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浪潮已经来临,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会计行业正随着这股浪潮的迅猛发展而发生巨大的变化,职业院校的教育,尤其是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站在新建高职院校的角度,从新建高职院校的内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和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提出的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我国的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层次构成。高职教育属于第三个层次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所以高职教育兼具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而会计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影响到会计专业老师的教学,还影响到会计专业学生适应市场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新建职业院校的内涵
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重心从过去的中职教育转向中职与高职并重。在199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可选择少量的重点中专通过转制升格为高职院校作为补充来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大批的中职院校抓住机遇建设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也就是我们本文所说的新建职业院校。新建职业院校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新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新建职业院校是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它是建立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其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更加突出。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核心地位,它主要指各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和具体的培养要求。作为新建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受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变化,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新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本地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当地企业的经济发展为立足点,从会计行业人才发展需求出发,实现区域人才培养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制定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过程。培养过程是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具体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方式等。新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主要是根据其目标定位,按照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企业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以岗位工作能力为基础的核心和技术课程的开发。
(3)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是对人才培养成果的评价。在教学评估上,新建高职院校已将“重知识考试”转向“重就业能力”,注重校内和社会评价的一致性。但考虑到新建高职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所以在进行评估时还是以同行测评、学生考评等方法为主。
三、新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结合会计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新建职业院校在确定培養目标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并没有进行规范的市场调查和行业调研,所以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会计主体所适用的会计规范有着很大的区别,相应地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培养目标应定位清楚到底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企業还是会计事务所,是针对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如若培养目标的定位笼统不明确,势必会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
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基于“能力本位”从职业岗位的职责和能力的角度来确定。但是,落实到课程设置时,往往形成的是学科为主导的“知识本位”模式,导致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脱节。对于教师而言,任课教师对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对于将要从事的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不知道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因而学习时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方式缺乏统一规划
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新建高职院校因为刚刚升格,各方面的条件和资源还不成熟,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培养方式缺乏统一规划,企业并没有深入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只能依靠校内实习来培养人才,学生往往没有接受到岗位工作的有效指导。
(四)“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够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的教师。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误认为有双证就是“双师”,其实“双证”只是“双师”的一个基本要求。随着新建高职院校的扩招,老师数量需求也在增加,很多年轻老师都是刚刚从大学毕业,这样的老师往往证书很多,但是缺乏实践操作能力。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师”严重短缺。
(五)评价体系单一
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首先是考核方法单一,学校举行的理论考试考的是学生的背诵能力,学生通过临考前的突击就能取得好成绩,而对于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反映在实习报告上,缺乏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其次是评价学生的标准片面,认为只要遵守纪律,考试得高分就是好学生。过分强调书本、课堂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对新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
学院领导层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把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上升到学院战略发展的高度,本着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市场规律,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也需转变思想观念,要不断开拓创新,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上的最大问题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脱节,学生毕业后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解决这种困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数字化资源库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体系。互联网+传统教育行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建设数字化资源库不仅为学生互联网学习提供方便,还可以使老师从繁重的体力教学中解放出来。二是建设以行业划分的特色课程体系。行业不同,采用的会计准则也不同,造成会计处理方法差异也较大。新建高职院校主要是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学院应鼓励和推送教师到不同行業的企业从事相关的实践工作,按照行业不同开发不同的实训课程。
(三)深化校企合作
学院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企业不仅仅是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还应深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例如,学院可以要求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也可要求优秀企业人员来校授课,按企业要求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去合作企業就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改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为优化教师结构,应建设有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专业带头人需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改进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象,可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积累实践经验。通过这些举措,师资队伍不断得到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于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可以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学生进行评教、督导进行听课打分等。对于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基本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建设出全面的评价体系,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有要求、有管理、有评价。
新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必须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基地,任务越来越艰巨。在分析新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后,我们便可以明确改革的方向:修订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如按以上建议进行改革,必定会使新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进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敬采云.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小企业需求视角[J].会计之友,2008(9):81.
[2]韩宗宾,李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改革模式新探[J].财会通讯,2009(9):95.
[3]黄子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8):359.
[4]徐双荣.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6(5):96.
关键词:新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我国的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层次构成。高职教育属于第三个层次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所以高职教育兼具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而会计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影响到会计专业老师的教学,还影响到会计专业学生适应市场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新建职业院校的内涵
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重心从过去的中职教育转向中职与高职并重。在199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可选择少量的重点中专通过转制升格为高职院校作为补充来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大批的中职院校抓住机遇建设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也就是我们本文所说的新建职业院校。新建职业院校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新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新建职业院校是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它是建立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其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更加突出。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核心地位,它主要指各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和具体的培养要求。作为新建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受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变化,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新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本地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当地企业的经济发展为立足点,从会计行业人才发展需求出发,实现区域人才培养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制定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过程。培养过程是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具体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方式等。新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主要是根据其目标定位,按照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企业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以岗位工作能力为基础的核心和技术课程的开发。
(3)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是对人才培养成果的评价。在教学评估上,新建高职院校已将“重知识考试”转向“重就业能力”,注重校内和社会评价的一致性。但考虑到新建高职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所以在进行评估时还是以同行测评、学生考评等方法为主。
三、新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结合会计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新建职业院校在确定培養目标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并没有进行规范的市场调查和行业调研,所以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会计主体所适用的会计规范有着很大的区别,相应地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培养目标应定位清楚到底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企業还是会计事务所,是针对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如若培养目标的定位笼统不明确,势必会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
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基于“能力本位”从职业岗位的职责和能力的角度来确定。但是,落实到课程设置时,往往形成的是学科为主导的“知识本位”模式,导致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脱节。对于教师而言,任课教师对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对于将要从事的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不知道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因而学习时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方式缺乏统一规划
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新建高职院校因为刚刚升格,各方面的条件和资源还不成熟,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培养方式缺乏统一规划,企业并没有深入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只能依靠校内实习来培养人才,学生往往没有接受到岗位工作的有效指导。
(四)“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够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的教师。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误认为有双证就是“双师”,其实“双证”只是“双师”的一个基本要求。随着新建高职院校的扩招,老师数量需求也在增加,很多年轻老师都是刚刚从大学毕业,这样的老师往往证书很多,但是缺乏实践操作能力。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师”严重短缺。
(五)评价体系单一
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首先是考核方法单一,学校举行的理论考试考的是学生的背诵能力,学生通过临考前的突击就能取得好成绩,而对于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反映在实习报告上,缺乏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其次是评价学生的标准片面,认为只要遵守纪律,考试得高分就是好学生。过分强调书本、课堂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对新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
学院领导层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把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上升到学院战略发展的高度,本着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市场规律,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也需转变思想观念,要不断开拓创新,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上的最大问题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脱节,学生毕业后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解决这种困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数字化资源库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体系。互联网+传统教育行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建设数字化资源库不仅为学生互联网学习提供方便,还可以使老师从繁重的体力教学中解放出来。二是建设以行业划分的特色课程体系。行业不同,采用的会计准则也不同,造成会计处理方法差异也较大。新建高职院校主要是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学院应鼓励和推送教师到不同行業的企业从事相关的实践工作,按照行业不同开发不同的实训课程。
(三)深化校企合作
学院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企业不仅仅是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还应深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例如,学院可以要求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也可要求优秀企业人员来校授课,按企业要求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去合作企業就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改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为优化教师结构,应建设有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专业带头人需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改进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象,可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积累实践经验。通过这些举措,师资队伍不断得到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于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可以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学生进行评教、督导进行听课打分等。对于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基本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建设出全面的评价体系,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有要求、有管理、有评价。
新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必须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基地,任务越来越艰巨。在分析新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后,我们便可以明确改革的方向:修订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如按以上建议进行改革,必定会使新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进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敬采云.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小企业需求视角[J].会计之友,2008(9):81.
[2]韩宗宾,李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改革模式新探[J].财会通讯,2009(9):95.
[3]黄子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8):359.
[4]徐双荣.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6(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