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讲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语文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学”和“讲”的层次和深度。本文基于初中生生理认知特点,并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阐述在“学进去”和“讲出来”两个教学环节中如何设计有效问题串,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展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学讲计划 问题串 案例分析 高效语文课堂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导向,如果教师设计问题太难或太简单,就不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和交流。“学讲计划”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得以交流的方式展示。学生自学能力毕竟有限,怎样才能让“学”与“讲”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做到有思考、有收获呢?问题串就充当这个地图和方向标的作用。下面我从学讲计划的两个教学基本环节谈谈问题串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操作性强的问题串,让学生“学进去”
“学进去”是指学生通过自学和互学的形式,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过程,在学进去的过程中,好的问题串是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的关键。
1.设计有趣味的问题串,让学生想“学进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味的问题,学生喜欢思考,也喜欢分享。例如我在教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时,设计如下问题串:通读课文,你能扮演一名故宫博物院的导游,引导老师和同学们畅游故宫博物院吗?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本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你能用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学校吗?
爱表现是学生共同的天性,学生都希望将“导游”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自学时你追我赶,氛围很好,学生都把握了故宫博物院的空间布局。有的同学画出了故宫博物院的布局图。应用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效果很好。
2.设计有坡度的问题串,让学生能“学进去”。
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和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篇章的理解,不可能做到要求的深度和全面。在教学中,设计问题串时,要注意有坡度,递进式追问,从字词到句到段落再到篇章,使学生感觉到一切都那么自然和流畅。例如我在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段落时,设计如下问题串:
(1)找出文中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在文中的作用。
(2)将这些动词与作者在三味书屋学习片段中的动词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3)“雪地捕鸟”片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将这种情感与学习片段对比,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能够回答,而不是高不可攀。如果仅仅抛给学生“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那么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是语文教学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设计实用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讲出来”
学生通过自学,怎样把所思、所得和所获展示出来呢?教师必须准备“药引”即实用的问题串。
1.设计与教学重难点相结合的问题串,体现“讲出来”的价值。
语文教学应该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进行,脱离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只是哗众取宠,无法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在学生展示交流的环节,我们要防止学生随意发挥,天南海北。在设计问题串时,要紧扣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讲出来的东西是真正有价值的。如在教授《故乡》时,本课的重难点是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我给出的展示交流的问题是:
(1)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你认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迅哥儿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吗?为什么?
(4)如果没有社会变革,你能猜想闰土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样子吗?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就能明确作者塑造闰土这一形象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紧扣课文主题。
2.设计展示个人见解的问题串,回归语文本真。
语文学习对学生人格塑造、价值观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必然会和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产生共鸣,形成见解。我们在引导学生讲出来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如在《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问题串时,追加问题:
(1)你认为小弗郎士为什么害怕学習法语?
(2)你喜欢学习语文吗?为什么?
(3)学完本文后,你对身边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结果学生畅所欲言,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议。
实施“学讲计划”打造高效课堂。只有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问题串,才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讲什么?怎样讲?”。
参考文献:
[1]徐州市教育局.“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学讲计划 问题串 案例分析 高效语文课堂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导向,如果教师设计问题太难或太简单,就不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和交流。“学讲计划”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得以交流的方式展示。学生自学能力毕竟有限,怎样才能让“学”与“讲”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做到有思考、有收获呢?问题串就充当这个地图和方向标的作用。下面我从学讲计划的两个教学基本环节谈谈问题串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操作性强的问题串,让学生“学进去”
“学进去”是指学生通过自学和互学的形式,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过程,在学进去的过程中,好的问题串是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的关键。
1.设计有趣味的问题串,让学生想“学进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味的问题,学生喜欢思考,也喜欢分享。例如我在教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时,设计如下问题串:通读课文,你能扮演一名故宫博物院的导游,引导老师和同学们畅游故宫博物院吗?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本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你能用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学校吗?
爱表现是学生共同的天性,学生都希望将“导游”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自学时你追我赶,氛围很好,学生都把握了故宫博物院的空间布局。有的同学画出了故宫博物院的布局图。应用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效果很好。
2.设计有坡度的问题串,让学生能“学进去”。
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和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篇章的理解,不可能做到要求的深度和全面。在教学中,设计问题串时,要注意有坡度,递进式追问,从字词到句到段落再到篇章,使学生感觉到一切都那么自然和流畅。例如我在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段落时,设计如下问题串:
(1)找出文中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在文中的作用。
(2)将这些动词与作者在三味书屋学习片段中的动词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3)“雪地捕鸟”片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将这种情感与学习片段对比,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能够回答,而不是高不可攀。如果仅仅抛给学生“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那么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是语文教学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设计实用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讲出来”
学生通过自学,怎样把所思、所得和所获展示出来呢?教师必须准备“药引”即实用的问题串。
1.设计与教学重难点相结合的问题串,体现“讲出来”的价值。
语文教学应该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进行,脱离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只是哗众取宠,无法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在学生展示交流的环节,我们要防止学生随意发挥,天南海北。在设计问题串时,要紧扣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讲出来的东西是真正有价值的。如在教授《故乡》时,本课的重难点是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我给出的展示交流的问题是:
(1)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你认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迅哥儿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吗?为什么?
(4)如果没有社会变革,你能猜想闰土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样子吗?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就能明确作者塑造闰土这一形象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紧扣课文主题。
2.设计展示个人见解的问题串,回归语文本真。
语文学习对学生人格塑造、价值观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必然会和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产生共鸣,形成见解。我们在引导学生讲出来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如在《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问题串时,追加问题:
(1)你认为小弗郎士为什么害怕学習法语?
(2)你喜欢学习语文吗?为什么?
(3)学完本文后,你对身边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结果学生畅所欲言,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议。
实施“学讲计划”打造高效课堂。只有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问题串,才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讲什么?怎样讲?”。
参考文献:
[1]徐州市教育局.“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