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台的门面,是电视传媒的形象代言人。今天,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风格各异的节目主持人在为观众主持着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这些主持人中,让人过目不忘的往往是那些个性鲜明、风格突出者。他们在镜头前或冷静睿智,或机智幽默,或和蔼亲切,或才华横溢——他们用自己独到的风格传递着对栏目的深层理解和表现。而这些鲜明风格的背后,蕴藏着丰厚的知识积累和阅历沉淀,反映着一个优秀主持人的综合素养。
一、深厚的知识储备是主持人个性风格体现的基础
主持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主持人的水平高低一个重要因素是他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主持人虽有各自不同的形象、性格、气质,但在博学多才这一点上往往是相同的。主持人虽不可能成为全能的专家,但起码应该是个杂家,知识结构应该既广博又有侧重,既博学又有专长。这一点在主持专栏节目时尤为适用。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张越、杨澜,在年龄、外貌、主持风格方面各不相同,但她们都属于知识型的主持人,既才识过人,又各有所长,在各自的节目主持中都做到了很好掌控,主持人与节目相得益彰。就我本人自身体会而言,我从1998年开始主持一档农业科技节目《农村天地》,并负责栏目的编导和策划。对于一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女孩来说,农业科技是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胜任节目,我翻阅各种农业杂志,订阅了大量的农业书籍,并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技干部请教,与农民朋友聊天,掌握他们最想了解的农业知识,最需求的实用技术,几年下来,我由一个懵懂无知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颇有专业特长的“农村百事通”,做起节目来逐渐达到轻松驾驭,游刃有余。
二、较强的采访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主持人个性体现的关键
有的主持人也许会认为,采访是记者的工作,与主持人无关。这种观点已渐渐被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所否定。如今,电视节目主持人正朝着记者型主持人方向发展,主持人应该在节目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做到真正的有感而发,而不是传声筒。在对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采访之前,主持人对采访对象的经历、特点、性格、成就等各方面要有所了解,走进受访者的内心世界。《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一档知名度很高的访谈节目,整档节目以主持人陈鲁豫的采访贯穿始终,节目中鲁豫采取的是一种与嘉宾一起谈故事的方法进行采访,主持人像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朋友,认真的倾听,极具亲和力,采访总能恰倒好处地挖掘故事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兴奋点。而在我最初的采访经历中,却有因不了解采访对象而让采访无法继续的尴尬。当时我采访当地的一位种植大户,他告诉我因为实行了间套种,使得当年的收入显著增加。当时我对间套种一知半解,话题由此突然打住,尽管转移了话题,但那仍是我难忘的一次失败经历。
除了要具备出色的采访能力之外,主持人还应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随着受众品位的不断提高,需要主持人不但要有准确的语音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还要求主持人词汇丰富,逻辑性强,说出来的观点深刻、严谨。这样的主持人经常表现出思想的敏锐与睿智,在与被采访对象的交流和表述中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采访和表达就以思维敏锐缜密,语言犀利凝炼见长。《面对面》有一期节目评论的是中国足球,白岩松一连说了“十二个不行”,“没钱的时候不行,有钱的时候也不行,业余的时候不行,职业化之后还不行,主场不行,客场也不行,你骂他不行,你救场他更不行”等等,这一连串排比式的感叹是白岩松语言风格的典型代表作,至今令人津津乐道。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样是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言如其人,文如其人”。良好的表达能力直接反映着主持人的个性与特色,而主持人的个性特色又与节目的风格、质量紧密相连。
三、独特的风格气质是主持人个性体现的重要条件
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是漂亮的脸蛋、高档的服饰、标准的体形等等。的确,在主持人还没有暴露知识深浅,风度优劣之前,赏心悦目的外形确实是主持人建立与观众亲和的基础。但是,一些外表并不漂亮,体形也不怎么标准的主持人为什么会比那些容貌娇好、青春靓丽的主持人更深入人心呢?央视《半边天》主持人张越,标准的实力型主持人,她在央视屏幕上的出现,曾引起一片哗然。从1995年主持《半边天》至今,人们已经渐渐忽视了她的外貌,喜欢上了她的主持风格,那平易可亲的笑容和话语中不时闪烁出的聪慧以及超越了外貌以外的从容与自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豫有约》里的陈鲁豫也不是标准的美女,但拥有极高的亲和力,因为那永远不离笑容的脸给了她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让别人愿意和她交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闻闸曾经说过,挑选主持人时,一张漂亮的脸和一张生动的脸如果不能兼得,宁肯要生动不要漂亮。这生动来自于充实的内心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用来形容主持人再贴切不过,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发掘潜能,更好地体现一个主持人的个性与风格,从而成为一名让观众喜爱的、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作者单位:舒城电视台)
一、深厚的知识储备是主持人个性风格体现的基础
主持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主持人的水平高低一个重要因素是他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主持人虽有各自不同的形象、性格、气质,但在博学多才这一点上往往是相同的。主持人虽不可能成为全能的专家,但起码应该是个杂家,知识结构应该既广博又有侧重,既博学又有专长。这一点在主持专栏节目时尤为适用。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张越、杨澜,在年龄、外貌、主持风格方面各不相同,但她们都属于知识型的主持人,既才识过人,又各有所长,在各自的节目主持中都做到了很好掌控,主持人与节目相得益彰。就我本人自身体会而言,我从1998年开始主持一档农业科技节目《农村天地》,并负责栏目的编导和策划。对于一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女孩来说,农业科技是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胜任节目,我翻阅各种农业杂志,订阅了大量的农业书籍,并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技干部请教,与农民朋友聊天,掌握他们最想了解的农业知识,最需求的实用技术,几年下来,我由一个懵懂无知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颇有专业特长的“农村百事通”,做起节目来逐渐达到轻松驾驭,游刃有余。
二、较强的采访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主持人个性体现的关键
有的主持人也许会认为,采访是记者的工作,与主持人无关。这种观点已渐渐被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所否定。如今,电视节目主持人正朝着记者型主持人方向发展,主持人应该在节目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做到真正的有感而发,而不是传声筒。在对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采访之前,主持人对采访对象的经历、特点、性格、成就等各方面要有所了解,走进受访者的内心世界。《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一档知名度很高的访谈节目,整档节目以主持人陈鲁豫的采访贯穿始终,节目中鲁豫采取的是一种与嘉宾一起谈故事的方法进行采访,主持人像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朋友,认真的倾听,极具亲和力,采访总能恰倒好处地挖掘故事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兴奋点。而在我最初的采访经历中,却有因不了解采访对象而让采访无法继续的尴尬。当时我采访当地的一位种植大户,他告诉我因为实行了间套种,使得当年的收入显著增加。当时我对间套种一知半解,话题由此突然打住,尽管转移了话题,但那仍是我难忘的一次失败经历。
除了要具备出色的采访能力之外,主持人还应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随着受众品位的不断提高,需要主持人不但要有准确的语音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还要求主持人词汇丰富,逻辑性强,说出来的观点深刻、严谨。这样的主持人经常表现出思想的敏锐与睿智,在与被采访对象的交流和表述中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采访和表达就以思维敏锐缜密,语言犀利凝炼见长。《面对面》有一期节目评论的是中国足球,白岩松一连说了“十二个不行”,“没钱的时候不行,有钱的时候也不行,业余的时候不行,职业化之后还不行,主场不行,客场也不行,你骂他不行,你救场他更不行”等等,这一连串排比式的感叹是白岩松语言风格的典型代表作,至今令人津津乐道。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样是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言如其人,文如其人”。良好的表达能力直接反映着主持人的个性与特色,而主持人的个性特色又与节目的风格、质量紧密相连。
三、独特的风格气质是主持人个性体现的重要条件
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是漂亮的脸蛋、高档的服饰、标准的体形等等。的确,在主持人还没有暴露知识深浅,风度优劣之前,赏心悦目的外形确实是主持人建立与观众亲和的基础。但是,一些外表并不漂亮,体形也不怎么标准的主持人为什么会比那些容貌娇好、青春靓丽的主持人更深入人心呢?央视《半边天》主持人张越,标准的实力型主持人,她在央视屏幕上的出现,曾引起一片哗然。从1995年主持《半边天》至今,人们已经渐渐忽视了她的外貌,喜欢上了她的主持风格,那平易可亲的笑容和话语中不时闪烁出的聪慧以及超越了外貌以外的从容与自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豫有约》里的陈鲁豫也不是标准的美女,但拥有极高的亲和力,因为那永远不离笑容的脸给了她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让别人愿意和她交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闻闸曾经说过,挑选主持人时,一张漂亮的脸和一张生动的脸如果不能兼得,宁肯要生动不要漂亮。这生动来自于充实的内心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用来形容主持人再贴切不过,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发掘潜能,更好地体现一个主持人的个性与风格,从而成为一名让观众喜爱的、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作者单位:舒城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