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政策能否采用美国/印度模式?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9vv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些学者辩称,法律条文上的少数民族权利,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和优惠政策,都应沿着自由主义线路进行改革。少数民族应"去政治化",即作为文化群体来对待。其成员应该只有个体而非集体权利。他们建议中国应该仿照美国和印度的模型,推行"第二代民族政策"。但本文却要说明:美国和印度的民族政策作为模型,恰恰没有这些学者所标榜的民族平等和谐特性,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少数民族地位低下且持续恶化;中国的民族政策并不必非要在纯粹个体权利与维持系统现状之间仅取其一。少数民族权利的扩展而不是收缩,反而能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民族平等和社会稳定。
其他文献
北方少数民族对事物的起初认知是观察宇宙和认识宇宙,同时在感悟时空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感知性、经验性的"智库",它包含着对宇宙起源和宇宙构造的解释这两层含义。由于以原始信仰为基础,神话、史诗为载体,形成带有信仰色彩的认识论范畴的朴素哲学概念。他们的宇宙时空观是以天和地、黑和白、阴和阳、善和恶、神和鬼、人和神等二元辩证统一认知为基本特征的,具有"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和"天、地、人"三者统合的"天界、地界、人界"的"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认知结构。它的价值取向是以数字文化为基础而衍生出"人、草场、家畜"三个社会元素相
据道光《巴塘志略·衙署庙宇》所记,其成书时间并非道光二十二年(1842)或二十三年,而应为道光二十四年或次年初。此志特点一是编纂态度严谨,材料因细加考证而真实可靠;二是就其内容而言此志不同于清代一般县志、厅志,亦不能称其为粮台志,是一特殊类型的志书;三是篇目不照搬内地方志,多据巴塘当地情况设置。此志所绘之"巴塘坤舆全图",所记巴塘粮台与汛塘之设置管理,以及关于当地藏族同胞在粮台塘汛中发挥的作用与在清反击廓尔喀战争中所做贡献的记载,均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李亦园先生(1931-2017)是中国人类学界及文科诸多专业最为熟悉的大学者之一,也是一位著述丰厚、成就卓著的学术泰斗。他生于福建泉州,1948年赴台,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0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象征人类学、宗教行为、华侨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带一路"经贸产业合作跨国大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具备了这一战略实施的互联互通基础。"一带一路"战略构筑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产能合作、产业发展和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方式创新,也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的实施。
《白虎寨》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农村历史性变革的社会化与个人化书写上:一方面,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多维二元碰撞中,展示了"卡里斯马"典型幺妹子带领下的土家山村白虎寨从贫困落后逐步走上富裕文明之路的历史变迁,建构了"新农村建设"的宏大叙事;另一方面,又对城市化语境下民族地区农村变革中出现的青年流失、政权建设、发展形态等焦点问题进行了个人化审视和艺术观照,极富历史反思性和现实启迪性。
纳西族口头传统记载和传承着民族的"根谱",东巴文化成为纳西族口头传统的重要传承载体。语言区域的不同是导致口头传统变异的主要原因,最突出的是丽江、泸沽湖地区两个方言区;同属一个方言区,但周边民族文化影响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口头传统;语言天然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地域性、表演性,而东巴仪式通过观念实践使口头传统的这些特征得到了紧密、有机的统一。
布依语述补结构在形式类型上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两种,在语义类型上分为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时间、处所、方式9种。布依语述补结构的表义功能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实现,一是完全依附补语,补语的语义特征直接决定了整个述补结构的语义类型;二是部分依附补语,补语的语义范畴蕴含于整个述补结构的语义范畴内。
通过考察云南省HD自然村传统的"斗牛活动",反观企业家慈善项目在村内的困境。作为"文化小农"的村民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会更注重社会身份和文化地位的确立而非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家设立的项目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但对传统斗牛活动的排斥体现出企业运行过程中现代经济理性与村落社会关系和文化结构之间的深层矛盾,并最终导致慈善项目在村内陷入困境。
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特性,不仅须在全球化和中国情境的双重互动范畴中觅取,更应当首先承认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内在的“普遍性”。对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特质的讨论,必须将其置于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中。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自身特质的持续凸显,亦需依凭其在能够超越自身主观性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他者”对“自我”的意义。对具有“特殊性”的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进行“普遍性”的预设,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框架下重新阐释“他者”对“自我”的意义,以此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主体性的进一步张扬,从而展现真正具有“个体性”意义
苗语领属结构被领者上无定标记词不仅具有数量和不定指用法,还有非数量、非不定指的主观非数量评价语用意义。这种用法在词汇上表现出被领者与领有者的所属关系具备唯一性或整体唯一性特征,句法语义上表现为可删略性,篇章上表现出语境的评价性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