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有关银行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额发,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建立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发挥银行卡各市场参与主体的合力,杜绝银行卡业务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促进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银行卡业务的风险,一般是指银行卡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发卡机构,持卡人和特约单位所遭受的非正常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发卡方面的风险,中介机构交易风险,发卡银行营业场所、设备防范设施不到位形成的风险以及内部操作风险。
一、银行卡业务风险表现
1 无抵押贷款的隐含风险
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相比,银行卡是一种无抵押贷款,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没有向发卡银行提供任何资产抵押,因此,持卡人财务出现问题时,发卡银行不可能通过变卖抵押品偿债。因此在申请表上发卡银行要求客户填写他现有使用的银行及信贷产品,目的就是要评估申请人是否财政健全及是否已拥有过多的无抵押信贷款项。在进行信贷评估时审批员需小心及留意申请人的综合理财情况。
2 循环贷款的隐含风险
由于银行卡是弹性还款方式,持卡人可选择部分或全部还款,只要是持卡人按最低还款额如期还款,且贷款的数额又未超过发卡银行核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就可以继续用卡消费。从贷款的角度看,时间愈长信贷风险愈高。通常如恶意透支及不还款,在发卡初期的6至12个月已可以观察。
3 客户资料简单的隐台风险
各发卡银行为大力抢占市场,采取更加简便的申领手续,令客户提供的财务和其他信贷资料愈趋简单化,导致在审批方面,难以掌握全面、准确,安全的尺度,在后期催收方面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联系到客户,其后果自然是风险系数增加、追索难度加大。
4 伪造银行卡
国际上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中,有60%以上是伪造卡诈骗,其特点是经常利用一些最新的科技手段盗取真实的银行卡资料,有些是用微型测录机窃取信用卡资料,有些是伺机构改授权机终端功能窃取银行卡资料。
5 网上冒用
发卡银行为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持卡人提供增值服务,相继增加了商品邮购、电话订购、网上交易等功能,由于这些交易都是非面对式,所以其安全性相对较低,银行卡资料(卡号、密码等)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冒用。而且,随着此类交易的增多及用途的日益广泛,风险案件也会随之增多。
6 发卡方面的风险
发卡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一是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二是不法分子以虚假资料或盗用其他客户资料向发卡机构申请办理信用卡、借助信用等级较好的单位申请集体办卡(信用卡审批通过后集中在不法分子手中)。三是中介机构以代办高额度信用卡等为诱饵,骗取那些不了解信用卡、缺乏信用观念的闲杂人员的相关信息资料为其办理信用卡。这些信用卡用于刷卡消费。恶意透支,造成坏账风险,增加了发卡方的风险。
7 中介机构交易风险
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类是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资料或盗用其他商户资料向收单机构申请成为特约商户,虚拟交易进行套现。另一类是一些媒体大量刊登信用卡额度翻倍提现、代办高额度信用卡并提现之类的广告,宣传了违规的信用卡套现行为,诱导持卡人进行违规套现。
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识别、计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不乎完善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尚未建立以客户或以客户群为单位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标准体系,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风险限额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信用风险额和欺诈风险的预警时效性和侦测鉴别率不高。
2 缺乏科学的信用卡张户管理平台
目前,国内缺乏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和高效的风险作业生产平台,尚未建立信用卡账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透支催收、信用额度调整的针对性和生产效率不高,前置风险控制环节的管理要求需要进一步得到落实强化。
3 不尽科学的信用卡透支利息、滞纳金等息费的计算方式
现行的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国际信用卡)的透支利息与滞纳金、超限费核算方式的不科学,对信用卡风险和利息收入的计量造成了一定的偏差。同时,不良贷款的划分范围要更明确。这样才能促使信用卡业务经营更加稳健、风险拨备更加充足,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加强健。
4 缺乏一套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机制
随着我国透支利率市场他进程的加快,需要加紧研究建立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机制。如以客户为单位计量风险和贡献度,完善系统功能,对不同类别客户设计不同利率、还款期限、风险定价的信用卡产品。
三、基于银行卡业务存在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全面
部分发卡机构对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市场、轻风险”倾向。把精力主要用在扩张市场上,在面临市场,发卡等指标考核压力时,风险往往被淡化、回避甚至搁置。有些部分机构对风险管理认识片面,将风险管理等同于应急处置。没能真正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防范和控制风险。还有一些部分机构仅仅讲求防范自身风险,尚未站在业界和社会责任高度看待风险管理问题。
2 金融生态环境与银行卡产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现
金融生态环境与银行卡产业发展要求存在的不平衡矛盾主要袭现是:一是现行法律政策在对非法中介、商户套现、网上支付欺诈等新型不法行为的规范不够完善,惩戒制度不到位。已有的银行卡法律政策在实际适用中的具体标准有待明确。二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持卡人、商户及相关机构诫信意识谈薄,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三是银行卡产业内部各经营主体的规范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破坏了风险管理的基础环境和制度。
3 未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管理制度与风险联合防范机制
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各发卡机构各自为政,缺乏联动效应,沟通不及时,以至于面对风险案件的连锁效应,不能及时有效予以处置。随着受理市场的扩大,以及社会上不法分子、欺诈团体谋取非法利益手段的不断成熟,联合防范和处置风险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针对银行卡业务存在风险问题的应对措施
1 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培养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防范风险、防范风险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各发卡机构应充分认识风险的客观性,重视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认识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正确识别风险等级,精细管理,降低各类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获取更大回报和新的发展机遇。
2 发挥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合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防范风险,一靠制度,二靠管理。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和措施是防范化解风险最为有效的手段。银联要建立健全风险审查评估和管理机制。定期对系统的运行和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避检,对风险状况及后果进行评估。同时,对接人银联网络的机构实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审查和风险评估。
3 加强协作,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防范合作机制
银行卡风险防范是各市场参与主体及相关部门共同的责任。因此,应建立银行卡风险联合防范和预警机制,形成共同防范银行卡风险的合力。各发卡机构和银联应加强与有美方面的合作,尽快建立与立法、司法等的联系渠道及案件通报、协查机制,加强对欺诈风险的打击力度。
建设和谐的市场文化、良好的用卡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商业银行、商户、新闻媒体等多股力量联手,在市場文化,法律法规、舆论导向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共同推进,努力扩大和推进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并在全社会鼓励持卡消费,积极倡导非现金交易方式,还要努力扩大卡基支付设施覆盖率,尽快将银行卡业务拓展到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推动我国的银行卡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银行卡业务的风险,一般是指银行卡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发卡机构,持卡人和特约单位所遭受的非正常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发卡方面的风险,中介机构交易风险,发卡银行营业场所、设备防范设施不到位形成的风险以及内部操作风险。
一、银行卡业务风险表现
1 无抵押贷款的隐含风险
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相比,银行卡是一种无抵押贷款,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没有向发卡银行提供任何资产抵押,因此,持卡人财务出现问题时,发卡银行不可能通过变卖抵押品偿债。因此在申请表上发卡银行要求客户填写他现有使用的银行及信贷产品,目的就是要评估申请人是否财政健全及是否已拥有过多的无抵押信贷款项。在进行信贷评估时审批员需小心及留意申请人的综合理财情况。
2 循环贷款的隐含风险
由于银行卡是弹性还款方式,持卡人可选择部分或全部还款,只要是持卡人按最低还款额如期还款,且贷款的数额又未超过发卡银行核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就可以继续用卡消费。从贷款的角度看,时间愈长信贷风险愈高。通常如恶意透支及不还款,在发卡初期的6至12个月已可以观察。
3 客户资料简单的隐台风险
各发卡银行为大力抢占市场,采取更加简便的申领手续,令客户提供的财务和其他信贷资料愈趋简单化,导致在审批方面,难以掌握全面、准确,安全的尺度,在后期催收方面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联系到客户,其后果自然是风险系数增加、追索难度加大。
4 伪造银行卡
国际上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中,有60%以上是伪造卡诈骗,其特点是经常利用一些最新的科技手段盗取真实的银行卡资料,有些是用微型测录机窃取信用卡资料,有些是伺机构改授权机终端功能窃取银行卡资料。
5 网上冒用
发卡银行为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持卡人提供增值服务,相继增加了商品邮购、电话订购、网上交易等功能,由于这些交易都是非面对式,所以其安全性相对较低,银行卡资料(卡号、密码等)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冒用。而且,随着此类交易的增多及用途的日益广泛,风险案件也会随之增多。
6 发卡方面的风险
发卡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一是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二是不法分子以虚假资料或盗用其他客户资料向发卡机构申请办理信用卡、借助信用等级较好的单位申请集体办卡(信用卡审批通过后集中在不法分子手中)。三是中介机构以代办高额度信用卡等为诱饵,骗取那些不了解信用卡、缺乏信用观念的闲杂人员的相关信息资料为其办理信用卡。这些信用卡用于刷卡消费。恶意透支,造成坏账风险,增加了发卡方的风险。
7 中介机构交易风险
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类是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资料或盗用其他商户资料向收单机构申请成为特约商户,虚拟交易进行套现。另一类是一些媒体大量刊登信用卡额度翻倍提现、代办高额度信用卡并提现之类的广告,宣传了违规的信用卡套现行为,诱导持卡人进行违规套现。
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识别、计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不乎完善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尚未建立以客户或以客户群为单位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标准体系,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风险限额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信用风险额和欺诈风险的预警时效性和侦测鉴别率不高。
2 缺乏科学的信用卡张户管理平台
目前,国内缺乏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和高效的风险作业生产平台,尚未建立信用卡账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透支催收、信用额度调整的针对性和生产效率不高,前置风险控制环节的管理要求需要进一步得到落实强化。
3 不尽科学的信用卡透支利息、滞纳金等息费的计算方式
现行的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国际信用卡)的透支利息与滞纳金、超限费核算方式的不科学,对信用卡风险和利息收入的计量造成了一定的偏差。同时,不良贷款的划分范围要更明确。这样才能促使信用卡业务经营更加稳健、风险拨备更加充足,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加强健。
4 缺乏一套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机制
随着我国透支利率市场他进程的加快,需要加紧研究建立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机制。如以客户为单位计量风险和贡献度,完善系统功能,对不同类别客户设计不同利率、还款期限、风险定价的信用卡产品。
三、基于银行卡业务存在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全面
部分发卡机构对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市场、轻风险”倾向。把精力主要用在扩张市场上,在面临市场,发卡等指标考核压力时,风险往往被淡化、回避甚至搁置。有些部分机构对风险管理认识片面,将风险管理等同于应急处置。没能真正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防范和控制风险。还有一些部分机构仅仅讲求防范自身风险,尚未站在业界和社会责任高度看待风险管理问题。
2 金融生态环境与银行卡产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现
金融生态环境与银行卡产业发展要求存在的不平衡矛盾主要袭现是:一是现行法律政策在对非法中介、商户套现、网上支付欺诈等新型不法行为的规范不够完善,惩戒制度不到位。已有的银行卡法律政策在实际适用中的具体标准有待明确。二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持卡人、商户及相关机构诫信意识谈薄,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三是银行卡产业内部各经营主体的规范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破坏了风险管理的基础环境和制度。
3 未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管理制度与风险联合防范机制
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各发卡机构各自为政,缺乏联动效应,沟通不及时,以至于面对风险案件的连锁效应,不能及时有效予以处置。随着受理市场的扩大,以及社会上不法分子、欺诈团体谋取非法利益手段的不断成熟,联合防范和处置风险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针对银行卡业务存在风险问题的应对措施
1 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培养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防范风险、防范风险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各发卡机构应充分认识风险的客观性,重视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认识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正确识别风险等级,精细管理,降低各类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获取更大回报和新的发展机遇。
2 发挥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合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防范风险,一靠制度,二靠管理。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和措施是防范化解风险最为有效的手段。银联要建立健全风险审查评估和管理机制。定期对系统的运行和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避检,对风险状况及后果进行评估。同时,对接人银联网络的机构实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审查和风险评估。
3 加强协作,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防范合作机制
银行卡风险防范是各市场参与主体及相关部门共同的责任。因此,应建立银行卡风险联合防范和预警机制,形成共同防范银行卡风险的合力。各发卡机构和银联应加强与有美方面的合作,尽快建立与立法、司法等的联系渠道及案件通报、协查机制,加强对欺诈风险的打击力度。
建设和谐的市场文化、良好的用卡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商业银行、商户、新闻媒体等多股力量联手,在市場文化,法律法规、舆论导向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共同推进,努力扩大和推进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并在全社会鼓励持卡消费,积极倡导非现金交易方式,还要努力扩大卡基支付设施覆盖率,尽快将银行卡业务拓展到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推动我国的银行卡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