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提升艺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体会美、创建美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他们审美情趣的主要渠道,因此,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美术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教学实践;美术认知水平
现如今社会各界都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家长也在想尽办法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给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班,以期通过一些具体的才艺技能来提升孩子的艺术综合素养,在未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奇怪的是学生和家长本人虽然积极地投身于各种艺术培训活动中,却并未重视学生课堂上相关知识的摄入。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提升艺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体会美、创建美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他们审美情趣的主要渠道,因此,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美术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笔者仅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就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实践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 精心创设导入情境,让美术教学变得容易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各项美术教学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并培养自身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生受到审美能力有限、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对于生活中美的感知度不高,导致他们将美术教师在课上教学的内容,课下布置的美术教学作业当成一种任务和负担,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术学习中的乐趣。笔者针对小学生现阶段的美术学习特点,从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进行切入,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将要了解的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欲望,以此来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美术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色彩的和谐》一课时,笔者在课堂伊始给每名学生发放了一张事先印好图形的纸,画中有民居建筑、大自然植物、辽阔广袤的星空等景象,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在作品中填充上自己喜欢并适合的颜色。学生听到笔者的提议纷纷动手画了起来,笔者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只是默默地观察并未发表自己的意见,看到学生们涂得五彩缤纷、天花乱坠,在大部分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笔者让他们先在小组内部选出大家认为不错的作品。其中有名学生运用黄色系来填充民居建筑,用绿色、黄绿色来描绘大自然中的树木,用蓝紫、红紫设计出广袤的天空,让人看了不禁感到舒服又安宁。此时,笔者向询问了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在此基础给他们深入分析了各种颜色的运用以及在美术绘画中运用邻近色带给人的和谐之美,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 巧妙运用体验式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意识
学生通过观察美术课本中的素材所能体会到的美是有限的,因为美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作品创作者对生活或者是现实中某一景物的所知所感,如果不是亲自参与进来体验这种感受,是难以从内心深处与作品本身产生共鸣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同时,笔者也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美景,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户外活动去挖掘身边的美。例如,在教学《叶子上的小血管》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带领班上的学生到公园里观察各种花草植物,并让他们在公园内搜寻形形色色的叶子,让他们记录不同叶子的颜色、形状,观察叶子和叶脉的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翻阅有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了解叶脉的作用。此外,引导学生思考秋天大量落叶的处理方法,让他们从环保的角度去进一步探究和讨论,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充分运用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优越教学资源,借此来帮助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的热爱。
三、 用心创设联想意境,提升学生美术学习造诣
学生可以在美术素材中发现美,可以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美,也可以在教师展示的艺术作品中发现美,提升审美情趣。但是笔者认为,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类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很多优美的文学巨著,也创造出很多世界知名的绘画作品。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和生长的黄金年龄,美术学科又是一门与艺术紧密相关的学科,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中所想通过白纸和五色的彩笔描绘出来。为了帮助学生营造更好的想象空间,笔者会在学生动笔绘画之前进行一定的预热工作。例如在教学《心中的风景》一课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悠扬的背景音乐,紧接着给学生分享了一篇自己喜爱的散文文章,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鼓勵他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最喜欢的风景,可以是和人有关的场景,也可以是自己见过的美景。学生都在这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中画了起来,他们内心深处对美的认识的感知也被唤醒了,纷纷投入到创作中。
总而言之,美术这门学科本就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探索出更多适合小学生美术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邓莉娜.把音乐贯穿到美术教学中[J].广西教育,2002,(03).
[2]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J].教育研究,1997,(03).
作者简介:
马丽君,四川省阆中市,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教学实践;美术认知水平
现如今社会各界都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家长也在想尽办法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给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班,以期通过一些具体的才艺技能来提升孩子的艺术综合素养,在未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奇怪的是学生和家长本人虽然积极地投身于各种艺术培训活动中,却并未重视学生课堂上相关知识的摄入。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提升艺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体会美、创建美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他们审美情趣的主要渠道,因此,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美术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笔者仅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就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实践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 精心创设导入情境,让美术教学变得容易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各项美术教学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并培养自身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生受到审美能力有限、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对于生活中美的感知度不高,导致他们将美术教师在课上教学的内容,课下布置的美术教学作业当成一种任务和负担,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术学习中的乐趣。笔者针对小学生现阶段的美术学习特点,从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进行切入,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将要了解的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欲望,以此来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美术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色彩的和谐》一课时,笔者在课堂伊始给每名学生发放了一张事先印好图形的纸,画中有民居建筑、大自然植物、辽阔广袤的星空等景象,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在作品中填充上自己喜欢并适合的颜色。学生听到笔者的提议纷纷动手画了起来,笔者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只是默默地观察并未发表自己的意见,看到学生们涂得五彩缤纷、天花乱坠,在大部分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笔者让他们先在小组内部选出大家认为不错的作品。其中有名学生运用黄色系来填充民居建筑,用绿色、黄绿色来描绘大自然中的树木,用蓝紫、红紫设计出广袤的天空,让人看了不禁感到舒服又安宁。此时,笔者向询问了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在此基础给他们深入分析了各种颜色的运用以及在美术绘画中运用邻近色带给人的和谐之美,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 巧妙运用体验式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意识
学生通过观察美术课本中的素材所能体会到的美是有限的,因为美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作品创作者对生活或者是现实中某一景物的所知所感,如果不是亲自参与进来体验这种感受,是难以从内心深处与作品本身产生共鸣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同时,笔者也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美景,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户外活动去挖掘身边的美。例如,在教学《叶子上的小血管》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带领班上的学生到公园里观察各种花草植物,并让他们在公园内搜寻形形色色的叶子,让他们记录不同叶子的颜色、形状,观察叶子和叶脉的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翻阅有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了解叶脉的作用。此外,引导学生思考秋天大量落叶的处理方法,让他们从环保的角度去进一步探究和讨论,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充分运用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优越教学资源,借此来帮助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的热爱。
三、 用心创设联想意境,提升学生美术学习造诣
学生可以在美术素材中发现美,可以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美,也可以在教师展示的艺术作品中发现美,提升审美情趣。但是笔者认为,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类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很多优美的文学巨著,也创造出很多世界知名的绘画作品。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和生长的黄金年龄,美术学科又是一门与艺术紧密相关的学科,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中所想通过白纸和五色的彩笔描绘出来。为了帮助学生营造更好的想象空间,笔者会在学生动笔绘画之前进行一定的预热工作。例如在教学《心中的风景》一课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悠扬的背景音乐,紧接着给学生分享了一篇自己喜爱的散文文章,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鼓勵他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最喜欢的风景,可以是和人有关的场景,也可以是自己见过的美景。学生都在这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中画了起来,他们内心深处对美的认识的感知也被唤醒了,纷纷投入到创作中。
总而言之,美术这门学科本就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探索出更多适合小学生美术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邓莉娜.把音乐贯穿到美术教学中[J].广西教育,2002,(03).
[2]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J].教育研究,1997,(03).
作者简介:
马丽君,四川省阆中市,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