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专家遇刺给地区局势带来新变数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科学家、核计划负责人法赫里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近郊遇刺身亡。当前,无任何组织、个人宣称对此事负责,但伊朗认定以色列是幕后黑手。此前的7月,伊朗认定纳坦兹核设施离心机研发中心遭遇袭击也是以色列所为。2018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对法赫里扎德发出点名威胁。此次遇刺事件恰逢美国总统选举的时间节点,当选总统拜登曾明确表示美国将重返伊朗核协议。然而这起暗杀事件给伊核问题、美伊关系以及中东局势的未来走向增添了变数。

暗杀产生连锁反应


  作为伊朗核计划的关键人物,法赫里扎德的遇刺对伊朗无疑是重大损失,但这对延缓该国核发展的作用有限。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伊朗具备了较为充足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无论法赫里扎德在伊朗核计划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的遇刺都不会对伊朗提高核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事实上,在他遇刺后仅两天,伊朗议会通过了一项“解除制裁战略措施”法案,计划将浓缩铀丰度提高20%甚至更多。若该法案得到落实,将是继2019年7月伊朗宣布提高浓缩铀生产丰度、反制美国“极限施压”、突破伊核协议条款后的最大动作。这表明伊朗推进核计划的决心没有改变,应对挑衅的政策措施也更加强势。
  此次暗杀事件对伊朗国内政治产生了较大冲击。顶级核专家在境内被暗杀,暴露了伊朗情报、安全领域的重大隐患,激化了统治精英内部的矛盾。强硬派一直敦促伊朗政府进行“相称”“严厉”的报复,并威胁对以色列海法市进行打击,中止伊朗与国际原子能组织的合作等。大批强硬派支持者在总统府外举行示威,要求放弃战略克制。对此,温和派的鲁哈尼政府处于两难境地。面对接二连三的暗杀袭击,若不采取一定程度的报复行动,恐怕难以平息民众的激愤情绪。但若采取报复,很可能陷入以色列的“圈套”,从而破坏美伊关系改善前景。值得注意的是,暗杀事件可能让伊朗保守派在2021年6月的总统大选中更占优势。
  暗杀事件前,伊朗已经开始分阶段中止履行核协议部分条款。2019年7月1日突破了浓缩铀存量300公斤的限制,7月8日突破了铀浓缩丰度3.67%的上限,9月6日宣布不再遵守协议关于离心机的限制,11月5日启动了福尔多铀浓缩厂的离心机,2020年1月5日宣布核计划不再受任何约束。暗杀事件爆发后,为了安抚国内强硬派团体,伊朗很可能进一步削弱对核协议的履约承诺,这很可能加剧美伊之间的不信任。美国重返协议的前提与伊朗强调的无条件要求本就存在鸿沟,未来即使美伊重启外交对话,双方在违约责任追究、谁先采取主动、协议内容调整等问题上的争端势必难解,这很可能令拜登政府重新加入伊核协议的承诺变得更加复杂。
  此次暗杀事件给美伊关系缓和制造了障碍。过去两年多,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伊朗一直奉行战略忍耐,以拖待变,期待2020年特朗普连任失败,美国新政府调整对伊政策。拜登的胜选无疑让伊朗看到了希望,在美国两届政府过渡期间,伊朗明显降低了在伊拉克、叙利亚的活动力度,避免与美国、以色列爆发新的冲突。但是,法赫里扎德遇害将在很大程度上把伊朗再次推向强硬的方向。在2020年初的伊朗议会选举中,保守派势力已获得绝大多数议席。这意味着拥护伊核协议、支持对美缓和关系的温和派力量的式微。不仅如此,鲁哈尼任期即将结束,如果伊朗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产生强硬的总统,那么美伊关系的缓和很可能再次被打乱。
  另外,这次暗杀事件也加剧了中东地区局势的不稳定。种种迹象表明,某些中东国家倾向于在美国权力过渡期对伊朗“先发制人”,他们断定这段时间伊朗不愿大动干戈,因而行事愈发激进,通过各种“非对称”手段打击伊朗。在遏制伊朗的问题上,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海湾国家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面对地区对抗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自身接连遭受暗杀、破坏行动打击后,伊朗势必要追求、发展针对性的制衡手段和报复能力,各方的军事博弈和权力争斗很可能将会加剧。

伊朗策略选择或成关键


  当前,中东地区安全与稳定正處于重要关口,未来局势如何发展要看伊朗对暗杀事件作何回应。理论上讲,伊朗有三个选项:一是激进回应。伊朗要么采取激烈做法,自己动手对以色列发动导弹攻击,进行一定规模的军事报复;要么采取强度略低的方式,利用叙利亚、黎巴嫩等国亲伊朗的什叶派武装对以色列目标进行袭击。二是对等报复。或是对以色列境内一些重要目标进行暗杀、破坏活动,或是对以色列的海外机构和公民发动袭击。三是谨慎回应。伊朗或选择暂时隐忍与克制,但保留后续反击的权利;或进行某种程度的象征性报复,但控制烈度,避免局势失控。同时对内强化安保,提升反谍、反恐能力;对外加强外交攻势,谴责暴行,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不过,伊朗选择高强度军事报复的可能性较低。一方面,暗杀事件尚未查清,伊朗不会盲目出手。另一方面,伊朗清楚,此时大动干戈不仅可能导致伊核协议彻底“死亡”,也可能引发美伊冲突。从2020年初应对苏莱曼尼遇刺事件来看,伊朗不希望与美国爆发战争,而是倾向于运用“非对称”手段进行周旋。鼓动中东亲伊朗势力对以色列进行袭击虽然是个选项,但打击能力和效果有限,伊朗也不希望给以色列升级冲突提供借口。但是伊朗肯定希望提高针对以色列暗杀、破坏活动的对等报复能力。从过往经历来看,伊朗情报机构在以境内的活动能力十分有限。对以色列海外目标发动袭击也不是好选项,面对美国的制裁和孤立,伊朗迫切需要争取国际支持和同情,在第三国从事暗杀、破坏活动会恶化伊朗的国际形象,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2020年11月30日,伊朗为遭暗杀的高级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举行国葬。

  对伊朗来说,当前最现实可行的方案无疑是谨慎回应。鉴于国内压力和民众激愤情绪,伊朗政府肯定会寻求报复,短期内进行象征性报复的可能性较大。在美国采取“极限施压”的两年多里,伊朗之所以能够坚持战略忍耐,就是寄希望2021年1月拜登就任到6月伊朗总统大选之间,美伊可能迎来一个较好的谈判窗口期。在这关键时刻,伊朗放弃这一机遇的可能性不大。但也要看到,无论在美国的权力过渡期,还是日后可能的谈判窗口期,中东反对伊朗的挑衅将不会停止,甚至可能进一步升级,这意味着伊朗的战略耐心与智慧要接受更严峻的考验。如果后续形势没有按照预期的设想发展,伊朗寻求进一步反击、报复的可能性将会增大。至于确定反击时间和目标、选择反击手段等具体问题,伊朗会根据事件的调查结果、局势变化、国家利益以及自身能力进行通盘考虑。
其他文献
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2017年上台、2018年反腐、2019年修法、2020年抗疫,执政四年亮点频现。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以对华“30000只羊外交”刷屏中国互联网。他算是蒙古国少有的一位强势总统,通过反腐打造出了自己“铁腕总统”的形象。通过反腐和司法改革提升总统权威  执政次年的2018年4月11日,巴特图勒嘎签署总统令,宣布2018~2019年为“反腐败之年”。2018年10月,有记者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时代命题。当前,绿色技术正搭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车深入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碳中和(净零碳排放)的绿色发展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
6月22日,美俄两国在维也纳进行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的首轮续约谈判,但未取得成果。美国军控特使比林斯利表示,“美国将在特定情况下考虑延期该条约”。而所谓的特定情况,指的就是包含中国在内的、具有严格核查措施的新的三边军控条约。近年来,美国“退约成性”,还动辄将“失约”责任“甩锅”于中国。针对美国的战略施压和隔空喊话,中国已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三边军控谈判”。事实上,
张蕴岭  近年,国家开始重视区域国别研究,一时间,全国建立了众多研究机构,有关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设置问题也开始引起关注。  在我国,区域国别研究一直是居于重要地位的,我所在的中国社科院就有多个专门研究区域国别的研究所。但是,由于学科分类是按专业门类划定的,大学教育系统要进行学科评估就找不到它的位置,学位授予也无法进行,最后只好把成果分散到各个专业门类,学位也是如此。所以,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机构,大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李克强说,朝美领导人河内会晤后,双方都表示要继续接触。接触总比不接触好。我们还是要保持耐心,要抓住机遇,特别是当前显现出的积极因素,推动对话,特别是朝美对话,实现大家都希望得到的成果。中国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希望保持半岛的和平稳定,这个立
1月1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一天的工作访问,并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默克尔今年首次出访,也是德国总理五年来首次访俄。与“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相关的能源合作是默克尔此访重点议题之一。“北溪-2”管道经波罗的海海底连接俄罗斯和德国,再通过德国干线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欧洲其他地区。2019年12月,美国通过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宣布对参与该项目的企业进行制裁,要求立即停止
李晨阳  2021年2月1日是缅甸新一届联邦议会举行首次会议的时间,但就在这天,缅甸国防军(以下简称缅军)采取了让世人震惊的行动,拘禁了总统吴温敏、国务资政杜昂山素季等民盟高层领导以及各省邦行政长官,同时实行电信管制,国家电视台宣布因技术原因停止播出,重要城市的主要路段以及敏感边境口岸实行交通管制。随后缅军电视台宣布,根据2008年宪法第417条的相关规定,国家进入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由临时总统吴
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以来,巴西极右翼政府成员多次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攻击,中巴关系出现了自两国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外交“风波”。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之子、联邦众议员、众议院对外关系及国防委员会主席爱德华多·博索纳罗、巴西教育部长温特劳布和巴西外长阿劳若等巴西政府高官先后发表言论攻击中国。针对相关言论,中国驻巴西大使馆予以严厉谴责。巴西政、商、学、媒体界很多人向中方表达了声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刹车”作用。新
近期,东非多国遭受大规模蝗虫灾害,国际社会普遍担忧灾害在当地发展成严重的饥荒和人道主义危机。蝗灾正向非洲其他地区蔓延,并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国家。与此同时,新一波蝗群正“蓄势待发”,存在入境我国的可能。我国应考虑对受灾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和技术支持,同时提高警惕,严密监控蝗灾传播动态,保护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的农业生产安全。蝗灾或从东非扩至全非洲  非洲历史上蝗灾多发,萨赫勒地区就是
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习近平指出,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建交以来,两国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2015年我对英国进行了成功访问,双方共同揭开了中英关系“黄金序章”。中方愿同英方一道,推动中英关系在新时代健康稳定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世界繁荣稳定提供更多助力。  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