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是城市化的产物,城市中园林树木除了防风固土、降低噪声、遮阴降温和隔离防护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景观等功能,本文就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和发展趋势作以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趋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土地受损、污染和退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越来越重视绿化和园林建设。城市建设设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城市中植物应用的设计,而园林植物对城市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努力形成自然和谐、生态健全和环境友好的城市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植物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利用植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转移、挥发及其促进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等特性,清除污染物,是经济、安全和有效的环境修复途径之一。因而在园林景观造景中,应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环境修复功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绿化特点,选择观赏效果良好、环境修复功能强的植物,突出园林绿化与环境修复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精髓和发展趋势。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的空间秩序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等因素,都是园林景观设计者在实践创作时应该关注的问题,准确地介入设计需要考虑各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园林植物景观的创造研究。
1 空间组织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利用园林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姿态、质地、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式各样的环境空间,并形成引人注目的视觉焦点。植物还可以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建筑、水体、道路、地形、小品、山石等紧密结合共同营造特色景观。植物造景如同建筑的地面、天花板与墙壁一样,是景观建筑空间中的主要构成物,而且植物本身就是一个三维实体,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通过自身的特点和形态表现组合了不同的性质空间,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感受,如下:
1.1 开敞空间:通常采用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来限定空间,给人带来广阔和没有遮蔽的感受。
1.2 半开敞空间:一般选用地被和低矮灌木相结合,在封闭一侧种植乔木,乔木的数量和密度不应过密,使得封闭和开敞特征明显。
1.3 封闭空间:一般用于创造森林景观,具有极强的隐秘性和隔离感。
1.4 覆盖空间:利用高大且树冠浓密的遮阴围合了顶部空间,而四周是开敞的,给人一种垂直度强烈的感觉。
1.5 连接空间:利用植物材料将其孤立的景观因素以视觉形象连接成有序的空间,如:通过大量的乔木线性的种植形式构成连续的空间围和,使空间布局更加丰富和生动。
1.6 障景:植物景观的功能是控制人们的视线,将俗物障于视线之外,将美景呈现在人们眼中。如:需要完全遮挡时,采用枝叶茂密的植物,在不需要完全遮挡时,采用稀疏的植物。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在满足植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藤本植物等素材本身的形态特征,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合理的空间秩序安排,从而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2 植物观赏特性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不但是“绿化”的元素,还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及风韵之美,所以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除了创造出各种空间外,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具有美学特性,美学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植物的大小
园林乔木是构成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元素,如银杏、毛白杨等树干通直,气势雄伟,老年油松,侧柏等曲虬苍劲,铅笔柏、圆柏则亭亭玉立。秋季变色叶树种如枫香、黄栌等大片种植,形成层林尽染的景观,这些树木孤立栽培或者群植,皆可构成园林主景。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植物的大小,植物大小直接影响了景观的空间和结构。
一般来说,大于12m的乔木称为大乔木,9~12m称为中型乔木。在景观整体布局中,往往起到骨架和丰富立体轮廓的作用,使得空间感更加突出,在夏天可形成面积较大的阴凉起到遮阴的效果。高度4.5~6m的植物称为小乔木和装饰植物,此类植物适合于受面积限制的小空间中,也是植物造景的焦点和构图的中心。高度为3~4.5m的称为高灌木,0.3~1m的称为矮小灌木。高灌木在景观中犹如一堵围墙,构成长廊型空间,将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向终端,比如在陵园内,可以通过灌木衬托出严肃的气氛。低矮灌木尺寸较小,在使用时采用大面积使用,可获得较佳的观赏效果。
2.2 植物的色彩
园林灌木或者具有美丽的花朵,或者具备宜人的树形,在园林植物景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灌木往往以丛植为主,以充分表现群体美的观赏特性,如成片的种植榆叶梅、紫荆、杜鹃等,在春季的盛花期会形成绚烂的花海,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主要应用方法有单色处理,多色配合,类似色的配合。观赏植物配色的应用有:观赏植物补色对比,邻补色对比,冷色花与暖色花,类似色的植物应用,夜晚植物配植。甚至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还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如加拿大的枫叶,日本的樱花等都为世人皆知。
2.3 植物的质感
植物除了不同的叶色外,其叶片还有不同的形状和质地,如棕榈科植物姿态优美,孤植可以独立成景,如三药槟榔、银海枣等,适于种植成林或列植成行,营造浓郁的热带风情。
3 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化趋势
近十年来,园林绿化逐渐摆脱了单调和萧条,植物种类也从少到多,然而在园林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种现象,追求大尺度、大手笔,不栽或少栽乔木,一律是草坪和由低矮植物组成的各种图像,这种图案只能供人在飞机上鸟瞰或在高楼上俯视,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园林绿化成了展览品,这显然违背了园林的生态原则,不是园林发展的正确方向。
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应该以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作为园林植物种植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特点,以体现现代景观风貌为目的,遵循本地区域植被的自然规律,强调地带性植物的应用。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尊重自然,时刻有着重视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挖掘乡土资源,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变“平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增加城市绿量,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4 结语
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中的主要题材,具有综合观赏的特性和生态的功能,以不同的姿态、色彩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园林植物的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设计。通过对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秩序、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生态化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要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庆费,郑思俊,夏檑主编.环境修复绿化植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
[2]尹吉光等编著.图解园林植物造景.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趋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土地受损、污染和退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越来越重视绿化和园林建设。城市建设设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城市中植物应用的设计,而园林植物对城市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努力形成自然和谐、生态健全和环境友好的城市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植物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利用植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转移、挥发及其促进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等特性,清除污染物,是经济、安全和有效的环境修复途径之一。因而在园林景观造景中,应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环境修复功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绿化特点,选择观赏效果良好、环境修复功能强的植物,突出园林绿化与环境修复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精髓和发展趋势。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的空间秩序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等因素,都是园林景观设计者在实践创作时应该关注的问题,准确地介入设计需要考虑各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园林植物景观的创造研究。
1 空间组织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利用园林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姿态、质地、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式各样的环境空间,并形成引人注目的视觉焦点。植物还可以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建筑、水体、道路、地形、小品、山石等紧密结合共同营造特色景观。植物造景如同建筑的地面、天花板与墙壁一样,是景观建筑空间中的主要构成物,而且植物本身就是一个三维实体,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通过自身的特点和形态表现组合了不同的性质空间,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感受,如下:
1.1 开敞空间:通常采用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来限定空间,给人带来广阔和没有遮蔽的感受。
1.2 半开敞空间:一般选用地被和低矮灌木相结合,在封闭一侧种植乔木,乔木的数量和密度不应过密,使得封闭和开敞特征明显。
1.3 封闭空间:一般用于创造森林景观,具有极强的隐秘性和隔离感。
1.4 覆盖空间:利用高大且树冠浓密的遮阴围合了顶部空间,而四周是开敞的,给人一种垂直度强烈的感觉。
1.5 连接空间:利用植物材料将其孤立的景观因素以视觉形象连接成有序的空间,如:通过大量的乔木线性的种植形式构成连续的空间围和,使空间布局更加丰富和生动。
1.6 障景:植物景观的功能是控制人们的视线,将俗物障于视线之外,将美景呈现在人们眼中。如:需要完全遮挡时,采用枝叶茂密的植物,在不需要完全遮挡时,采用稀疏的植物。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在满足植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藤本植物等素材本身的形态特征,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合理的空间秩序安排,从而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2 植物观赏特性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不但是“绿化”的元素,还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及风韵之美,所以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除了创造出各种空间外,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具有美学特性,美学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植物的大小
园林乔木是构成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元素,如银杏、毛白杨等树干通直,气势雄伟,老年油松,侧柏等曲虬苍劲,铅笔柏、圆柏则亭亭玉立。秋季变色叶树种如枫香、黄栌等大片种植,形成层林尽染的景观,这些树木孤立栽培或者群植,皆可构成园林主景。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植物的大小,植物大小直接影响了景观的空间和结构。
一般来说,大于12m的乔木称为大乔木,9~12m称为中型乔木。在景观整体布局中,往往起到骨架和丰富立体轮廓的作用,使得空间感更加突出,在夏天可形成面积较大的阴凉起到遮阴的效果。高度4.5~6m的植物称为小乔木和装饰植物,此类植物适合于受面积限制的小空间中,也是植物造景的焦点和构图的中心。高度为3~4.5m的称为高灌木,0.3~1m的称为矮小灌木。高灌木在景观中犹如一堵围墙,构成长廊型空间,将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向终端,比如在陵园内,可以通过灌木衬托出严肃的气氛。低矮灌木尺寸较小,在使用时采用大面积使用,可获得较佳的观赏效果。
2.2 植物的色彩
园林灌木或者具有美丽的花朵,或者具备宜人的树形,在园林植物景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灌木往往以丛植为主,以充分表现群体美的观赏特性,如成片的种植榆叶梅、紫荆、杜鹃等,在春季的盛花期会形成绚烂的花海,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主要应用方法有单色处理,多色配合,类似色的配合。观赏植物配色的应用有:观赏植物补色对比,邻补色对比,冷色花与暖色花,类似色的植物应用,夜晚植物配植。甚至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还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如加拿大的枫叶,日本的樱花等都为世人皆知。
2.3 植物的质感
植物除了不同的叶色外,其叶片还有不同的形状和质地,如棕榈科植物姿态优美,孤植可以独立成景,如三药槟榔、银海枣等,适于种植成林或列植成行,营造浓郁的热带风情。
3 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化趋势
近十年来,园林绿化逐渐摆脱了单调和萧条,植物种类也从少到多,然而在园林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种现象,追求大尺度、大手笔,不栽或少栽乔木,一律是草坪和由低矮植物组成的各种图像,这种图案只能供人在飞机上鸟瞰或在高楼上俯视,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园林绿化成了展览品,这显然违背了园林的生态原则,不是园林发展的正确方向。
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应该以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作为园林植物种植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特点,以体现现代景观风貌为目的,遵循本地区域植被的自然规律,强调地带性植物的应用。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尊重自然,时刻有着重视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挖掘乡土资源,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变“平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增加城市绿量,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4 结语
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中的主要题材,具有综合观赏的特性和生态的功能,以不同的姿态、色彩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园林植物的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设计。通过对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秩序、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生态化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要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庆费,郑思俊,夏檑主编.环境修复绿化植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
[2]尹吉光等编著.图解园林植物造景.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