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路径探究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出要求。高等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如何为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服务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研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高等院校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并提出了有效路径,为高等院校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高等院校;服务;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3-088-04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出要求。高等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如何为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服务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既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也具有显而易见的本质区别。
  (一)从宏观上区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就目前我国文化建设发展来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属性区别比较明显,在运作主体的性质、目标取向、运营成本来源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1.在运作主体性质方面存在本质不同。从运作主体或行业规划来看,文化产业单位的性质是企业,多以企业或法人为主体,其管理者是企业;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单位,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基本上是政府机关部门的附属单位,其管理者是政府部门,按行政管理形式进行管理。
  2.在经营目标定位方面存在本质不同。文化产业的经营模式和目标定位呈现很强的营利性,文化产业是以市场为中心、以营利为目的,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入手,生产可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产品;文化事业的经营模式和目标定位呈现很强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以国家需要为中心、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侧重于国民的教育感化和公益性文化服务,生产由政府免费或优惠收费提供的公共产品,走的是非产业化道路。
  3.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产品特点方面存在本质不同。文化产业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时刻围绕市场中心调整策略,将公众按喜好特点划分,面向市场生产满足不同层面群众的各类文化产品;文化事业旨在惠及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生产的文化产品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总体要求,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的规划以群众最方便为目的,使人民群众能够以最便捷的渠道、公平享有国家文化建设成果。
  4.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资本运营方面存在本质不同。文化产业由企业自主经营、盈亏自负,运营资金主要由企业投入,企业在运营活动中力求用最少的资本投入、通过最优化的运营手段、调动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国家通过文化事业单位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基本文化活动的权益,文化事业由所属单位进行管理经营,其生产资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政府按照编制的单位预算发放财政拨款;二是依法组织的活动收入。
  (二)从微观上认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联系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隶属于文化建设系统,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双重支撑作用,二者既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完全割裂。
  1.在以社会效益为前提生产文化产品方面担负着共同责任。文化产业通过生产文化产品来保证企业经营和发展,文化事业通过生产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生产文化产品过程中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时刻保证向人民群众传递正能量。
  2.在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生产文化产品方面遵循着共同程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核心内容是生产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产品的过程就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销售、使用等生产活动,其中也包括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和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等。
  3.在以促进文化繁荣为目的开展文化活动方面保持着共同方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就是“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文化產业能够健康发展,为文化事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内容,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大舞台。文化事业能够蓬勃发展,就会为文化产业培育出更优良的文化土壤,为广大群众提供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愉悦,为文化产品涵养出更多的自觉消费者,为文化产业的价值追求提供正确导向。
  二、高等院校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文化与高等教育的本质联系决定了高等院校理应发挥优势作用,自觉承担起使命和责任。
  (一)高等院校智力信息密集,科研优势明显
  从社会整体来看,高等院校文化主体水平较高,技术和科学较为密集,汇聚了较为丰富的智力、技术密集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资源,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高校交流频繁,容易产生思想碰撞,有力地促进了新思想、新理论、新意识的形成,并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全社会,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能够解决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二)高等院校知识分子集中,人才优势明显
  高校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是高层次文化主体,在生产和传播先进文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知识分子处于文化建设、科教兴国的前沿,他们日常劳动成果和生产文化产品的方式就是传承和创新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高等院校知识分子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建设方面日益显示出其知识、人才、多学科群体的优势,这些决定了高校具有引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足够资源和实力。   (三)高等院校交流联系便捷,平台优势明显
  高等院校知识分子聚集,具有留学经历或海外关系的人员占有相当比重,而且,国内外高校间开展校际合作比较经常,这就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引资引智、扩大对外宣传、交流和合作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载体、更大的平台,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建设方面显示出较大优势。
  (四)高等院校立德树人为本,育人优势明显
  人才是文化发展中最关键的要素、最积极的力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全过程,包括生产、传播、规划、教育、交流、保护等一切的基础都是文化人才,这必将导致文化人才的短缺。高等院校本身具备极强的育人优势,可以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输送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五)高等院校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优势明显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朱熹园考察时强调,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校在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创新等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方面具有人才、智力等强大支撑,理应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
  三、高等院校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高校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理应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着眼全局谋划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建设的思路,凝聚力量促进发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要求。高校应当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各项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领全社会形成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推动力。
  (二)充分发挥高校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首要任务。战略科技力量的影响力和支撑力是国家安全的有力保证,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新时代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打造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高校在培育科技人才、实施科技强国方面责无旁贷。一方面要紧密围绕国家需要,在制约国家发展等难题上寻求突破,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学、研融合程度,注重成果转化,反哺学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学科、跨院校进行科研合作,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力量优化和资源共享实现组织整合,加强创新驱动、提升整体效能。
  (三)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方面的优势,为文化发展繁荣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文化的生产、传播、规划、教育、交流、保护等都离不开文化人才,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中,人才是关键、队伍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一直呈现强劲的持续发展态势,对文化创意、管理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应当结合文化市场现状,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不断丰富办学手段,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除专业化的长期学校培养外,还可以与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合作,举办短期的专业培训和进修,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培养创作、管理、策划、出版以及演出经纪等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专业扎实、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借助多种资源进行高效创新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院校应当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与传统文化传承人进行有效沟通,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调研和保护力度,挖掘和提炼其正向价值;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开办讲座、利用网络打造传统文化展示平台等手段,引导人民群众领略传统文化魅力;通过讲述民间故事、表演民族歌舞、用三维立体动画展示民族工艺品、建筑式样等办法,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自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促进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优势,以点带面多渠道搭建平台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首次将国际交流合作确定为高校第五项职能。高校涵盖专业广泛、人才類别丰富、研究专长多元,为最大范围开展交流与合作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的程序更便捷、信息交换更有效、效果更明显。因此,高校理应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提高站位,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发挥自身优势,在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交流的基础上拓展交流渠道,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建设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建全、完善、深化多边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后备人才库、研究咨询智库等方面入手,为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输送人才和思路,增进互动合作,实现各方面互赢。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应当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交流合作、文化创新与传承等优势,以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为己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8-26.
  [2]  张越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驱动力的省际差异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3]  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EB/OL].[2021-03-23]https://news.cctv.com/2021/03/23/ARTIBkDUCp0wRxBWOf4za8Ue210323.shtml.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EB/OL].[2017-12-20] http://www.gov.cn/xinwen/2017-12/20/content_5248899.htm.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摘 要:1937年7月,为克服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例,具有有的放矢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价值、言之有物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价值和与时俱进地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论;启示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近期,我们围绕完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对武汉、十堰、黄冈等地和省疾控中心进行了调研。现提出如下建议。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一)明确疾控中心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委托卫生健康部门管理。
又一个劳动者的节日到来。我们向全省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去年以来,在战疫、战洪、战贫的大战大考中,全省广大劳动者勇挑重担、顽强拼搏,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疫后重振有他们艰苦奋斗的身影,脱贫攻坚有他们迎难而上的脚步,创新创造有他们奋勇争先的拼搏,民生服务有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
《忧虑》  作者:[英]弗朗西斯·奥戈尔曼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一段文学与文化史译者:张雪莹出版日期:2021-4页数:244定价:65.00元  查尔斯·里克罗夫特是英国精神分析师兼心理治疗师,他在1968年写过一本很有影响的书,题为《焦虑症和神经症》。书中,他讨论了焦虑的一些进化优势,认为它可以抵御其他更严重的精神疾病,是预防精神衰退的天然手段。不同于早期作家的观点(有时会担心
期刊
摘 要:井冈山时期的红军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克服经济困难,利用打土豪、群众捐赠和向商户征收三种形式筹款。通过筹款,红军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所需经费,改变了军民生存艰难的现实困境,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信任度,扩大了红军影响力,在红军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红军;筹款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
摘 要:马克思“自然观”本质上是生活自然观。它从生存论和主客体互动关系的角度对自然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与价值向度进行了历史性的解读和科学诠释,从而彰显其鲜明的批判性、革命性、科学性和生活性。马克思“自然观”通过对“现实的”“感性的”人的生活前提的批判性审视,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互动过程中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生成的历史逻辑。这一互动过程所使自然分化的“天然自然”“
摘 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通过回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发展历程,研究探索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实践表明,要想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基本原则,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以及建立起党规与国法相结合的党内治理模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实践探索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力助推了民族复兴
摘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真理力量,是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内在要求。立足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是巩固意识形态、凝聚思想共识、实现铸魂育人的需求。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思想文化、法治宣传、生态文明等方面教育,着力在“实、活、新”上下功夫,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深入探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当代价值,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是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主要从基本内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等方面,加强了对廉政风险防控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对现有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以期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化该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廉政风险防控;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十四五”规划。如何让我省1000多万老年人老有所养、未来可期?5月8日,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协商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