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片净美家园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k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拉尕玛花卉超市内部环境

  “当时,我们两个干部开着车去路上捡垃圾,看见一辆车开过去,摇下车窗,往外扔了个垃圾袋,干部们马上就追上这个车让他回去把垃圾捡起来。可能有的外地游客会觉得这是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啊,真不是,我们知道干净的环境有多来之不易,我们就是很爱护这个地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小慧聊起5年前甘南的环境革命,还是有说不完的感慨。
  走进合作市的村庄,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她的感受。

加拉尕玛的“花花世界”


  从合作市市区驶向坚木克尔街道加拉尕玛村,只有两公里的路程,是典型的城郊村,现辖49户235人,建档立卡户11户48人,已经全部脱贫。
  一进村子,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宅被近处的薄云轻抚,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向远处的蓝天草山。一抬头,加拉尕玛花卉超市欣欣向荣;一低头,村长的皮靴又黑又亮。
  自2016年起,加拉尕玛村启动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硬化村主干道、绿化公共空地、改造房屋风貌、覆盖宽带网络、修建排洪水渠、天然气入户等项目一一落实。低碳环保的天然气入户工程,让加拉尕玛村成为全甘南州第一个实现天然气入户的村庄,49户村民全部惠及,家家能用天然气做饭、供暖。
  “你看嘛,看他现在走一天鞋子还这么干净,以前是不可能的。”坚木克尔街道党工委书记阿黑指着村长的鞋子说,“过去草堆、粪堆、垃圾随意放,村里的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且是人畜不分离。现在的变化是天翻地覆,到处都干干净净。”
  作为加拉尕玛村的五大产业之一,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的日光智能花卉超市从去年11月份已经开始运营。充满地域风情的藏式农家院、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的藏家生态园、别具特色的民宿帐篷营地、功能齐全的大型户外儿童游乐场等项目正在一步步落成。
  偌大的花房里,65种花卉争香斗艳。“这边的花还是很便宜的,基本上从市区过来的游客都要带几盆走。”阿黑书记说,加拉尕玛花卉超市是全甘南州首家标准化的大型花卉超市,在合作仅此一家。花卉超市也是加拉尕玛村的扶贫车间,目前已与11户建档立卡户签订分红协议,有11位村民在超市工作,平均月工资2500元左右。超市平时日均营业额在1000到2000元之间,节假日能达到4000至5000元。
  站在高处,看到一家居民的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放着一个双人秋千椅,一种世外桃源的画面感扑面而来。“这不是农家院,就是我们村民的房子。”阿黑书记说,村里每家每户都装饰得丰富多样,村民的生活惬意得很。
  风景如画的村子,安谧恬静的藏家民居,昔日“脏乱差”的村庄换新颜,村庄干净整洁的信念深入到了村民心里。加拉尕玛村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村”,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2018年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村称号,2019年入选省级文明村行列,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博拉村的“条条大路”


  笔直的公路两旁,是此起彼伏的草山和河边饮水的牦牛。汽车驶进合作市卡加曼乡香拉村香拉花海的门庭里,平坦的道路通向高处的博拉村。香拉村包含4个自然村,博拉村是其中之一。
  走一侧的彩色小路,600亩香拉花海涌入眼帘,每年的7月至9月是旅游旺季,甘南地处高原,冬季寒冷,现在园区里40种花卉还在等待開放的花期。
  这片花海以前都是博拉村村民的地,通过土地流转,建起香拉花海田园综合体,不仅优化了博拉村的生态环境,更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据介绍,这也是甘南州近年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的成果之一。
  2018年初,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合作市绿丰源草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定向帮扶香拉村,村民们把1400亩土地流转给企业,一亩地每年分红650元。除此之外,还有长期聘用每月工资3000元,短期打工,男人在公司的建筑工地上当工人一天200元,女人在村里做一些花海栽苗、除草、管护工作,一天120元。慢慢地。村民都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现在每户年均收入3万元,村民还有几户开农家院,能达到年收入10万元。”合作市绿丰源草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说,香拉村一共109户,2018年刚来的时候有36户贫困户,现在已经全部脱贫。
  除了花海观光区,香拉花海田园综合体还有养殖区、民宿区和采摘区。经过两年的打造,香拉花海从2019年开始营业,当年游客达到5万人次,2020年游客达到3万人次。
  走另一侧的平坦大路,很快到了村民尕都才让的家。
  53岁的尕都才让一边担任香拉花海景区的门卫,一边经营着农家乐。黄墙灰瓦的两层小楼,典型的藏式民居。“以前都是人畜不分离,我们住上边,下面养殖,现在彻底改了,干净得很嘛。”尕都才让说,现在一层自己住,二层给客人住。过去的旱厕改成了冲水马桶,卫生间加装了太阳能。
  “他现在美得很,每个月稳定工资3000元。农家乐到了旅游旺季,住满的话一天也能有400多元的收入。大家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就能脱贫致富。”石磊说,3年前这里都是土路,路边还有很多垃圾坑,真是嫁姑娘都不过来的地方,现在村里的路通了,收入上去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改观很大,大家都自觉保护村里的环境。
  香拉村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杭州借宿文旅集团投资6000万元在这里打造高端民宿,今年预计开工建设,甘肃省自由联盟越野车想在这里做宿营地……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甘南州下大力气支持,未来可期的香拉村,正在条条大路上追逐探索。

扎西才让的“红布袋”


  “要袋子吗?”扎西才让拿出一个红布袋递给顾客,“我们这边没有塑料袋,送外卖都是用这个袋子,好得很。”   36岁的扎西才让在合作市区和加拉尕玛村交汇的地方经营着一家小超市,红布袋是他每天的必需品,也是“五无甘南”理念深入到百姓生活中的一个细节。
博拉村的道路

  过去的合作属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虽然顶着“九色香巴拉”的光环,但草原上、道路旁、河道中一度到处是垃圾,藏区牧民群众千百年来人畜不分离的生活习惯已经根深蒂固,环境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2015年,在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后,甘南州定了一个新目标:无垃圾。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在整个甘南州开展,干部带头捡垃圾,动员群众参与,甘南州各地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和村规民约,对城区、乡镇、村组、公路沿线、景区景点、河道水域实行分片包干。2016年,甘南州重点改善乡村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当时好多干部就在这外头街上低头捡垃圾,刚开始都觉得坚持不了几天,挺‘形式’的,他们干部自己捡吧,我们也不动。”扎西才让说,“我家就是旁边村里的,村里干部也动员大家义务劳动,我们家家都养牛嘛,粪就堆在门口,村里到处都是草堆、土堆,雨一下,哎呀,你就走不了。这环境,打扫了也是白打扫嘛,而且我们也没多少游客来呢。”
  “后来嘛,我们确实不好意思了,干部们天天在外面捡垃圾,一个是都不好意思再扔垃圾了,一个是我们也跟着捡捡嘛,谁不想干净嘛。”从打扫卫生开始的“面子工程”,到逐渐生成一种甘南州每个百姓发自肺腑“爱护家园”的信念感,不知不觉中,整个甘南州的变化是巨大的。
  刚开始搞环境整治,别说群众不理解,很多基层干部也觉得小题大做。但时间一长,环境上的改观也确实让干部群众意识到,要吃生态饭,就得先保护好生态。
  “甘南州全域旅游,现在有4个抓手,一是全域旅游无垃圾,城乡面貌一致;二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这个是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利;三是‘一十百千万’项目打造,探索创建100个全域旅游专业村,加快建设1000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创新培育10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四是‘五无甘南’,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張小慧说,“无垃圾是此岸,无公害是彼岸,最终都是为老百姓服务。”
  环境好了,旅游效益自然也上来了。截至目前,合作有20家左右的草原旅游点,80多家农家乐、藏家乐旅游点,125家酒店宾馆,旅游间接从业人员有3000多人。2018年9月,省政府宣布合作市脱贫摘帽。
  2019年,合作市旅游人数已突破220万人次;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游客人数在1至4月份为空白的情况下,全年人数还是达到180多万人次。合作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唐黎明说:“旅游旺季的时候,游客聚集量大,我们这边酒店都是爆满的,单纯的市区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是努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外来游客知道我们还有很多不同风格的乡村,可以去体验不同的文化旅游大餐,形成全域旅游的大格局。”
  截至目前,甘南州已经打造建成旅游专业村157个,实施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建成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文明小康村1303个,扶持农(牧)家乐1449户,3.8万农牧民群众实现旅游收入。
  草原无垠,牦牛为邻,一眼望去,身心仿佛都在甘南得到了净化。
加拉尕玛村是全甘南州第一个实现天然气入户的村庄
其他文献
内战后期,南方联盟军陷入两难局面。就内部而言,军队物资匮乏、兵力不足,财力枯竭。再加上黑人奴隶的不断反抗,也极大地削弱了南部联盟军的力量;从外部看,南部联盟军在战场上也出现了较为困难的局面。尤利西斯·格兰特(1822-1885)指挥的彼德斯堡包围战持续了一年多,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兵力。与此同时,威廉·谢尔曼(1820-1891)率军成功占领了佐治亚州的萨凡纳,准备北上与格兰特军队会师,这也给南方联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推行总统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08-1873年在位)以压倒性优势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普选诞生的总统,然而此时国家权力仍掌握在制宪议会手中,不甘做一个虚位元首的路易开始逐步夺取行政权、军权和立法权。1852年12月2日,路易宣布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史称拿破仑三世。  在拿破仑三世的统治下,法国的政局经历了一段难得的相对稳定时期,政府没有大规模的镇压,民众没有大规模的
近年来高中历史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即“三新”)的颁布,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历史核心素养教育,必然要求广大一线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能力。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尝试采用“五创法”来探索统编教材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课堂教学困境  (一)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冲突。相较于现用教材而言,
礐石山脚下曾经有一个景观迷人的小海岛。登高望远,晨可眺望对岸宛若海市蜃楼的市区及附近的山川田野;暮可赏渔舟唱晚,品味“落霞与孤骛齐飞”的美景;这里三江汇海,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是观赏礐石海的最佳地点。可惜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个地方遭遇人为的劫难,这座岛屿消失了,如今多数汕头市民已不知宫鞋石岛这回事。今天,我们将循着老照片的历史记忆,去揭开这个消失了半世纪的神奇的岛屿。  一、探寻宫鞋石的历史变迁
“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相关要求,疑似和确诊的孕产妇应当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救治。当前,各地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指定一些产科、新生儿科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为孕产妇提供疾病诊治和安全助产服务,共同保障母婴安全。”2月1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妇女卫生处副处长王亮说。将孕产妇的生命放在首位  “如果孕妇到医院就医,已经入院观察,有发热、咳嗽或者有新冠肺炎感染人接触病史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中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1]的确如此,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里,提问法仍然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要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采用各种形式的提问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拥有一个精彩的垫脚石。  一、历史课堂提问环节的现象描述  1. 提问切入点过于直白,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的高中历史课堂里教师常常是设问加琐碎问,即老师自问自答,很少有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就信访工作而言,坚持信访制度改革,推进信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信访工作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近年来,商丘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标尺,探索创新了“一制度两机制一平台”信访治理模式,即深入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推
1862年,美国内战战事交错。时任联邦军总司令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1826-1885)借口兵力薄弱不肯采取军事行动。在各方舆论压力下,林肯总统(1809-1865)不顾麦克莱伦的反对,于1862年1月27日,以陆海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出命令,要求陆海军向叛乱者展开全面攻势。  1862年总攻势中,联邦军分成三部分:格兰特将军(1822-1885)的部队奉命攻取密西西比河整个水道;巴特勒将军(181
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乡村治理形势总体良好。但随着大量的农业人口进城,人才长期逆向流动,农村空心化严重,涌现了许多问题,乡村治理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治理压力陡增;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治理能力严重不足,比如村支两委组织软弱涣散,“村霸”横行。  日积月累,造成一些农村矛盾常年累集,隐患颇多。  去年初,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总要求是
人民日报社办公厅主任郑剑  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必须抓好的重大任务和举措,是我们党关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集大成。这实际上是在继续深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