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40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en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退黄汤(自拟)治疗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退黄汤。结果:治疗组对于症状及肝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退黄汤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乙型黄疸性肝炎 自拟退黄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肝炎病毒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临床多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0例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西医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6次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属中医学“黄疸”、“阳黄”范畴,病因病机属湿热疫毒侵犯脾胃,蕴结肝胆,瘀阻血脉发为黄疸。将80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40.8±5.1岁,平均病程4.9±0.9年。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41.7±5.9岁,平均病程5.7±1.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及血清胆红素、肝功能、血常规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门冬氨酸钾镁、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服自拟退黄汤。药物组成:赤芍30g,丹参、茵陈各20g,茯苓、泽泻、苍术各15g,藿香6g。水煎2次,取汁400ml,分早晚2次饭后30分钟口服,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于治疗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浓度、肝功能、血常规。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肝脏无压痛及叩痛,TB<34μmol/L,ALT<80μmol/L,以上各项指标稳定6个月以上;②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明显压痛及叩痛,TB及ALT变化介于显效和无效之间,或较治疗前异常值下降50%以上,以上各项指标稳定3个月以上;③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TB下降不到原值的1/4,ALT未改善或恶化。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 论
  慢性肝炎预后欠佳,尤其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为肝硬化少部分可转化为肝癌。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时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功能障碍,其始动因子是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表现为短期内极度乏力,明显腹胀、厌食、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严重受损,黄疸进行性加深,明显出血倾向,有些出现精神意识和神经症状的改变。因此,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尽量减少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是治疗重型肝炎的关键,为抗病毒的西药却屈指可数,中西医结合便是较佳选择。
  乙型黄疸性肝炎属中医学“黄疸”范畴,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属“阳黄”范畴,阳黄的病机关键是湿热搏结,瘀阻血脉,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病,因此湿热乃是阳黄发生的主要病因。正如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阳明病》中提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黄疸第三》中亦提出“凡遇时行热病,必多内瘀著黄”;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指出“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名老中医关幼坡先生也提出了“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的理论。这都说明黄疸主要是湿热蕴结血分,病在百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是治疗本病的常法,酌情加用解毒、凉血、化瘀之品,收效颇著。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于清利凉血活血的方药中加上健脾之品自拟退黄汤,方中重用赤芍,入肝经凉血活血、清热退黄;茯苓利水渗湿,且能健脾,以防寒凉伤中;丹参助赤芍活血凉血祛瘀;茵陈、泽泻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苍术、藿香助茯苓燥湿、化湿、健脾,脾土得健湿热难留。诸药合用使血分湿热疫毒得以清除,气血调畅,黄疸得除而又无寒凉伤中之弊,祛邪而不伤正。
  本观察治疗结果显示,在西药基础上加服自拟退黄汤治疗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在改善症状、肝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11):324.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247.
  3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J].中医杂志,1992,26(5):39.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食道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120例食道癌,贲门癌,食道胃吻合口癌狭窄患者,行胃镜直视下支架置入术,术中,术后观察并发症,随访观察3~6个月。结果: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吞咽困难均得到改善,术后并发症支架移位2例,胸痛52例,严重反流13例,出血23例,无1例大出血,食道破裂1例,术后再狭窄18例。结果:食道内支架置入为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不可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顽固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经验。方法 82例122眼非洲黑种人顽固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常规联合强力降眼压药物治疗后,在高眼压情况下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青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75例大肠癌患者中9例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5例行直
蒙被缺氧综合征亦称闷热综合征,捂热综合征,衣着过暖的婴儿中暑等。是寒冬季节小儿较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在3岁以下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因过度保暖,受捂后引起缺氧、高热、大汗及高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损伤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1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MRI等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总结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在X线片上有改变的为86例,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椎后纵韧带钙化、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前缘软组织肿胀、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所有病例MRI均有改变,以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硬膜囊受压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社区康复指导3个月,并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
關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a-1b 消旋卡多曲 小儿腹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4.106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起病急、进展快、流行广,目前尚缺乏特殊治
现将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门诊行LEEP治疗168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年龄及生育史:168例患者中年龄最大57岁,最小22岁,平均39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CS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对1997~2006年31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结论:外伤性脑梗死与脑血管损伤、脑血管痉挛、脑血管腔狭窄以及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