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地亚红豆杉NAC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来源 :林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红豆杉NAC转录因子家族中影响根系形成的关键基因,探索红豆杉根系生长发育分子机理.[方法]利用曼地亚红豆杉全长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NAC转录因子,并对筛选出的NAC转录因子进行蛋白结构及基因组织表达谱等分析.[结果]共鉴定出44个NAC转录因子,其在N端均具有典型的保守NAC结构域,分别聚类到拟南芥的7个亚家族中,蛋白三级结构较为相似,且成员大多含有5个保守亚结构域.组织表达谱显示TmNAC15、16、18、21、22、29、39、40、41和44在根中表达水平高于茎和叶.[结论]从曼地亚红豆杉中共鉴定出44个NAC转录因子,其结构较为保守,且聚类为7个亚家族,其中成员TmNAC21、22、39、40和44极有可能参与红豆杉根系生长发育.
其他文献
冀麦782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2007年以冀5265为母本、以(良星99//石麦12/3冀526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改良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10055).
期刊
Background: Gossypium hirsutum (upland cotton)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fiber crops in the world. Cotton yield is highly affected by abiotic stresses, among which salt stress is considered as a major problem around the globe. Trans-genic approach is effici
多效唑自20世纪80年代推出以来,备受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多效唑的应用不仅对植株根、茎、叶等外部形态有影响,还有效地提高了植株的抗寒、抗旱等生理特性,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从农业、果树逐渐发展到林业、蔬菜、园艺等各个方面,近年来更是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多效唑的作用机理,评述了多效唑对植株不同部位的作用效果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概况,结合当今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分析展望多效唑在沙地植物上应用的可能性和开发潜力,以期为提高沙地植物的生理生长特性、改进荒漠化治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探究如何有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冠层高度模型(CHM)自动区划小班,提高小班区划工作效率.[方法]在高光谱影像树种信息的辅助下,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生成的CHM进行两种空间尺度的分割和优化来自动区划小班.先对1?m空间分辨率CHM数据进行过分割,再对降尺度处理并平滑后的5?m空间分辨率CHM数据进行欠分割,结合两种尺度分割结果并优化得到最终区划结果.将自动区划结果与人工区划小班、数字正射影像(DOM)屏幕勾绘小班以及主伐作业小班为三类参考小班对比,采用最终测量精度(UMA)准则的圆度(RO),紧致度(
[目的]研究麻栎优树自由授粉家系随林龄变化的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麻栎人工林高效培育筛选优良种质材料.[方法]在江西永丰、浙江开化和安徽滁州3个试验点,以来自广西融水的18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家系间林木生长变异规律、主要经济性状(地上单株生物量)随林龄的动态变化,基于AMMI模型进行生长性状稳定性评价,并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3个试验点麻栎家系间的树高、胸(地)径和地上单株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差异.麻栎地上单株生物量受地点、家系、家系?×?地点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其中地点对生长变异影响
[目的]探讨目标树经营对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为针阔混交林群落生态恢复演替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区分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种,使用方差分析判断目标树经营与对照间、不同自由生长空间(FTG)之间目标树的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结果]1)与对照相比,除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目标树经营下的各径级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差异显著,随着径级的增大,目标树的生长提升效果下降明显;2)目标树经营对先锋树种目标树生长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不显著,但能显
[目的]为探索WOX4b基因在核桃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核桃品种\'林早香\'(Juglans?regia?\'Linzaoxiang\')的cDNA为模板克隆该基因CDS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构建该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Yellow?Fluorescent?Protein,YFP)标签的融合表达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对银腺杨\'84K\'的遗传转化,分析其功能.[结果]JrWOX4b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
[目的]对种植于天津滨海的自根苗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P.bolleana)×P.tomentosa)以及种植于沧州盐山的嫁接苗转基因株系进行安全性研究,评估转基因毛白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扩增以及电泳技术,对种植在天津滨海和沧州盐山实验田的4年生转基因毛白杨基因组DNA、土壤DNA、沧州嫁接苗砧木DNA以及抗性微生物基因组DNA进行PCR特异性检测.对天津实验田土壤中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连续动态监测(3月、4月、5月).分别在天津滨海和沧州盐
[目的]研究栎树叶片变色期相关生理物质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叶色多样性与生理特征变化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以红栎组的纳塔栎、舒玛栎、柳叶栎、月桂叶栎、樱皮栎,白栎组的琴叶栎、牛栎以及白栎等8种栎属植物4年生苗为试材,对其色差参数(L*、a*、b*)、色素、可溶性糖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秋季栎树叶片叶色参数L*值变化幅度小,较为稳定.色差参数a*?值、b*值、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则逐渐上升;N、P含量在叶片变色期逐渐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同时a*值与花青素、可溶性糖
[目的]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硝态氮或铵态氮处理条件下,对杨树根尖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和研究,同时分析和描述了差异表达基因对杨树根尖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后续开发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杨树新种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灰杨幼苗根尖为材料,用0.5?mmol·L?1硝态氮(NO3?)和0.5 mmol·L?1铵态氮(NH4+)对幼苗处理10?d,并对植株根尖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硝态氮处理下的主根长度几乎是铵态氮处理条件下的一倍.从两种不同氮形态处理杨树根尖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到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