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武术 贵在求真务实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武术门派繁多,源远流长。此刻我听着东去的江涛,看着风中飘曳的苇叶,抚摸身上这套洁白的武术服,胸中陡然生发出一种无以言状的沉重……
  回顾三十年来“武术热”在中国大地上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热播的那部以体现武术为主题的电影《少林寺》开始,掀起的轰动效应遍及全国,波及世界。更多的外国人从此知道中国有个高僧隐居的少林寺,少林寺内有极具盛名的少林武术。不仅如此,那位扮演武僧的演员李连杰先生也就成了中国少林功夫的形象人物。嗣后,中国影坛上陆续上演的各种门派的武术影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其中不乏有让人观后心灵为之震撼的武术功夫。
  其实,界内人士都会知道,李连杰在电影中表演的武功并非是正宗的少林武术,而是建国后有关方面组编的武术竞赛套路,并且延续至今。尤其是那些为满足观赏、影视、文体活动所表现的散打竞技等等,已经与威震江湖的中国武林第一宗派少林武术精髓大相径庭。那些充斥在各种大赛、影视、武校等等传播武术的载体或平台上的武术套路,能体现真正传统武术内涵的却凤毛麟角;至于那些对武术知之甚少,仅是爱好武术或是对武术感兴趣者更误认为空翻、手翻、硬气功之类的泛泛演练就是武术的真功夫。殊不知,真正的传统武功是从古代的战争中,从千锤百炼的实践中,日积月累起来的,有些绝招甚至是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凝聚出来的成果。因此,维护、传承与弘扬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武术结晶,应当是各类武术门派每一代传承人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
  我们不否定为健身需要进行的各种技巧锻炼,更不贬低竞赛套路中的唯美、唯高的规范标准。因为,武术中的空翻动作再好看也比不上国家普通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美;真正武术高手的肌肉也比不上健美运动员的。武术就是武术。它深含着顷刻间能置人于死地或伤残的攻击技能。而不是摆架势的花拳绣腿。
  现在竟有些人学了几天三脚猫的花招,就东拼西凑编成所谓的“某某道”、“某某制”,甚至标榜自己是创立门派的鼻祖。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无异于走江湖的郎中,是对中华传统武术的一种亵渎,任何一个真正从事传统武术事业的人都会对此嗤之以鼻。
  曾几何时,传统武术嘲笑中国散打是拳击加踢腿、加摔、没有章法,不伦不类—丢了祖宗的脸;曾几何时,中国散打嘲笑传统武术杂乱无章,纯属健身,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可细细想来,两者所云都有值得反思和相互借鉴之处。传统武术(主要指竞赛套路之类)确有唯美、唯高、唯难等所谓标准规范,实际上这些东西却是违背武术核心的不良倾向,须知武术核心之所在是强烈的技击性。而目前的现状却正在逐步把舞蹈和体操中的表演搬到武术中来,使武术更倾向于“花”。如此发展下去,“武”将不成为武,只成为“舞”、“操”而已。至于中国散打则自以为是,视中国武术为草芥,却不能潜心思考,如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武术中去汲取精华,充实和完善自己。两者之间相对而言,散打在体能训练、对抗强度、营养调理、搏击经验等方面较之传统武术有其优势,但在丰富内涵、技法全面、招数灵活方面,传统武术又具备更多前人的心血结晶。
  笔者多年来从事传统武术,先后学过多种传统武术套路和散打,以及跆拳道、拳击、硬气功。目前主要在传承与弘扬“通背缠拳”上下工夫。在实践中深悟到,传统武术是一棵大树。在其形成的漫长过程中积淀了深奥的妙诀和丰富的哲理。我们可以这样说,散打、拳击、跆拳道、柔道、摔跤、擒拿、泰拳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武术大树上的一枝一叶。我们还可从目前武术赛坛上,如对抗赛、MMA比赛、拳击赛等诸多动作中看到传统武术的流光溢彩。仅以笔者所习练的“通背缠拳”而论,其手法之迅猛,动作之狠毒,是其他诸多拳术不能与之相比的。正由于通背缠拳易使对方轻则肢体伤残,重则置人于死地,因而不可作为比赛拳种登上擂台。不过中国传统武术并非不如国外的搏击术,问题是国外把某一方面作为突出点进行发展。就跆拳道来说跟传统武术相对,其下盘不稳,单腿出击就成为弱点,如果用跆拳道规则比,中国武术也未必能取胜。中国最好的习练传统武术者跟国外二流甚至更低的拳击师按拳击规则比赛也肯定败北;反过来说,国外一流拳击师按中国传统无限制的规则和二流传统武师对抗,也肯定胜不了中国武术。因为拳击上身防卫严密,裆部大开下面空虚就是弱点。再说散打运动员和摔跤运动员按摔跤规则比赛,散打运动员必败无疑。事实就是这样。
  我们还必须承认,中国传统武术虽然涵盖面广,但目前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做出品牌进入奥运会。如能根据自身传统武术的特色,制定相应的比赛规则,并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可,使中国传统武术走进奥运,才能再次掀起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热潮。
  为达到此目的,我们的传统武术也必须与时俱进。面对信息发达、人们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主流,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那种站“三体式”桩,三年之后再学拳的方式已经不能为学者所接受了。习武者需要知识性、趣味性、速成快捷的学习方法。至于真正潜心于武术的年轻人,他们更不喜欢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因此摆在每一个传承与弘扬传统武术朋友面前的课题,就是需要研究制定一套不超过十个课时就能学会的一套实用的方案。其中首先要告诫学武者必须遵循的武德;如何把学到的武术贡献于社会,匡扶正义,保护善良,惩恶除霸,维护一方社会安宁;在武术的传授中要着重使学者懂得每一招数的作用和达到的效果。怎么练怎么发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成果。这也是笔者多年来从事武术教学的切身体验。尤其是把传统武术作为基础,再学其他武术技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一直牢记这样一句话:“众所周知,现代武术散打吸收了许多传统武术的招数,与传统武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无论是擂台的散打比赛还是一般的防身自卫,甚至是街头打斗,能吸收和借鉴一定的传统武术招数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把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外国搏击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传统武术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繁衍不止。
  现在,国务院、文化部已将部分优秀传统武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订了相应的保护、保障措施,以行政法规进行保护。这对我们维护与弘扬无论哪个门派的武术传承者来说,都不仅仅是福音,更重要的是一种动力。我们既要从思想上彻底消除武术无用论的悲观。也不能把传统武术看成像影视中所表现的特技那样乎神乎其神;只有坚信,传统武术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功夫,是科学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我们也只有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排除一切邪门歪道的干扰,刻苦锻炼,潜心研究,踏踏实实地为传承与弘扬传统武术,为自身所执着追求的事业而奉献。
其他文献
本研究的目的是保证中长跑运动员损伤后康复期内有氧代谢水平的稳定和提高,研究的方法采用SpiroTigerg训练来提高运动员呼吸肌群的协作能力,促进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研究表
武术不是泛指的打斗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对个体技击需要的产物,是古代个体技击术(《中国传统武术史》于志均著)。学术发展至今,武术的定义五花八门。笔者最赞同于老先生的观点,武术
进退连环拳是形意拳所传主要套路之一,此拳流传已久,在演练方面各家动作姿势大同小异。其拳动作少而精,简单易学,三崩拳刚猛矫健,势正招圆,动作安排紧凑而协调合理,劲力发放要求顺达
2010年7月20日,是截拳道宗师李小龙逝世三十七周年纪念日。李小龙作为中国功夫扬威世界武坛的带领人之一。为中国武术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影视业动作片做出的贡献无可替代,为中国功夫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继李小龙之后,不断有热衷于武术事业的有志者推崇和发扬截拳道及其精神,将中国的武术运动掀起一浪高于一浪的热潮。作为一个武术运动的爱好者及对李小龙宗师的崇拜者。在每年的7月20日,
时至今日,太极拳已成为国人强身健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前儿童,对太极拳痴迷的热情,大有长江逐浪之势。从江岸海边、草原牧场,到公园、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从大江南北到世界各地,处处可见学练太极拳人的身影。不仅华人喜欢,外国人也慕名渐次地加入其中。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盛况空前、可喜可贺。然而,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特别是古老的东方文化,它的精髓、思想内涵、修炼层次,并非每个人都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