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05616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言 兴趣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能打动师生的情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重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一、导课渗透情感,以情引情,拨动心弦
  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我的母亲》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母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们带来一片光明;是雨天里的一把雨伞,给我们留出一方晴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胡适先生一起走进《我的母亲》,聆听一段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如在讲《春》一课的导语是: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出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像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出文章的内容,又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赞美之情中去的作用。
  二、挖掘教材内涵,体悟真情,陶冶情感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文章不是无情物”。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属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已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因素,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
  冰心说过:“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浓厚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经历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他们的心理,陶冶他们的性情,叩开他们的情感之门。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感召中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袄黑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以情收束。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教余光中的《乡愁》,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作者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感情层层深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及作者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爸爸的花落了》中的骨肉情;《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些都使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了一定的教学载体,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健康人格个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恰当的语言,打动学生心灵,激发情感
  古人云:“情乎于辞。”语文作为语言文学课,它始于情终于情,因而教师在上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文本生动的语言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情趣。这时,学生的学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再把语文课只看作是教师在授课,更是一种享受。恰当的教学语言,是触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也最有利于学生口头能力的提高和书面表达能力迁移。因此,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优美、恰当、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结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练,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这样,学生就爱学乐学,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自觉地溶入到语文教学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教《斑羚飞渡》时,为了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学生细细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情感逐渐产生的情况下,我用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范读了课文的几个片段:
  “——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低沉、急促)
  “——兴奋‘咩’叫一声,中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较为舒缓、明快)这虽是一段中的内容但读法不同。语气的轻重缓急,情感的高低迂回,使老斑羚的自我牺牲的悲壮和半大斑羚飞渡成功的喜悦伴随着朗读已展现在眼前,引起学生的共鸣,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的感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情谱成,用鮮血书就的文章。全文悲壮、激昂的感情充满字里行间。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深沉、悲愤饱含感情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每个学生,一个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巨人形象巍然屹立于学生心中。可见,语文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要进行周密的构思和精心的加工,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感情语言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并得到美的熏陶。
  当然,除了朗读之外,教学语言还包括许多的方面,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简单的会意,只要是包含着教师的感情的,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用教学语言,以富有感情的、生动形象的、美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觉得课堂生动有趣,喜欢学、愿意学,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
其他文献
在猪育种工作中,为评定母猪繁殖能力的优劣,常用繁殖性能指数。本文取最能代表母猪繁殖能力的总产仔数及断奶后至再受孕的间隔时间两个性状,用目标选择指数法,构建了母猪繁殖性能
【摘 要】卡尔曼滤波器是一种线性、递归的估值方法,在多领域,尤其在导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当前己成功应用于GPS/INS组合导航,提高了一定的精度。本文利用MATLAB实现卡尔曼滤波器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ATLAB设计的卡尔曼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良好,观察噪声越小,系统噪声越大,递推次数越多,卡尔曼滤波器校正作用越好。  【关键词】卡尔曼滤波器 MATLAB 算法流程 噪声  Kalman
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围棋社团活动室内,50多岁的辅导教师李刚正在耐心地给一个二年级同学讲解围棋的基本知识。像李教师这样有围棋造诣的家委会成员以志愿者身份成为
从新课程的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亲和力”。用“问题与矛盾”来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随处可以见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 使用新教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我
2008年7月末,我国青岛即墨地区患病的虎皮鹦鹉幼雏出现体重下降、脱羽和羽毛变形萎缩、鸟喙变形及胸腺结构变异等症状,怀疑为鹦鹉喙羽病(PBFD)。利用PCR对濒死鹦鹉进行鹦鹉喙羽病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在我国教育中,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会开设相应的学习课程。初中作为小学与高中的中间
【摘要】观察是物理学习的起点,学会观察也是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而掌握学生的心理过程又对推动这一能力的培养起着直接的作用。文中就明确观察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而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观察心理 能力培养 教学价值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了解各种现象和各种事物。观察也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
本文探讨了成纤维细胞的不同处理对水牛亚种间核移植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接触性抑制组及血清饥饿组。结果:对照组在融合率、分裂率上均显著低于血清饥饿组及接触性
朗朗乾坤,生成万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1]宇宙运动变化由乾坤而定。古圣先贤从自然运行中寻求规律,思量着人伦秩序与吉凶祸福,建构着尊卑刚柔的乾坤模型。有吉凶祸福
汽车"打滑"有两种情况:一是制动时的车轮滑移;二是汽车驱动时的车轮"滑转".车轮"滑转"可以用滑转率S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