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数学文化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应巧借数学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资料、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有趣的思考题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文化;学习兴趣;综合素质
  数学文化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是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鉴于数学的丰厚内涵,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巧借数学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资料、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介紹、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有趣的思考题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将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抓住这些宝贵的知识资源,适时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使学生对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解析数学史料,感受数学奇妙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体系、一种科学工具、一种思想方法,更是蕴藏情感因素和人文价值的人类文明的载体。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并不只是数字,它包含许多方面,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文化背后的故事,不但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产生文化共鸣,而且使学生提升数学文化品位,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奇妙所在,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数学的这种神秘感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中国是文明古国,藴育了辉煌的数学文化,产生了刘徽、祖冲之、华罗庚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传世巨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独特的教育资源,如数学趣闻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资料、数学家的生平、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故事等。如,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讲述圆周率的历史研究过程和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和先辈的聪明才智,既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走进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数学问题需要好的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实际上是对师生问题意识的研讨。它是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的恰当程序的冲突,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思维定向的一种情境。问题是从问题情境产生的,不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不带着问题学习,也就没有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要想让学生乐意主动地学习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这便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创设问题情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也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针对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等感兴趣的特点,把教材中的问题融入故事、童话世界,能够增强教学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迅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先拿出只一幅有一只耳朵的米老鼠图片,告诉学生这只可爱的米老鼠耳朵丢掉了,问谁能够猜一猜米老鼠的耳朵应该贴在哪里。学生看见图片里自己比较熟悉的米老鼠,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立马活跃起来。当一位学生给米老鼠贴上耳朵后,笔者迅速问:“米老鼠的耳朵为什么要贴在这里啊?”由此自然而然引出米老鼠的两只耳朵是对称的。此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在对画面的观察分析中迅速建立起“对称”的概念。这样动中促思,以思促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注重趣味习题,体验成功喜悦
  趣味、新颖、生动、多变的习题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激起学生追求成功的意愿,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设计不同层次的趣味习题,如数学手抄报、数学日记、数学游戏、数学调查等。还有就是讲授完新课后的课外拓展题,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助力器。课外拓展题基于所学内容又不限于所学内容,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灵活设计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这些内容大多不属于考查范围,往往成为被遗忘的学习材料。适时带领学生尝试一下,学生便会充满兴趣,乐于参与。
  如,学习完“年月日”后,笔者设计了一道与日历有关的趣味习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笔者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张日历纸上用红笔按顺序任意圈了7个数,并提问:“谁能够一下子就算出这7个数的和是126?”学生争先恐后,一边思考一边想办法。不一会儿,姬聪突然说:“老师,我找到了这个题的诀窍了!”没等教师提问就迫不及待地说:“只要用7个数中间的那个数18乘7就可以得出126。”其他同学听了都恍然大悟,都用赞许的目光望着姬聪。笔者接着带领学生探究了一行数、一列数的规律。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得到了一个个惊喜。趣味新颖是产生兴趣的诱因,兴趣是学习、思维的动力。一张普通平常的日历纸就这样带来神奇、趣味、创意,使学生体验到妙不可言的成功喜悦。
  四、善于操作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课外活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思考,学会并善于创新。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竞赛、文艺表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在实践活动中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等,带动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时,笔者安排学生用硬纸板做几张数字卡片和一张“小数点”卡片,让学生亲自把带小数点的卡片移一移,再对比移动前、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这样的操作使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数点的“动”引起小数大小“变”的规律。这样的动手参与实践操作,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发掘数学之美,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文化具有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对称美等特征,这些数学美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语言、演绎体系中。数学美能够感染学生的心灵,吸纳学生对它欣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精彩之处能够使学生心灵震撼。这些都是激励学生克服疑难、不断创新的最强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数学文化为突破口,将数学美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起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涉及奇异美的具体问题上,不要仅限于一种方法、一种思路,而是要鼓励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敢于从各种思维角度去解决问题。对待每一个问题,都要先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以后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先用不同的方法去欣赏,去思考,用最合理、最新颖的方法去解决。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创新思维基础,也是以后创新发明创造的序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就算完成教学目标,而是要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教会学生遇到问题敢于利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去实践的精神。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是“书呆子”,而是一个个有创新意识、能学以致用的创新人才。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去思考,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想法,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中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最终达到另辟蹊径和整体优化的目标,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习题:“用绳子在楼顶测量楼高,把绳子4折来量,楼高除外余6米,把绳子5折来量,楼高除外余2米,求这座楼的实际高是多少米?”解法1:设楼高为x米,列方程为4(x 6)=5(x 2),解得楼高14米。解法2:6×4-2×5=14(米),其思路是4折量楼高余6米,楼高除外余绳子6×4=24(米),5折量楼高余2米,楼高除外余绳子2×5=10(米),为什么少了24-10=14(米),是因为多了一个楼高。显然解法2最巧妙简捷。教师要抓住这种典型的题例,启发引导学生敢于去尝试,使学生既感受到数学的奇异美,又培养了创新意识。这样的数学奇异美可以激励学生强烈的追求真理、渴求认识世界的欲望,并能够激励学生探求数学奇异美的真谛,大大增强求异、创新的欲望。
  总之,数学文化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适时运用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挖掘更多的文化教育资源,使学生更深层次地领略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邓东皋.数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
  程薇薇.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J].理論观察,2010(03):117-118.
  盛永.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2019(16):137.
其他文献
本刊讯6月9日上午,北京市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在市档案馆举行颁奖仪式,市档案局(馆)局(馆)长吕和顺、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杜梅、市司法局法宣处处长赵菁、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陶水龙、副巡视员郭飞等领导出席,并为东城区档案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建工集团等部分优秀组织奖单位代表颁发证书。至此,历时4个月的北京市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圆满结束。  吕和顺在讲话中指出,2015年度档案法制
延庆县位于京城西北的长城脚下,东倚怀柔,南邻昌平,西、北与河北省接壤,地势依山傍水,气候清爽宜人,文物古迹众多,环境清丽秀美,蜿蜒曲折的妫水河给这里平添了几分灵气,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为延庆赢得了“夏都”的美誉。如今,改革开放给这个远离京城的山区县带来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新宝庄村,作为延庆县村级特色档案工作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其留存档案
【摘要】小古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人智慧与深刻哲理,是塑造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素材。学生在接受了中高年级的语文教育后,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小古文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古文古诗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小古文的学习研究中不断探索。  【关键词】兴趣;小学高年级;小古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一直都是传递中华文化精髓的良好载体,也是锻炼学生语
本刊讯12月26日上午,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刚刚结束,市档案局(馆)党组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12月29日下午,市档案局(馆)召开全体处级干部大会专题传达学习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党组书记、局(馆)长程勇主持会议。会议传达了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上关于市委常委会工作的报告、关于市委常委会抓党建工作情况报告的要点以及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和
西城区副区长陈宁调研区档案工作1月30日,西城区副区长陈宁同志到区档案馆调研。在实地查看档案服务利用大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珍品展后听取了李茂福同志的工作汇报,他充分肯定了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五点要求。(邢晶晶)  大兴区档案局(馆)提出2012年工作要点为更好地服务全区工作,2012年大兴区档案局将加强对村级档案和重大活动工程项目档案的监督指导,探索家庭档案的推广途径,大规
赵然,字学雍,1918年11月26日出生,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今房山区河北乡李各庄村人,历任房良联合县抗日救国会组织部长,中共房良联合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房涞涿县县委书记等职,为房山人民的抗日斗争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44年5月,赵然同志因积劳成疾,不幸与世长辞,年仅26岁。  光荣入党积极抗日  1938年1月,邓华支队派包森经斋堂、大安山来到房山五区南窖开辟抗日
【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思维发展和问题的解决为教学目标,以知识的整合为内容,积极参与、体验成功并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知识迁移、进行小组合作和开展实践活动教学四方面,就如何加强学生对数的运算的认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数的运算;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的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掌握学科的核心内容。数学学科的
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统一部署,北京市档案馆将在2020年6月9日至30日,以“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为主题,举办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根据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和市委办公厅的有关要求,今年国际档案日活动的方式与往年不同,将以线上活动为主,依托北京市档案信息网、“北京市档案馆”微信公眾号及主流媒体,开展“云游北京市档案馆”网上活动。现将活动的内容和时间预告如下。  一、省级档案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低年级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特征,分析了针对低年级智力落后学生语文教学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优化教学内容,契合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并围绕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化语言、生活化教学情境等方面,就相应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低年级智力落后学生;语文教学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生活和教学相结合,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内容、方法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耻辱和血泪的历史。外强入侵,国无宁日;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由独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国家,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帝国败给了日本“蕞尔岛国”,在日本的马关春帆楼,上演了令中国人耻辱的一幕。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继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