.孔子的“君子政治”思想强调,君子要反思并敬畏自己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德行,使其从政行为具有存在的意义.
随着全球范围内以员工为对象的微观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对员工CSR反应的影响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通过对26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发现: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研究阙如,未来可以探讨儒、释、道相关思想以及本土领导力等对员工CSR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尽管学界关注了10多种社会文化或个体文化价值观,但针对每种文化的研究不仅较少,且研究之间缺乏可比性,未来有必要基于更多的文化视角丰富本领域研究;部分研究发现文化对员工CSR反应差异的解释力有限,未来可考虑文化与正式制度的交互作用;现有研究
马克思在大学学习至《莱茵报》工作期间实现了其早期的法哲学转向.但是在思想发展历程整体性的视域中,该转向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被严重忽视.与传统视域不同,在思想结构整体性视域下,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转向是一个集法的方法论转向、法的本质论继承和法的价值论超越的复杂过程,且该过程对马克思实现法哲学的思想立新和唯物转向产生重要影响.在方法论层面,马克思抛弃了康德的理想主义方法论而在黑格尔理性主义方法论中构建起法的形而上学思路;在本质论层面,马克思运用理性主义方法对法哲学的出场命题、原初命题和现实命题进行了分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