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传统学徒制培养结合了学校教育的特点而逐步形成。因此他的培养任务同时结合了学校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具有一定综合素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职业人才,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地合作,学徒的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有效地结合,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要求。同时要求学校与企业为学生搭建工学结合教学平台,培养学生掌握更全面,更实用,更专业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22]。
1.作为传统学徒制相对应形式的存在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个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也是从传统学徒制发展而来的。学徒制自人类文明开始就已经存在,是技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在原始生产力低下和职业分工世袭的背景下,很多技艺都是通过父母口传手授的方式进行,这是学徒制的原始形式。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家庭范围内的技艺传承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处于雏形的职业教育开始走出家庭,进入手工作坊。一般而言,社会底层的人民将自己的子女送入手工作坊作为学徒,一方面解决因为贫困无法抚养过多子女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子女未来谋生寻找出路。学徒在手工作坊内跟随师傅学习手工技艺,学徒阶段师傅负责徒弟的衣食起居。这是学徒制的雏形,为后来制度化的学徒制发展打下了基础。中世纪是西方学徒制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制度化学徒制的发展时期。行会的产生和发展对制度化学徒制的发展是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手工艺行会的出现对行会内的学徒培训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包括控制学徒的质量和数量,减少行会内部的竞争等,同时也承诺向行会招收的学徒提供成体系的培训服务,以提高行会整体的竞争力。行会对学徒的培训规定了师徒契约、学习年限、招收数量、考核方式等内容,学徒制制度化初具模型。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手工作坊培养的学徒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大规模学徒培养成为必须。加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原来以感情为基础维系的师徒关系,转为以劳资关系为特征的雇佣关系。大规模的职业人才需求和传统学徒制低效率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现代学徒制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核心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创造大规模培养学徒(职业人才)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被认为是现代学徒制的起源和典型代表。德国“双元制”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各国在效仿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以立法、政策、学徒项目实施等形式创造出各具自身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综上,现代学徒制是经由传统学徒制发展而来,以工学深度结合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表现在其人才培养规模化,职业技能综合化,它是国家层面政策承认和推动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
2.作为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存在
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传统学徒制的延续和发展,在现代语境下,现代学徒制更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全面推进实施。西方国家在法律、政策方面对现代学徒制均有详细的规定。如德国以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确定了“双元制”的法律地位,要求全国的职业教育必须按照“双元制”的模式组织实施。在经历几次关于学徒制立法后,英国政府在1993年宣布要进行一项新的学徒制改革——现代学徒(Modem Apprenticeship,简MA)。英国政府把这一计劃看作是“振兴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国家行动计划”[26]。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主体包含职业院校和企业,培养过程需要这两个主体之间全面、深入地合作。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本位的,其目的是培养出企业所需求的职业人才,所以企业的制度化参与是现代学徒制的标志之一。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目标是追求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在现代学徒制中,学生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一方面,他们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学徒在企业中以直接参与实际生产的形式接受实践技能培养。在企业学习中,学徒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企业要付给学徒一定的薪金。第三,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工学结合,实施的关键在于产教融合的深度。工学结合一直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所采用的重要形式,只是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现代学徒制也是工学结合的一种实施形式,它将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工作相结合,其优势在于学生在企业参加生产工作时,企业必须为其配备相应的师傅进行指导,保障学徒的学习权利。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关键在于产教深度融合,特别是企业利益的有效保障和建立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激励机制。
3.作为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框架的存在
现代学徒制传承了传统学徒制的优点,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成为一种现代教育制度。不仅如此,现代学徒制对于实践而言它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要求和规格及实施措施。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一样,现代学徒制也包含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学生评价几个核心要素。
第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在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经济结构和职业岗位需求相匹配。在与企业合作调研的前提下,将职业院校原有专业结构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科学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与企业的人才结构形成良好互动。第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职业院校和企业要充分合作。理论课程开发以职业院校为主,实践课程开发要以企业为主、理论结合实践充分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同时要求课程开发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工作积极性,保障学徒培养有效稳定地实施。第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师资保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招聘是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师资保障,特别是对企业内师傅的选择与培训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第四,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相统一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特色在于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的设定是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完成的,由职业院校教务处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分别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评价则需要二者协同进行。
作者简介:
高岩,男,安徽宿州,1986.10,讲师,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本科,车辆工程。
基金项目: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szy2020zlgc15
安徽省省级自然科学项目,项目编号:KJ2020A0966
(作者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1.作为传统学徒制相对应形式的存在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个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也是从传统学徒制发展而来的。学徒制自人类文明开始就已经存在,是技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在原始生产力低下和职业分工世袭的背景下,很多技艺都是通过父母口传手授的方式进行,这是学徒制的原始形式。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家庭范围内的技艺传承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处于雏形的职业教育开始走出家庭,进入手工作坊。一般而言,社会底层的人民将自己的子女送入手工作坊作为学徒,一方面解决因为贫困无法抚养过多子女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子女未来谋生寻找出路。学徒在手工作坊内跟随师傅学习手工技艺,学徒阶段师傅负责徒弟的衣食起居。这是学徒制的雏形,为后来制度化的学徒制发展打下了基础。中世纪是西方学徒制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制度化学徒制的发展时期。行会的产生和发展对制度化学徒制的发展是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手工艺行会的出现对行会内的学徒培训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包括控制学徒的质量和数量,减少行会内部的竞争等,同时也承诺向行会招收的学徒提供成体系的培训服务,以提高行会整体的竞争力。行会对学徒的培训规定了师徒契约、学习年限、招收数量、考核方式等内容,学徒制制度化初具模型。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手工作坊培养的学徒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大规模学徒培养成为必须。加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原来以感情为基础维系的师徒关系,转为以劳资关系为特征的雇佣关系。大规模的职业人才需求和传统学徒制低效率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现代学徒制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核心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创造大规模培养学徒(职业人才)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被认为是现代学徒制的起源和典型代表。德国“双元制”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各国在效仿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以立法、政策、学徒项目实施等形式创造出各具自身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综上,现代学徒制是经由传统学徒制发展而来,以工学深度结合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表现在其人才培养规模化,职业技能综合化,它是国家层面政策承认和推动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
2.作为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存在
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传统学徒制的延续和发展,在现代语境下,现代学徒制更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全面推进实施。西方国家在法律、政策方面对现代学徒制均有详细的规定。如德国以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确定了“双元制”的法律地位,要求全国的职业教育必须按照“双元制”的模式组织实施。在经历几次关于学徒制立法后,英国政府在1993年宣布要进行一项新的学徒制改革——现代学徒(Modem Apprenticeship,简MA)。英国政府把这一计劃看作是“振兴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国家行动计划”[26]。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主体包含职业院校和企业,培养过程需要这两个主体之间全面、深入地合作。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本位的,其目的是培养出企业所需求的职业人才,所以企业的制度化参与是现代学徒制的标志之一。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目标是追求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在现代学徒制中,学生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一方面,他们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学徒在企业中以直接参与实际生产的形式接受实践技能培养。在企业学习中,学徒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企业要付给学徒一定的薪金。第三,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工学结合,实施的关键在于产教融合的深度。工学结合一直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所采用的重要形式,只是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现代学徒制也是工学结合的一种实施形式,它将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工作相结合,其优势在于学生在企业参加生产工作时,企业必须为其配备相应的师傅进行指导,保障学徒的学习权利。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关键在于产教深度融合,特别是企业利益的有效保障和建立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激励机制。
3.作为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框架的存在
现代学徒制传承了传统学徒制的优点,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成为一种现代教育制度。不仅如此,现代学徒制对于实践而言它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要求和规格及实施措施。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一样,现代学徒制也包含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学生评价几个核心要素。
第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在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经济结构和职业岗位需求相匹配。在与企业合作调研的前提下,将职业院校原有专业结构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科学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与企业的人才结构形成良好互动。第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职业院校和企业要充分合作。理论课程开发以职业院校为主,实践课程开发要以企业为主、理论结合实践充分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同时要求课程开发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工作积极性,保障学徒培养有效稳定地实施。第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师资保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招聘是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师资保障,特别是对企业内师傅的选择与培训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第四,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相统一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特色在于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的设定是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完成的,由职业院校教务处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分别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评价则需要二者协同进行。
作者简介:
高岩,男,安徽宿州,1986.10,讲师,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本科,车辆工程。
基金项目: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szy2020zlgc15
安徽省省级自然科学项目,项目编号:KJ2020A0966
(作者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