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养分胁迫对冬小麦器官生长相关性影响研究

来源 :节水灌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a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作物各器官生长的相关性,对于调节它们之间的相对生长速率,使其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的方向发展和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天津农学院灌溉试验基地对冬小麦进行了分阶段受旱试验,采用数理统计检验方法,对小麦在水分养分胁迫下各主要器官生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冬小麦返青后,水分、养分胁迫下对冬小麦的茎叶比有影响,对冬小麦的根冠比、茎粒比前期有影响,后期影响较小;②水分、养分胁迫下对冬小麦的根冠比、茎叶比、茎粒比随时间变化显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和籽粒、茎和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各处理之间有
其他文献
为风沙土地区精准、高效地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在推荐施氮量300 kg/hm2下,设置5个不同时期氮肥配比,分别为常规施肥(F1:基肥、拔节肥质量比为1∶2),兼顾拔节和粒肥(F2:基肥、拔节肥、粒肥质量比为1∶1∶1),均匀施肥(F3:基肥、苗期肥、拔节肥、穗肥、粒肥质量比为2∶1∶1∶1∶1),重拔节肥(F4:基肥、拔节肥、穗肥、粒肥质量比为2∶2∶1∶1),攻粒肥(F5:基肥、拔节肥、穗肥、粒肥质量比为2∶1∶1∶2)。分析膜下滴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农田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马铃薯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脲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0~20 cm土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随马铃薯生育期阶段的推进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土壤脲酶活性则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中水中氮(W2N2)有利于增加土壤酶活性,而低水高氮(W1N3)则不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中水中氮(W2N2)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分别为5
渠道输配水过程的精准计量与调控是实现灌区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的基础。测控一体化闸门是集流量测量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装置,与其相配套的调控技术是实现渠道安全输水、合理配水和精准用水的关键。从闸门水力性能、过闸流量估算、闸群联合调控技术等方面对测控一体化闸门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基于已有研究中存在的技术难点,结合灌区现代化管理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测控一体化闸门及其调控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灌区用水管理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以南通市4株银杏古树为例,总结分析其修护复壮过程,并针对古树修复过程中发现的病虫害、树洞、枝干腐朽、它树寄生、土壤板结、给排水、营养不良等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修护复壮解决方案,以期为名木古树维护提供参考。
通过多学科横向结合的园林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探索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方向,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拟定课程思政的规划,结合专业特点,提出课程思政可行的教学创新方法与途径,及具体实施流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从整体上提升环保成效,就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也能够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不论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还是为了提供更新颖、丰富的林副产品,都需要重点推进林业生态工程。
为探讨基肥施用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夏玉米大田试验,设置2种基肥施用方式:耕后施肥(A方式)和耕前施肥(B方式),3个灌水量水平45、60和75 mm,测定了夏玉米各生育期的质量土壤含水量、生长因子和产量。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量的剖面含水量分布曲线在不同生育期内变化相似,在整个生育期内从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分3个阶段,土壤水分呈现明显变化;(2)基肥施用方式和灌水量对
在内陆水体水质遥感监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模型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营养状况的水域,水体光学特性的差异会引起模型适用性不同。目前,大多数学者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富营养状态水域,对于中/贫营养状态水域研究较少。为建立适合镜泊湖的叶绿素a水质监测遥感模型,结合2015年9月和2018年7月实测光谱数据,对镜泊湖不同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所构建的8种模型中,三波段模型效果最佳,模型决定系数R2值为0.79,均方根误差RMSE(Root Mean Square
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各地方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及园林绿化率,逐步提升与优化原有公路两侧的绿化.以“杭州市红十五线(萧
植物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专业素质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了植物学在线课程资源,通过课前准备以及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植物学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多种考核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植物学知识的兴趣,并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平时的学习效率,以期为今后的植物学课堂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