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盛宴,“沙木萨”为先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n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及维吾尔族特色美食,一定少不了包子,其中以“沙木萨”最具代表性。“沙木萨”,维吾尔语烤包子音译,因做法考究,味道独特,成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味,
  和馕及馕坑肉一样,沙木萨也是馕坑烤制而成,皮色黄亮,入口脆香,荡气回肠中,体验的则是馕的芳醇,肉的鲜嫩。喝茶要喝“烫心茶”,吃饭要吃热乎饭,烤包子最好也吃刚出炉的,看着咝咝冒热气,摸着有点烫手,乘势掰一块送进嘴里,嚼着有滋有味,吃着可口舒心,如果再来一碟切好的皮牙子(洋葱),不但味道汆,还能预防高血脂,排挡子得很。
  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座棚子下,同时立着一大一小两个馕坑,大的烤馕,小的烤包子。烤馕先将面团擀几下,随即两手急速翻转,须臾馕就成形。然后撒上芝麻,或者抹点洋葱,腰子一躬,手一伸,馕就贴在了坑壁上。而烤包子的,身旁一个面盆,早已拌好的包子馅,羊肉鲜红,油脂白嫩,掺和于洋葱之中,特实在,也特诱人。就见一人负责擀皮,一人专事包馅,死面擀成的皮子薄而松软,融入羊肉的馅子香而绵长。沙木萨呈方形,拳头大小,贴在馕坑里,先发白,后焦黄,最终油汪汪,亮堂堂。盖子一揭,掀起烟雾般热浪之后,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成为挡不住的诱惑,让人垂涎欲滴。
  吃烤包子的最大收获,不仅能够享用特色美食,还能近距离感受整个制作过程。从和面、剁肉、拌馅到擀皮、包馅直至最后贴上坑壁,实际就是一条流水线,分工明确,动作连贯,看上去是一种视觉享受。不过我觉得切皮牙子是一个劳道活,不是说消耗多少体力,关键是那种辛辣和刺激,一般人眼睛承受不了。
  记得以前乡下谁家有红白喜事,街坊邻居女人都会聚拢过来帮厨,其中尤以切黄萝卜和皮牙子最重要。一个甜丝丝,一个辣眼睛,就见不少女人,嘴上嘻嘻哈哈笑,眼里却一个劲流泪。一边切皮牙子,一边擦眼睛,最后都成了红眼睛,你看着我笑,我瞧着你乐,都说害了红眼病。其实维吾尔族大多视力很好,特别是乡村,人都七老八十了,看东西却像十七八岁,就说这和饮食有关,是洋葱的功劳。
  乌鲁木齐迎宾路有家烤包子店,铺面不大,生意却红火,慕名前去造访,果然别有特色。一间小屋,三五张桌子,这边人还没吃完,那边已经有人等候了。再看屋外树底下,桌子座无虚席,没有一时半会,凑不到跟前。
  大大两个馕坑,这个刚揭开盖,那个就开始贴了,依旧供不应求。食客一人手里端着个银色铝面盆,排着长队,踮着脚尖,伸着脖子,眼巴巴望着耐心等待。挨到我们时,小舅子一下买了80个烤包子,起先觉得太多,吃了之后才觉得不虚此行。尤其是我,本来饭量不大,或许烤包子太对胃口,一次就吞下去七八个,算是破了记录。
  南门汗腾格里清真寺旁巷子里,有一家叫米吉提的烤包子店,名气也很大,来的都是回头客,吃了都说味道好。一次路过进去一瞧,连一个空位子都找不到,着实人满为患,一个突出印象,就是烤包子做工精致。不但馅子讲究色香味,而且擀皮超薄,仿佛经过一个模子加工,大小匀称,白中透明,一排排整齐摆列在案子上,就像一群静卧的小白兔,吊人的胃口不说,看着都是享受。
  水磨沟七坊街那里,也有一家,名曰开塞尔江营养烤包子。虽说铺子简陋,包子质量却一点都不差,肉多,价格也便宜。最有意思的是,因为吃的人多,而烤包子数量毕竟有限,店主就采取发纸条叫号的办法,出一炉烤包子,叫一遍号,成了一道风景。
  除了沙木萨,还有一种包子叫“皮特尔曼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薄皮包子。所谓薄皮包子,顾名思义皮如蝉翼,耐人寻味。具体做法是:先选上好新鲜羊肉,切成筷子头大小肉丁,等皮牙子也切碎,加入胡椒和孜然,和羊肉搅拌在一起。而和面则要用凉水,先做剂子,再擀成薄片,最终捏合为鸡冠状,入笼屉旺火蒸,大约20来分钟即可食用。
  薄皮包子出笼以后,撒上少许胡椒粉,吃着别有风味。一是皮薄色美,二是肉嫩油丰,三是富含营养,吃上美美一笼屉滑溜爽口包子,再喝一壶添香提神滚热茶,拍拍肚子,抹抹嘴,可谓人生一大乐趣。
  薄皮包子有3种吃法,一是只吃包子,别无他有,心无旁骛品味独一包子之美。二是就上馕一起吃,最好是常见的薄馕,先把馕放入笼屉蒸馏,再把薄皮包子放在馕上面。薄而软绵的包子,柔而筋道的馕,肉味粮食味融会贯通,不想吃都不行。三是和抓饭搭配,平常都说抓饭包子,这个包子特指薄皮包子。无论南疆还是北疆,人们很喜欢把这两样美食放在一起享用,一个盘子,下面素抓饭,上面肉包子,荤素结合,口感不一样,味道都很美。
  有些人名曰是吃抓饭包子,实则是来领略那独树一帜的吆喝,这种吆喝,也只有在这种特定场合才有。“马纳,比日曼塔、乌希曼塔、白希曼塔、奥呢曼塔……”拖着长长的音,提着高高的调,从1数到10,乃至更多,再倒着从10数到1,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嘴忙着,手也不闲,盛一盘抓饭,抓几个包子,从来也不出差错。
  还有一种包子,我们称之为“卡瓦曼塔”,也就是南瓜包子。馅以南瓜为主,掺入少许肉丁,包子皮薄,味道独有,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吃了易消化,还很养胃。可我儿时不识好歹,除了不喜欢吃面肺子,还有就是对南瓜包子不感兴趣,前者觉得口涩,后者感到味怪,直到后来年纪大了,才猛然发现这两样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南瓜从形状上看不外乎两种,一种圆形,一种长形,圆的小如方向盘,大似车轱辘。长的也一样,有的三五搾,有的一臂长,一头大,一头小,像个马勺。从前有个邻居,是上了一把年纪独身女人,我们都叫阿娜尔汗大婶。大婶屋后有个园子,不种其他菜,一律是南瓜,因没有肥料,就挨家挨户掏鸡粪,两手糊得脏兮兮的。再就是不辞辛苦,从渠里一桶一桶提水浇地,后来还是吃了鸡的亏,整天价乱叨乱抛,一年下来吃上有数几次“卡瓦曼塔”,就算很不错了。
  虽说我们家有不少自留地,却因地离家远,除了玉米和土豆,再没有心思种南瓜。不过山里的大伯家,却以种南瓜见长,一到夏天,南瓜秧子顺着棚架爬到房顶,再往上一看,密密麻麻都是南瓜,黑的、绿的和红的,或掩映在翠绿里,或半吊挂在空中,一片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哥哥心血来潮,叫上一个伙伴,套着毛驴车赶往大伯家,满怀着希望满载而归。然而大伯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一个个南瓜都像心头肉,总也舍不得摘一个。还是伯母看哥哥远道而来,又是套着毛驴车,就摘了几个歪瓜裂枣一样的小南瓜,算是打发走人。
  如今再吃南瓜包子,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尤其是那些特色餐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随处可见,不要说“卡瓦曼塔”可劲吃,就是烤包子、薄皮包子、南瓜包子一起上,也是应有尽有,新疆话说“麻达没有,尕尕的事情”。
  维吾尔族的包子,实际上是3大1小,大的如上述3种,小的则是“沙木萨”的浓缩版,我们称其为“帕木尔丁”。帕木尔丁小巧精致,香味浓烈,因为面里掺了鸡蛋,色泽鲜亮,口感很好,不失为款待宾客上佳选择,和抓饭包子一道,并称维吾尔族特色美食。
其他文献
新疆是一个有着众多巨型内陆湖的地区,看着博物馆中高大粗壮的硅化木和贝类鱼类化石,可以想象出1亿年前的新疆,气候温暖,水源丰富,处处是繁密的植被,水中岸边生长着无数恐龙赖以生存的藻类、蕨类植物和软体动物,各种各样的大小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  恐龙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古老和遥远,因为上亿年的时空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范围,但在走进昌吉恐龙馆的那一刻,这上亿年的历史仿佛立刻与现实融为一体
期刊
快1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到阿合奇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那里有原汁原味的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也不只是因为那个边陲小县独特的人文景观。有一个埋藏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唱了一辈子史诗《玛纳斯》的玛纳斯奇,被誉为“当代荷马”的居素甫·玛玛依。  见到居素甫·玛玛依是在他位于阿合奇县政府附近的家里,房子不大,但温暖舒适,干净整洁。  居素甫·玛玛依端坐在一把有些年头的椅子上,头戴一顶黑白相间的
期刊
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雌性比雄性要小一些。头与面部较长,有眶下腺,耳大,呈圆锥形。鼻端裸露,其两侧和唇部为纯褐色。额部和头顶为深褐色,颊部为浅褐色。颈部较长,四肢也长,蹄子很大,尾巴较短。  野生天山马鹿栖息于海拔1500至3800米的高山草原地带。按季节、昼夜变化特点进行采食。从2月末起迁徙到解冻的山南坡,采食那里已长出的嫩草,春秋季节频繁到咸水湖或盐碱滩活动。春夏季
期刊
2013年4月18日,新疆博湖县举行第三届“博斯腾”杯赛马大会,来自内蒙古以及新疆各地州市的近20支队伍、百余匹纯血马、混血马以及博湖县地产马参加此次大赛。  竞赛项目分速度赛马、赛走马、博湖县土马速度赛马、博湖县土马赛走马四项,奖金总额高达23.36万元。据悉,本届比赛按照速度赛马和走马比赛成绩设纯血马“马王”一名,奖金50000元,以参加速度赛马、走马获得第一名者为“马王”。  第七届中国新疆
期刊
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白杨的美在于挺拔,而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胡杨是美丽的树。每年10月,秋天的胡杨就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远观胡杨,层林尽染,一片金色的海洋。近观胡杨,每一片叶子很通透,叶脉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太阳初升,或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逆光或者侧光去端详,透明的叶片相互映衬,散射出黄色的光晕。当然,最壮观的是乘坐三角翼飞机,逆
期刊
新疆摄影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摄影家协会会员。第24届中国摄影展 ,作品《家园》获优秀奖;首届金鹤杯,作品《大迁徙》获金奖;第四届新疆国际旅游节,作品《牧归》获银奖等。  喜爱上摄影纯属一个偶然的机会。在2007年3月的一天,他与同事相约去离沙漠最近的村庄迪砍村和吐鲁番地区最古老的吐峪沟村徒步。一下车,就被眼前的荒凉和贫瘠震惊了!沙漠正在逐年吞噬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极度的缺水已经使这里生活更加艰难
期刊
西域的杂技、舞蹈等表演艺术源远流长,在很早以前西域人就以能歌善舞而闻名中外。考古文物工作者,发现了许多关于杂技及舞蹈的文献及实物资料。  唐代西域的杂技及歌舞戏曲艺术十分繁盛,这是盛唐时期安定繁荣的社会背景及西域地区特殊的地缘优势的综合结果。唐代时期,在西域流行的歌舞种类较多,比较著名且历史记载较为详实的主要有怪诞滑稽的“踏摇娘”、气势凶煞的“大面”舞、表演“丧家乐”的傀儡戏、场面宏大的狮子舞等,
期刊
人类赋予自己的最为自豪的词叫灵魂,人类也用灵魂这个词把自己跟动物拉开了距离。人类在灵魂的引导下才会有哭泣和欢笑。  戈壁胡杨就是一种有灵魂的树。活着,它植根于戈壁之中,深根于戈壁之上。死后,她也要表达自己活着的精神。  戈壁胡杨会带给你许多的震撼:用坚韧和顽强,使戈壁生机无限;用寂寞和孤独,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用那坚韧的意志,表达着永不言弃的决心。
期刊
在旅游地图上,在新疆的东北部可以找到一个叫“三塘湖”的地方。这里在干线公路网之外,是个很偏僻的去处。然而在70多年前,这里是亚洲腹地的一个十字路口,西下东上南来北往的骆驼队总要在这里驻足。这个常常被现代都市人遗忘的角落,从东方来的汉族或回族骆驼客在这里卸下驼背上的货物,从天山以南来的维吾尔族骆驼客把这些货物运到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喀什,从帕米尔高原以西来的中亚与西亚的骆驼客们又把货物转运到阿拉伯半岛或
期刊
木垒博物馆,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以圆天圆地为背景,衬托出整个建筑的凝重和雄宏。圆形的玻璃楼顶如同一座硕大的哈萨克毡房烟烟袅袅飘升入苍穹之间。宽阔的台阶从平地一直上伸到二楼,多少有点紫禁城里汉白玉台阶的威严和壮观。木垒地域厚重的文化底蕴,悠然的历史源头迎面而来。  木垒,在西汉时期,属蒲类后国,成为拱卫北庭督护府的重要军事重镇,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驿站。丝绸缥缈从远古蜿蜒至今,古燧古烽古遗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