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为教师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本文结合多年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我校的“四环达标”教学模式,浅议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愿与同仁一道商讨。
一、情景导入,把学生引入到音乐的殿堂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音乐的核心动力是兴趣,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使学生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营造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自然地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殿堂。
例如,在教学《小溪流水响叮咚》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首先播放一段流水的声音,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在什么地方可以听到这种声音?同学们可能会回答这是流水的声音,在山谷、在溪边、在河边能听到这种声音。这样就将歌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歌词的意境中去。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歌词与意境,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创新要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中,使音乐课“活“起来。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农村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孩子们生活体验单一、音乐感受不深的不足。如欣赏《森林水车》时,笔者通过一幅美丽的画面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并结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早晨的森林空气清新,动物和花草在太阳的轻声呼唤中慢慢苏醒,多么美妙的一天呀!水车在动物们的陪伴下开始欢快地转动起来,转动中,小溪水输送到了森林的绿草地,花草们为了感谢水车的帮忙,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森林,更美了!根据音乐分两部分:优美抒情的景物描述与欢快的水车劳作。给学生只以最低要求,能听出前后部分的情绪区别,以两个不同的动作合上音乐表达。第一部分以乐句为单位配以舒缓的舞蹈律动,第二部分合上简单的二拍节奏,强调强弱动律。这样学习,减弱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接受的同时兴趣盎然。
2.设计游戏,引发音乐兴趣。有趣的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途径之一。如节奏训练,它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练习,可又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在训练中机械地反复练习,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如果在训练中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接力竞赛”活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提高综合音乐能力。
3.加强律动练习,培养音乐素质。农村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文艺活动也比较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采用音乐律动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结合歌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创编、改编适合学生的律动练习,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律动练习,学生的动作更协调了,乐感更强了。例如教唱《小苹果》时,笔者还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创编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动作。在创编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开发,音乐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
4.巧用打击乐器,“亮化”音乐课堂。在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的作用不容忽视,利用适合学生演奏的乐器,也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可以师生共同演奏打击乐器,还可以师唱学生伴奏或学生唱教师伴奏,或者老师教学生使用打击乐器,以上都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交流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音乐。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如在教唱《美妙的歌声》的过程时,笔者采用了八种打击乐器:大鼓、小鼓、沙球、碰铃、三角铁、铃鼓、手鼓、响板,开办一个小组的音乐party。师生合作,笔者弹琴,学生打击乐器,还有的学生演唱。学生们轮流变换打击乐器,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表达
农村学生接触面窄,活动范围小,容易拘谨,不善表达,不爱表达。于是在课堂设计中,笔者更多考虑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采用我校的“四环达标”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评价、合作交流、个性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培养激发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如在歌曲教学时,学会歌曲后请学生自己来演一演,比一比、夸一夸,学生总是热情高涨。一开始小组学生一起表演就异常活跃,教师趁机鼓励,渐渐由小组过渡到独立表现,逐渐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
总之,上一节音乐课并不难,但上好一节音乐课却不容易。音乐教学,不仅要保证学生对歌唱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整体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不远了。(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中学)
一、情景导入,把学生引入到音乐的殿堂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音乐的核心动力是兴趣,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使学生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营造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自然地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殿堂。
例如,在教学《小溪流水响叮咚》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首先播放一段流水的声音,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在什么地方可以听到这种声音?同学们可能会回答这是流水的声音,在山谷、在溪边、在河边能听到这种声音。这样就将歌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歌词的意境中去。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歌词与意境,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创新要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中,使音乐课“活“起来。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农村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孩子们生活体验单一、音乐感受不深的不足。如欣赏《森林水车》时,笔者通过一幅美丽的画面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并结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早晨的森林空气清新,动物和花草在太阳的轻声呼唤中慢慢苏醒,多么美妙的一天呀!水车在动物们的陪伴下开始欢快地转动起来,转动中,小溪水输送到了森林的绿草地,花草们为了感谢水车的帮忙,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森林,更美了!根据音乐分两部分:优美抒情的景物描述与欢快的水车劳作。给学生只以最低要求,能听出前后部分的情绪区别,以两个不同的动作合上音乐表达。第一部分以乐句为单位配以舒缓的舞蹈律动,第二部分合上简单的二拍节奏,强调强弱动律。这样学习,减弱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接受的同时兴趣盎然。
2.设计游戏,引发音乐兴趣。有趣的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途径之一。如节奏训练,它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练习,可又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在训练中机械地反复练习,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如果在训练中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接力竞赛”活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提高综合音乐能力。
3.加强律动练习,培养音乐素质。农村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文艺活动也比较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采用音乐律动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结合歌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创编、改编适合学生的律动练习,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律动练习,学生的动作更协调了,乐感更强了。例如教唱《小苹果》时,笔者还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创编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动作。在创编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开发,音乐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
4.巧用打击乐器,“亮化”音乐课堂。在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的作用不容忽视,利用适合学生演奏的乐器,也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可以师生共同演奏打击乐器,还可以师唱学生伴奏或学生唱教师伴奏,或者老师教学生使用打击乐器,以上都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交流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音乐。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如在教唱《美妙的歌声》的过程时,笔者采用了八种打击乐器:大鼓、小鼓、沙球、碰铃、三角铁、铃鼓、手鼓、响板,开办一个小组的音乐party。师生合作,笔者弹琴,学生打击乐器,还有的学生演唱。学生们轮流变换打击乐器,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表达
农村学生接触面窄,活动范围小,容易拘谨,不善表达,不爱表达。于是在课堂设计中,笔者更多考虑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采用我校的“四环达标”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评价、合作交流、个性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培养激发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如在歌曲教学时,学会歌曲后请学生自己来演一演,比一比、夸一夸,学生总是热情高涨。一开始小组学生一起表演就异常活跃,教师趁机鼓励,渐渐由小组过渡到独立表现,逐渐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
总之,上一节音乐课并不难,但上好一节音乐课却不容易。音乐教学,不仅要保证学生对歌唱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整体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不远了。(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