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

来源 :数理报(学习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新课改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渗透德育思想是重点教学内容,也是主要开展的工作内容之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探索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为了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喜好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道德思想,为将来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有效方法
  随着教育需要不断地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对社会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仅需要未来的社会人才具有相应的能力,还要具备优秀的道德素养。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越来越重视。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课程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以及数学教学创新过程中,人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思想渗透越来越关注,因此如何将德育思想渗透到小学教学中,是每个教师都在探索的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在数学知识中渗透积极价值观念
  有效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知识,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积极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良好的认知。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对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数学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积极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接触社会、了解世界。除此之外,还能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更加熟练的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技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钟”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充分去渗透德育教育。在讲解课程知识点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钟表,并且为学生讲解钟表上时针、秒针的作用以及概念,感受时间中秒、分、时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概念。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对学生讲述一些生活真实的相关案例,让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时间对人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更加透彻,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在数学知识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中的重点知识,都是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基础,并且内容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要抓住数学课程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具有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數学知识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说出我国重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端午节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适当的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进一步的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伟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添加了课堂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到数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范围更加广阔,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在数学知识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了解社会情况,以此培养学生对生活以及生活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死我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以及热情,促使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提升。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社会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在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展示近几年我国绿化面积增加的情况以及信息资料,组织学生对近几年我国绿化增加程度、规律进行统计、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加课堂实践性,指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正确额的价值观念。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有效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必须要探索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逐渐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发展。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显示,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延展,充实德育教育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因材施教,以学生为课堂中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思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的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在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晓.挖掘教材 提升素养——小学数学德育渗透例谈[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0,58(Z1):102.
  [2]马海霞.小学数学课堂中感恩励志教育开展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20):32-33
  [3]刘芳.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37.
其他文献
摘要:从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很少有教师运用趣味实验开展教学,只是单一地教授给学生知识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积极性。由此,教师在教学上要将化学理论知识点和化学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并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本文分析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探究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趣味实验
期刊
摘要:有机推断是高考必考题型,这类题知识容量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對2021年全国高考化学乙卷试题进行了分析和解析,分析试题考察的知识与能力以,对设计的反应机理给出了解读,以期望对以后的高中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化学乙卷;有机推断;反应机理;全国高考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1]明确了化学学科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化学高考命题也紧紧围绕这五个核心素养,坚持以化学知识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教育的方向开始引导学生从抽象性思维向发散性思维转变,初中各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也得到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更多关注。近些年来,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开始在学校中普及推广,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利用生活素材、采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课堂氛围,所以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受到了普遍关注和认同。 
期刊
摘要:教育部要求对每个学校教育方法进行变革,所以教学老师的上课方法要进行改变。因此对教育者来说,教的内容不能简单地局限于书本,而是要扩大思维去放射性地发现问题和改变教学方法。如何与打造学生和老师共同体的教学氛围,老师就要进行课堂前互动,那么以怎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导入的学习方法,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学生的获得感。进一步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物理课感兴趣和接受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求教育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让学生能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理论性的知识点都离不开实验研究,学生在通过实验了解知识,解决问题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这也可以说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以下是本文对于新时代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的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
期刊
苏轼的研究在文学领域源远流长,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作家的生平思想、诗、词、文、赋等重大领域。然对于苏轼笔记、杂记体的文本研究却少有触及,显得极为冷落。故笔者选取《苏轼文集》中的杂记文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贴近苏轼生活实际的作品出发,挖掘其中的内涵、精髓与要义,解读苏轼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思想、价值观的转化及其原因,从而为学术界对于苏轼杂记方面的研究添砖加瓦。文章的绪论首先论述选题的缘由。杂记是一种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该有足够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要有适当的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主体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形成物理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好物理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积极因素。文章总结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
期刊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各种学科,并达到掌握水平。”这说明薄弱初中的数困生是可转化的,本文通过自己多年的在薄弱初中的教学经验,得出了转化数困生的几点教学对策。  关键词:薄弱学校;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  1998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中,对薄弱学校的描述是:“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我国已开展二十余年,政府的重视,大众媒体的关注,资本的驱动使得非遗保护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公共文化,这种共识和热潮逐渐在社会形成一种语境。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活态的、整体性的文化,其研究对象是“生活世界”,这个活态的生活世界在非遗语境中,面对上层话语的评判,大众媒体的聚焦,商业化的驱动必然会与这种语境形成对话和互动,进而促成民俗文化的嬗变,以及新民俗的产生。这种新语境下的新变化也为非遗这项立体、多元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进步空间。本文以湖南道县的阳乐田村端午龙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历史文化的全息影像”。基于对小说文本及有关评论材料考察可知,历代读者都感受到《红楼梦》显示出别具一格的绘画美学观。《红楼梦》绘画美学观的形成受益于三个方面因素,即当时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作者曹雪芹家族的特殊文化积淀与绘画修养以及曹雪芹个人的曲折经历与独特的艺术追求。
  《红楼梦》绘画美学观的表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小说中所描写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叙事效果加以呈现;二是借助作品人物之口展现关于绘画的美学见解;三是通过小说的故事情节进程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