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愛国、敬业、诚信、友善”可视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内容。以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情况为主要调查内容,基于10所中小学、960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得到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主要有城乡、父母教育方式、亲子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学历和区域,其社会责任感水平在这6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应该从学校、父母、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平衡学校、父母、自我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策略
作者简介
张峰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汪邦铃,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核心目标,也是提升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相关活动的组织开展,更关系到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故依据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的四个维度,其中“爱国”包含爱国意识及爱国活动参与度、“敬业”包含学习行为及社交实践、“诚信”包含消费行为及考试作弊行为、“友善”包含网络友善行为及生活友善行为。
一、研究工具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基于相关文献整理,设计了《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该问卷共包含人口学变量9题、社会责任感变量32题,共计41题。
(二)问卷信效度检测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原则,通过多种渠道,要求被试填写网络版《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32份,用于信效度检测。首先用SPSS19.0统计软件工具计算每个项目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并将数值结果与0.4数值相比较(0.3为参照的最低标准),删除项目中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4的6个题项,以保证此问卷的结构效度。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工具针对剩余的26道题进行了KMO和Bartlett球形度及信度系数检验。由于问卷发放时是将4个维度的所有题项打乱顺序,在对剩下的26题再进行因子分析时,发现部分维度提取成多个公因子,因此将不属于原维度的8个题项删去。结果显示,该问卷各因子间KMO值为0.949,Bartlett值为0.000,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109%、每道题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问卷的总信度大于0.9,各个维度信度大于0.7,说明问卷中各个项目之间一致性较良好,问卷信效度较高,可以作为研究的测评工具。
二、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探究与分析
将最终版《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采用随机取样原则,对中小学生施测,共收集到问卷1,015份,剔除缺失数据、异常数据等无效问卷55份,共计96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527人,女性433人。
(一)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究哪些因素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中设置了性别、民族、城乡、区域、家庭人均收入、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及亲子关系9个人口学变量。利用SPSS19.0对9个变量与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在“爱国”方面,城乡、父母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在“敬业”方面,城乡、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关系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在“诚信”方面,城乡、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关系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在“友善”方面,城乡、区域、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关系与其呈显著正相关。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了解到,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主要有:城乡、父母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区域、父母学历、是否为独生子女3个因素部分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性别、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3个因素不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差异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城乡、区域、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关系6个因素与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即这6个因素可能会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为验证这6个因素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本研究对6个因素与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ANOVA方差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表7。
1.城乡差异
表2数据结果表明,在城乡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在城市和农村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在4个维度上均低于城市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即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城乡因素之所以会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尤为突出的影响,一方面,农村资源配置要普遍差于城市资源配置,城市中小学生可采取多样有效的方式接受丰富的、针对性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而农村学生则面临着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的单一性、教育方式的枯燥性、教育目标的异化等困境;另一方面,农村经济条件整体上与城市经济条件存在差距,农村家庭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孩子教育引导的机会相对较少,城市家庭父母则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和精力亲自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2.区域差异
表3数据结果表明,在区域(东部、中部、西部)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仅在“友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西部地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即西部地区学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大。
区域因素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仅表现在“友善”方面,是因为全国各地均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培育、学习与实践,但受限于区域差异、风俗差异、信仰差异的影响,西部地区学生可能在融入群体方面会遇到一些困难。
3.父母学历差异
表4数据结果表明,在父母学历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敬业”“友善”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学历越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敬业”“友善”2个维度上的得分越高。
父母学历因素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敬业”“友善”两个方面,是因为随着父母学历的提升,父母在孩子学业表现、性格方面有更多的引导和更高的期待,对孩子的学业、性格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并给予支持。
4.父母教育方式差异
表5数据结果表明,在父母教育方式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民主型教育方式下的中小学生社會责任感水平显著高于放纵型、专制型、溺爱型教育方式下的社会责任感水平。
父母教育方式因素之所以会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突出的影响,主要源于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对个体施加社会化影响的重要中介[2],当父母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时,父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同时也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见,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种平等、理解的关系,孩子的独立性与主动性也更容易形成,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
表6数据结果表明,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敬业”“诚信”“友善”3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较于独生子女学生遇到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在以往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往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普遍、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评价标准越来越多元,独生子女父母不再一味地溺爱孩子,而是选择一种更加温和、更加适宜、更加健康的方式爱孩子、要求孩子。相反,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家庭子女较多,父母、亲人给予的关爱不够均衡,甚至会出现偏爱某一子女的现象,使受偏爱的孩子可能形成高傲、自私的性格,使受冷落的孩子可能形成自卑、内向、胆怯的性格,进而影响其社会责任感的发展。
6.亲子关系差异
表7数据结果表明,在亲子关系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亲子关系越好,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越小。
亲子关系因素之所以会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突出的影响,主要源于亲子关系是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会使孩子容易养成与人为善、乐于交往、善于学习的优良品质及坚毅性格,这些品格恰恰是中小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与条件。
三、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策略
(一)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要求将社会责任感融入各级学生的教育规划及培养目标中,并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适宜的培养计划及培养措施。其次,学校需要明确班主任作为首要责任人的职责,班主任可以不定时、不定期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先进个人评选、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榜样力量和真挚情感来达到感人、育人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责任感,从而激发并强化其责任感。最后,班主任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共同商定评价标准与活动规则,开展纪律轮值、劳动轮值、自主性检查评比等活动,或者围绕社会责任感的热门话题、学校管理、班务管理等内容,举办座谈会、网上论坛、主题演讲或辩论实践活动等,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3],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评价。
(二)父母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榜样,父母的榜样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卢梭所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义重大。”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协助孩子养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父母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不能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行为习惯,更不能忽视引导孩子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内涵的真正理解,要在爱孩子的同时尊重孩子,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其次,父母需要以身作则。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父母要先成为有责任感的人。父母要遵守基本道德礼仪和行为规范,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触碰,要让孩子知道对错。最后,父母应该用心陪伴孩子并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和孩子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在家要和孩子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外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通过共同参与、榜样示范使孩子明白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明白社会责任感于己的价值意义。
(三)学生个体层面
从古至今,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式备受推崇,孔丘提倡“内自省”“内自讼”,要求人们自觉地改过迁善。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因此在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提升中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首先,学生要充分认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决定的。内因是关键,只有中小学生自我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并想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外在因素方可起作用。其次,学生需要持续不断努力学习,可以主动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多渠道了解时事政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类活动认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加深自我对社会责任感内涵的理解及掌握,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最后,学生需要坚持培养善意。善意意味着真诚地对待别人,也意味着满怀感恩。在对善意的追求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阻扰与困难,学生要学会坚持,努力克服自我的私欲、贪欲,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12-20].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458.
[2]冯建军,蒋婷.青少年网络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研究—来自江苏省的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7(12):55-60.
[3]石颖,李亚,孙一丹,等.浅谈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5):139-139 140.
责任编辑︱庞 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愛国、敬业、诚信、友善”可视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内容。以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情况为主要调查内容,基于10所中小学、960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得到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主要有城乡、父母教育方式、亲子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学历和区域,其社会责任感水平在这6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应该从学校、父母、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平衡学校、父母、自我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策略
作者简介
张峰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汪邦铃,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核心目标,也是提升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相关活动的组织开展,更关系到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故依据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的四个维度,其中“爱国”包含爱国意识及爱国活动参与度、“敬业”包含学习行为及社交实践、“诚信”包含消费行为及考试作弊行为、“友善”包含网络友善行为及生活友善行为。
一、研究工具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基于相关文献整理,设计了《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该问卷共包含人口学变量9题、社会责任感变量32题,共计41题。
(二)问卷信效度检测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原则,通过多种渠道,要求被试填写网络版《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32份,用于信效度检测。首先用SPSS19.0统计软件工具计算每个项目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并将数值结果与0.4数值相比较(0.3为参照的最低标准),删除项目中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4的6个题项,以保证此问卷的结构效度。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工具针对剩余的26道题进行了KMO和Bartlett球形度及信度系数检验。由于问卷发放时是将4个维度的所有题项打乱顺序,在对剩下的26题再进行因子分析时,发现部分维度提取成多个公因子,因此将不属于原维度的8个题项删去。结果显示,该问卷各因子间KMO值为0.949,Bartlett值为0.000,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109%、每道题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问卷的总信度大于0.9,各个维度信度大于0.7,说明问卷中各个项目之间一致性较良好,问卷信效度较高,可以作为研究的测评工具。
二、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探究与分析
将最终版《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采用随机取样原则,对中小学生施测,共收集到问卷1,015份,剔除缺失数据、异常数据等无效问卷55份,共计96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527人,女性433人。
(一)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究哪些因素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中设置了性别、民族、城乡、区域、家庭人均收入、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及亲子关系9个人口学变量。利用SPSS19.0对9个变量与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在“爱国”方面,城乡、父母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在“敬业”方面,城乡、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关系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在“诚信”方面,城乡、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关系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在“友善”方面,城乡、区域、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关系与其呈显著正相关。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了解到,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主要有:城乡、父母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区域、父母学历、是否为独生子女3个因素部分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性别、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3个因素不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差异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城乡、区域、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关系6个因素与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即这6个因素可能会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为验证这6个因素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本研究对6个因素与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ANOVA方差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表7。
1.城乡差异
表2数据结果表明,在城乡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在城市和农村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在4个维度上均低于城市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即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城乡因素之所以会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尤为突出的影响,一方面,农村资源配置要普遍差于城市资源配置,城市中小学生可采取多样有效的方式接受丰富的、针对性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而农村学生则面临着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的单一性、教育方式的枯燥性、教育目标的异化等困境;另一方面,农村经济条件整体上与城市经济条件存在差距,农村家庭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孩子教育引导的机会相对较少,城市家庭父母则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和精力亲自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2.区域差异
表3数据结果表明,在区域(东部、中部、西部)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仅在“友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西部地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即西部地区学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大。
区域因素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仅表现在“友善”方面,是因为全国各地均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培育、学习与实践,但受限于区域差异、风俗差异、信仰差异的影响,西部地区学生可能在融入群体方面会遇到一些困难。
3.父母学历差异
表4数据结果表明,在父母学历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敬业”“友善”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学历越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敬业”“友善”2个维度上的得分越高。
父母学历因素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敬业”“友善”两个方面,是因为随着父母学历的提升,父母在孩子学业表现、性格方面有更多的引导和更高的期待,对孩子的学业、性格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并给予支持。
4.父母教育方式差异
表5数据结果表明,在父母教育方式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民主型教育方式下的中小学生社會责任感水平显著高于放纵型、专制型、溺爱型教育方式下的社会责任感水平。
父母教育方式因素之所以会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突出的影响,主要源于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对个体施加社会化影响的重要中介[2],当父母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时,父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同时也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见,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种平等、理解的关系,孩子的独立性与主动性也更容易形成,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
表6数据结果表明,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敬业”“诚信”“友善”3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较于独生子女学生遇到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在以往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往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普遍、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评价标准越来越多元,独生子女父母不再一味地溺爱孩子,而是选择一种更加温和、更加适宜、更加健康的方式爱孩子、要求孩子。相反,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家庭子女较多,父母、亲人给予的关爱不够均衡,甚至会出现偏爱某一子女的现象,使受偏爱的孩子可能形成高傲、自私的性格,使受冷落的孩子可能形成自卑、内向、胆怯的性格,进而影响其社会责任感的发展。
6.亲子关系差异
表7数据结果表明,在亲子关系方面,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亲子关系越好,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越小。
亲子关系因素之所以会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突出的影响,主要源于亲子关系是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会使孩子容易养成与人为善、乐于交往、善于学习的优良品质及坚毅性格,这些品格恰恰是中小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与条件。
三、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策略
(一)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要求将社会责任感融入各级学生的教育规划及培养目标中,并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适宜的培养计划及培养措施。其次,学校需要明确班主任作为首要责任人的职责,班主任可以不定时、不定期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先进个人评选、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榜样力量和真挚情感来达到感人、育人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责任感,从而激发并强化其责任感。最后,班主任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共同商定评价标准与活动规则,开展纪律轮值、劳动轮值、自主性检查评比等活动,或者围绕社会责任感的热门话题、学校管理、班务管理等内容,举办座谈会、网上论坛、主题演讲或辩论实践活动等,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3],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评价。
(二)父母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榜样,父母的榜样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卢梭所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义重大。”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协助孩子养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父母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不能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行为习惯,更不能忽视引导孩子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内涵的真正理解,要在爱孩子的同时尊重孩子,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其次,父母需要以身作则。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父母要先成为有责任感的人。父母要遵守基本道德礼仪和行为规范,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触碰,要让孩子知道对错。最后,父母应该用心陪伴孩子并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和孩子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在家要和孩子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外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通过共同参与、榜样示范使孩子明白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明白社会责任感于己的价值意义。
(三)学生个体层面
从古至今,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式备受推崇,孔丘提倡“内自省”“内自讼”,要求人们自觉地改过迁善。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因此在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提升中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首先,学生要充分认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决定的。内因是关键,只有中小学生自我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并想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外在因素方可起作用。其次,学生需要持续不断努力学习,可以主动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多渠道了解时事政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类活动认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加深自我对社会责任感内涵的理解及掌握,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最后,学生需要坚持培养善意。善意意味着真诚地对待别人,也意味着满怀感恩。在对善意的追求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阻扰与困难,学生要学会坚持,努力克服自我的私欲、贪欲,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12-20].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458.
[2]冯建军,蒋婷.青少年网络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研究—来自江苏省的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7(12):55-60.
[3]石颖,李亚,孙一丹,等.浅谈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5):139-139 140.
责任编辑︱庞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