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从参与范围广、形式多样化、时间常态化、实践网络化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构建适合学生特点的艺术实践教学新模式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关键词】实践教学;构建;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广泛的面向大众,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如何在高校里设置实用性更强的课程,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而且大家都已经在各自不同的领域进行着实践与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种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必须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和變化莫测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的技术创新,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更强调其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新性”。从发展趋势来看,实践已经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对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 培养其潜在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够拉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为其顺利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大背景下,笔者所在单位运城学院音乐系也将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一定的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上,这种应用技术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不但能够在中小学校进行音乐教学,解决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而且还能随着社会市场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
一、我系艺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地處内陆,其教育水平和质量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笔者通过对省内开设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校如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大学、晋中学院、山西师范大学、长治学院、大同大学等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由于受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学生基础、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在各高校都是轻车熟路,相比之下,实践教学就略显苍白,普遍存在着重理论学习、重课堂专业技术学习,轻艺术实践等现象,许多实践工作落入尴尬境地。
我系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走上舞台”系列活动、专业优秀生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教学汇报音乐会、教师业务汇报音乐会、声乐艺术大赛、即兴伴奏比赛等活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问题同样存在,一是“多能一专”落不到实处;二是教育实习流于形式;三是舞台实践机会少,学生缺乏锻炼。本文将尝试以此为着手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多能一专”落不到实处
“多能一专”是指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能初步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在具有多种能力的同时,又精通某一专业,通俗地讲即为“吹拉弹唱提得起、放得下”。为的是在中小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中能够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我们系一直将“多能一专”作为艺术实践的最直接目标,但“多能一专”仍然存在落不到实处的问题,主要原因是:
1.从教师方面来看,许多教师在思想上对“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缺乏深刻的理解,对艺术实践认识不到位
我系的许多教师来自于专业的音乐院校,他们所受的专业教育,对音乐学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专业好就可以了,艺术实践有没有都无所谓,忽视了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方向。在教学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把实践教学仅仅看作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因此,“一专”的教学质量很不错,但“多能”就显得差强人意。
2.从学生方面来看,参与面窄,参与程度不均衡
在我系经常会有“优秀专业生”的评比,主要的考量值就是专业的好坏,这很好的激励了学生们对专业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热情,但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种暗示,那就是只要专业好就可以了,实践就是浪费时间,把实践看作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一种补充。再者,系里的许多团体,比如合唱团、乐队成员的选拔也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那些综合素质较强,但专业一般的学生就很难入围,有的同学甚至一次这样的机会都得不到,直到大学毕业也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实践创新能力更是得不到体现。
3.艺术实践体系的系统构建不够完善
首先,虽然艺术实践已列入我系的教学计划中,并占有一定比例的学分,且执行时间也比较固定,但与理论教学相比,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其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设置上分散孤立,缺乏自身的纵向连贯性。最后,实践教学环节与以后的中小学教学脱节较为严重,目前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是根据理论教学的需求而设计的,只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而忽略了实践最终是要进入中小学教学中,要为以后的工作做各种准备。
(二)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综合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力。
目前我系的教育实习安排在整个本科学习中的第七学期,将学生分配到市区不同的中小学及音乐培训机构,共八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参与到实习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但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课堂管理经验,实习校的指导教师不愿意也不敢将课堂交于实习生,因此在实际实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再者,第八学期学生归校后,虽然能对上学期进行总结,但教师没有时间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最后,有些学生将考研、考特岗教师等列为头等大事,对实习并不重视。种种因素都对实习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实习逐渐流于形式。 (三)舞台实践机会少,缺乏锻炼
每年一次的教师教学汇报音乐会,是学生们舞台实践的重要内容,原则上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实践机会,虽然还有其它类型的舞台实践活动作为补充,但对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仍显得非常不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艺术实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也是其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标志。如何在现有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充分发挥实践的积极作用,是我们面临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及实施
艺术实践教学框架的构建、完善和实施是实现音乐学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基于以上分析,完善适合我系音乐学专业特点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尝试对构建这种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一些设想。
(一)参与范围广
由于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的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更应该体现参与范围广的特点。目前“走上舞台”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活动;专业优秀生汇报音乐会是针对每个专业较优秀的学生,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细分成每个年级的每个专业优秀生汇报活动;声乐艺术大赛是不定期的举办,可以将这种形式拓宽到其它专业,所有这些活动都鼓励每位同学参加,尽可能的扩大参与面。
(二)形式多样化
现在我们系开展的这些活动比较丰富,但大多数集中在技术类的课程上,如果能将理論课也纳入实践中,则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比如,依托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可以进行一些类似于赛讲之类的教学活动。再比如,在和声、曲式等作曲理论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音乐创作与配器能力,以及初级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通过举办比赛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演,培养学生的作曲能力,鼓励自我创新。
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都应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社会应用中,实践教学才会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取得更好的进展。
(三)时间常态化
首先,“走上舞台”、专业优秀生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教学汇报音乐会已经以一年一次的常态化进行,但像声乐艺术大赛、即兴伴奏比赛等活动有时一年举办一次,有时好几年才一次,没有较为固定的时间安排,因此应将其发展成每年定期举办的常态化活动。
其次,要想使艺术实践能健康长效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建立“常态化”的考评机制。艺术实践除了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外,还应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之前,都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指派专门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及能力给予启发,并进行专业知识的扩展。实践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和总结,使实践教学真正体现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价值。
(四)实践网络化
网络教学的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可将其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与我系的各个专业相结合,拓展学生实践的宽度及深度。如今新兴的网络线上钢琴陪练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个模式采用的是网上在线陪练,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随时预约老师的陪练课程,老师的不同层次,决定了费用的不同。其特点是(1)见效较快,所有的陪练教师全部是来自全国高等音乐和示范学院的专业教师及学生,能准确的配合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练琴指导;(2)趣味性强,所有的陪练课程都采用的是真人老师在线的实时方式,与学生们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使练琴不再枯燥;(3)成本较低,学生无需提前预约,随时随练,节省了家长及学生的时间成本及金钱成本,还可以享受到性价比较高的陪练服务;(4)养成好习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琴可以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练琴习惯,进而提高练琴效率。我们系各個专业的人力资源都很丰富,可以将这种先进的模式拓展到各个专业中,对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训。系里可以为学生们搭建这样的平台,也可以与校外的平台合作,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这种模式既可以扩大学生的实践范围,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能增加学生的收入。如此这样,一箭三雕,何乐不为?
三、总结
艺术实践教学框架的构建与实施是我系音乐学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构建艺术实践教学框架的同时,我们要紧密结合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兼顾范围广、多样化、常态化以及与网络相结合的特点,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实践能力,将艺术实践与理论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转化,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为构建一套适合我系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框架、顺应时代要求、适合学生特点的艺术实践教学新模式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作者简介: 陈惠玲,运城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4教改(项目编号:JG201403)。
【关键词】实践教学;构建;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广泛的面向大众,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如何在高校里设置实用性更强的课程,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而且大家都已经在各自不同的领域进行着实践与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种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必须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和變化莫测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的技术创新,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更强调其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新性”。从发展趋势来看,实践已经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对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 培养其潜在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够拉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为其顺利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大背景下,笔者所在单位运城学院音乐系也将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一定的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上,这种应用技术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不但能够在中小学校进行音乐教学,解决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而且还能随着社会市场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
一、我系艺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地處内陆,其教育水平和质量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笔者通过对省内开设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校如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大学、晋中学院、山西师范大学、长治学院、大同大学等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由于受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学生基础、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在各高校都是轻车熟路,相比之下,实践教学就略显苍白,普遍存在着重理论学习、重课堂专业技术学习,轻艺术实践等现象,许多实践工作落入尴尬境地。
我系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走上舞台”系列活动、专业优秀生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教学汇报音乐会、教师业务汇报音乐会、声乐艺术大赛、即兴伴奏比赛等活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问题同样存在,一是“多能一专”落不到实处;二是教育实习流于形式;三是舞台实践机会少,学生缺乏锻炼。本文将尝试以此为着手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多能一专”落不到实处
“多能一专”是指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能初步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在具有多种能力的同时,又精通某一专业,通俗地讲即为“吹拉弹唱提得起、放得下”。为的是在中小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中能够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我们系一直将“多能一专”作为艺术实践的最直接目标,但“多能一专”仍然存在落不到实处的问题,主要原因是:
1.从教师方面来看,许多教师在思想上对“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缺乏深刻的理解,对艺术实践认识不到位
我系的许多教师来自于专业的音乐院校,他们所受的专业教育,对音乐学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专业好就可以了,艺术实践有没有都无所谓,忽视了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方向。在教学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把实践教学仅仅看作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因此,“一专”的教学质量很不错,但“多能”就显得差强人意。
2.从学生方面来看,参与面窄,参与程度不均衡
在我系经常会有“优秀专业生”的评比,主要的考量值就是专业的好坏,这很好的激励了学生们对专业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热情,但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种暗示,那就是只要专业好就可以了,实践就是浪费时间,把实践看作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一种补充。再者,系里的许多团体,比如合唱团、乐队成员的选拔也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那些综合素质较强,但专业一般的学生就很难入围,有的同学甚至一次这样的机会都得不到,直到大学毕业也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实践创新能力更是得不到体现。
3.艺术实践体系的系统构建不够完善
首先,虽然艺术实践已列入我系的教学计划中,并占有一定比例的学分,且执行时间也比较固定,但与理论教学相比,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其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设置上分散孤立,缺乏自身的纵向连贯性。最后,实践教学环节与以后的中小学教学脱节较为严重,目前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是根据理论教学的需求而设计的,只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而忽略了实践最终是要进入中小学教学中,要为以后的工作做各种准备。
(二)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综合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力。
目前我系的教育实习安排在整个本科学习中的第七学期,将学生分配到市区不同的中小学及音乐培训机构,共八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参与到实习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但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课堂管理经验,实习校的指导教师不愿意也不敢将课堂交于实习生,因此在实际实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再者,第八学期学生归校后,虽然能对上学期进行总结,但教师没有时间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最后,有些学生将考研、考特岗教师等列为头等大事,对实习并不重视。种种因素都对实习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实习逐渐流于形式。 (三)舞台实践机会少,缺乏锻炼
每年一次的教师教学汇报音乐会,是学生们舞台实践的重要内容,原则上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实践机会,虽然还有其它类型的舞台实践活动作为补充,但对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仍显得非常不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艺术实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也是其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标志。如何在现有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充分发挥实践的积极作用,是我们面临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及实施
艺术实践教学框架的构建、完善和实施是实现音乐学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基于以上分析,完善适合我系音乐学专业特点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尝试对构建这种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一些设想。
(一)参与范围广
由于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的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更应该体现参与范围广的特点。目前“走上舞台”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活动;专业优秀生汇报音乐会是针对每个专业较优秀的学生,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细分成每个年级的每个专业优秀生汇报活动;声乐艺术大赛是不定期的举办,可以将这种形式拓宽到其它专业,所有这些活动都鼓励每位同学参加,尽可能的扩大参与面。
(二)形式多样化
现在我们系开展的这些活动比较丰富,但大多数集中在技术类的课程上,如果能将理論课也纳入实践中,则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比如,依托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可以进行一些类似于赛讲之类的教学活动。再比如,在和声、曲式等作曲理论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音乐创作与配器能力,以及初级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通过举办比赛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演,培养学生的作曲能力,鼓励自我创新。
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都应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社会应用中,实践教学才会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取得更好的进展。
(三)时间常态化
首先,“走上舞台”、专业优秀生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教学汇报音乐会已经以一年一次的常态化进行,但像声乐艺术大赛、即兴伴奏比赛等活动有时一年举办一次,有时好几年才一次,没有较为固定的时间安排,因此应将其发展成每年定期举办的常态化活动。
其次,要想使艺术实践能健康长效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建立“常态化”的考评机制。艺术实践除了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外,还应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之前,都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指派专门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及能力给予启发,并进行专业知识的扩展。实践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和总结,使实践教学真正体现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价值。
(四)实践网络化
网络教学的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可将其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与我系的各个专业相结合,拓展学生实践的宽度及深度。如今新兴的网络线上钢琴陪练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个模式采用的是网上在线陪练,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随时预约老师的陪练课程,老师的不同层次,决定了费用的不同。其特点是(1)见效较快,所有的陪练教师全部是来自全国高等音乐和示范学院的专业教师及学生,能准确的配合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练琴指导;(2)趣味性强,所有的陪练课程都采用的是真人老师在线的实时方式,与学生们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使练琴不再枯燥;(3)成本较低,学生无需提前预约,随时随练,节省了家长及学生的时间成本及金钱成本,还可以享受到性价比较高的陪练服务;(4)养成好习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琴可以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练琴习惯,进而提高练琴效率。我们系各個专业的人力资源都很丰富,可以将这种先进的模式拓展到各个专业中,对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训。系里可以为学生们搭建这样的平台,也可以与校外的平台合作,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这种模式既可以扩大学生的实践范围,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能增加学生的收入。如此这样,一箭三雕,何乐不为?
三、总结
艺术实践教学框架的构建与实施是我系音乐学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构建艺术实践教学框架的同时,我们要紧密结合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兼顾范围广、多样化、常态化以及与网络相结合的特点,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实践能力,将艺术实践与理论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转化,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为构建一套适合我系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框架、顺应时代要求、适合学生特点的艺术实践教学新模式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作者简介: 陈惠玲,运城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4教改(项目编号:JG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