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毕业实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与对策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高职教育中毕业实习和就业之间关系直接影响实习的质量和就业工作的进展,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探索“实习——预就业”等机制是解决实习和就业工作的有效方法,本文从这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旨在对大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工作给出一点启示。
  
  大学生就业情况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嚴峻。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需要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然地与市场联系紧密。这就要求高职生必须深入市场,深入生产一线,由此而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毕业生“实习——就业”协调联动,提高就业率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高职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学、实习、就业三者的内在联系出发,建立起教学、实习和就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这种新的机制将会为今后高职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解决各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促进就业工作良性循环。
  一、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表现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高等学校的毕业实习、就业分配带有计划性和指令性,接收单位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吻合,就业单位如期安排落实。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则是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以追求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接受学生毕业实习不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互利互惠性质的。其结果是,部分企业因经济利益的驱动,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或者是在收取费用的前提下接受;有的企业缘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技术进行保密,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先进的技术。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只能自寻实习场所。在自寻实习场所中,有的实习场所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完全没有关系,加上近年来高等教育就业形势严峻,有的学生就把毕业实习变成了寻找就业岗位,为满足有录用意向单位的要求,在实习单位从事与专业要求完全无关的工作。在目前“就业率指挥棒”的控制下,学校对此大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二、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因
  自1994年以来,我国逐步实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由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调整为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在目前人才市场不太规范的情况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每年的上半年比较频繁,而每年上半年的前几个月,正是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毕业生的择业与实习相冲突的情况比较多,学生无心实习,全心应付各种招聘会、面试及用人单位的测试。
  此外,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据统计,截至2004年9月1日,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1%,与普通本科院校84%的就业率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部每年都专门下发了文件强调: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从2003年开始,对连续3年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地区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专业总数。这些文件的出台,引起了高校领导对就业率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民办高校,更把就业率看成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将“以就业为导向”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对就业率的过分追求,使得教学工作与就业工作发生矛盾时,教学工作包括毕业实习主动为就业工作让步。
  三、高职教育教学、实习及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尚未摆脱旧有办学模式的影响
  我国高职教育,由于其发展尚未摆脱旧有办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动手能力欠缺,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导致了社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使得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大量的毕业生无法就业,形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二)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高职教育体制中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各方面都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尚未实现市场化运作,政府对学校控制权较大,学校招生办学自主权较小,缺乏对专业的调整权,无法根据市场需要去培养人才,未真正实现与市场“零距离”对接。
  (三)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尚未实现市场化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尚未跟上市场化发展脚步。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基本上仍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如盲目招生,专业设置急功近利,课程设置陈旧,缺乏对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的深入调研和科学预测。
  (四)高职教育教学、实习与就业工作脱节
  高职院校仍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招生与就业脱离、教育教学过程与就业指导脱节、实习与就业脱节的现象。
  (五)新形势下就业观念仍未转变
  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有的高校就业率不高并不完全是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岗位少,而是毕业生“有业不就”。
  (六)校企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都较弱,产业及行业、企业需求与高职教育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缺乏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
  四、解决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矛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毕业实习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社会生产手段高技术化,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培养出大量以智力为主的技能操作型人才,以满足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毕业实习是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流程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另外,笔者从一项调查报告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不满意的素质与品质排在前5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62.6%)、责任感与使命感(55.6%)、爱岗敬业精神(52.%)、动手能力 (42.4%)、社交能力(37.4%)。而这些素质和品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可在毕业实习时得到锻炼。因此,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应正确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以便采取措施,把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落到实处,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择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有部分学校采取在校企结合、产学合作单位安排学生毕业实习,这种形式下的实习效果比较理想。近几年,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实践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的楷模。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2+1”人才培养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企结合、产学合作的模式只限于少数学校或少数专业。多数学校或者多数专业的毕业实习还是采取其他形式进行。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安排毕业实习,要考虑的不但有专业对口、操作机会、企业接受意向等问题,还要考虑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的结合问题。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缺乏了解,在选择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偶然性。如果学校在确定毕业实习单位前,能深入社会基层、用人单位多做些调研工作,了解相应专业用人单位的生产、岗位设置、人才需求以及企业发展规划等状况,不但能为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实习单位,而且有利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选择毕业生,真正做到毕业实习与择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变得不太现实。学生的毕业实习不但要发挥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实行学校安排与学生自找相结合的模式。不但要集中安排,还要采取分散的方式进行。其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灵活选择,包括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用工实习等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的,首先要考虑实习单位是否与实习内容一致,不能为择业而实习。对这类学生,学校要严格审批,要求学生按实习要求来做,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不按要求交实习手册、实习日记、实习鉴定表及实习总结的,不给实习成绩。绝不能让学生以自找实习单位为由,把整个实习阶段用于寻找就业单位。
  五、“实习——预就业”为企业招聘人才与毕业生就业搭起“沟通”桥梁
  “实习—预就业”模式在现代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式下显示出突出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实用性。它为企业招聘人才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搭起“沟通”的桥梁,并形成了一條企业、毕业生、学校“三赢”通道。
  对企业而言,如何找到真正适合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关键。对毕业生而言,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及岗位是接受教育目的的表现方式,“实习—预就业”则为学生就业打好了前站。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锻炼,为自己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工作赢得了先机,并且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诸多益处:1、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消化理解,增强专业技能。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而通过实习这一环节,将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为就业奠定基础。2、加快了学生的社会化、职业技能化进程,使其迅速进行角色转换,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熟练应用专业技术,胜任本职工作。3、学生在顶岗实践时均为“带薪工作”,缓解了学生的生活压力及经济压力。4、“先入为主”,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为学生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等。对学校而言,作为教育主体,如何让培养的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是教育发展目标。用实习打开就业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实习中历练成长,是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与市场“零距离”对接的有效方式。顶岗实习的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效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检验教学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差距,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另外,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将毕业生顺利推向社会、推向市场,能够更好地以学生出口拉动入口,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可以说,“实习—预就业”模式,实现了企业、毕业生、学校三方的和谐融合、顺利对接,有百益而无一弊,真正达到“三赢”。实践证明,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实习—预就业”毕业生。
  就业工作模式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途径,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职业教育的日益发展,“实习——预就业”模式还将日趋完善,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还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蔡永东,许金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彰显高职教育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51-53.
  [2]李俊,李旭峰,沈春华,等.实习与就业相统一的校外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160-162.
  [3]王俊,薛建荣,王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特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109-110.
  [4]张天华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建立“实习——预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J].商场现代化,2007(7).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考察数据清单中的数据,还可以利用Excel的筛选功能,将符合要求的数据集中在一起,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隐藏起来.使用筛选功能,可先单击数据清单中任一单元格,再单击“
【摘要】文章对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进行简要介绍,阐释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包括: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快速适应社会;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学生如何去
高校学术评价的重点和基础在于科研成果和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而在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中专业化技术职务的评聘更为典型和引人注目.S大学多年来坚持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已建立并
农业是为人们提供正常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来源,农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须的物质条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农田水利工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对规范事业单位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现如今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热点话题,本文就研究大学生就业援助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A tower which vacuums up smog en masse has arrived in Beijing. The 7-meter-high tower, designed by Dutch artist Daan Roosegaarde, is said to be the largest air filter in the world, capable of purifyin
期刊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出现,信息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快,国有企业办公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既提高了国有企业工作效率,又为国有企业保密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介绍了新形势下
中国·常熟男装内销价格指数主要反映常熟男装实体市场的价格走势。常熟的男装产量占全国20%以上的份额,其产品价格的波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国男装产业的走势。内销产
期刊
哈里斯堡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以下简称宾州)的州府.rn它位于宾州中部美国东西海岸的交通要冲,是由东海岸通往中西部各州的重要门户,也是一个纵贯南北、横贯西东的重要贸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