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关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ilk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这门传统的学科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在语文学科中,教学目标由以往知识的掌握逐渐转变为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谁占有信息的优势,谁就能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力,进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既然如此,应该怎样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呢?阅读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学生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学生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自然风光、人情冷暖、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都应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学生只要带着对生活浓浓的热爱,所阅读的一切书籍读物的内容就都会打上学生对生活理解的烙印,语文知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情趣。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学生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情感的过程是一个意志磨炼的过程,当学生“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呢?习惯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學生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强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训练,不靠别人教导。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学习语文不再只是听讲、作笔记和写作文那样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自觉的、有兴趣的、能动的惯性运动。
  首先,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
  其次,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就是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跟随教师的讲解,对重点语句及文章结构内容作点评,把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言简意赅地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记难认字的音、难解词的义、关键句的作用等,还要做一些简单的评点,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学生深刻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
  再次,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学生更熟悉文本,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这些背诵的知识,犹如储存在头脑仓库中的丰富物质,一但应用时便犹如源头活水般涓涓涌来,学生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了。
  最后,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许多学生常常是把学习语文课文和学习写作当作两回事,导致课文、作文“两张皮”,哪个都不得要领。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学生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的习惯,就可以真正做到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
  三、加强做题方法的指导
  首先,巧用信息整体把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是什么。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然后重点精读。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就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的要求,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进行加工。
其他文献
孙武是春秋战国时代崛起的兵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极具代表性的军事家、思想家。孙子兵家学派自创世之日起,就以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雄迈心态与责任感,积极地参与到各诸侯国政治势力圈内;同时,还以其独特的理论指归参与战国诸子百家文化的大争鸣,从而使兵家文化理论渗透到诸子文化中,形成各具特色的诸子学兵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兵家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兵家文化不仅对传统战国五百年战乱的终结起了巨大作用,而且
期刊
(一)  全省瞩目的中考培训会已经结束整整一月,可培训会的盛况犹在眼前。两个会场座无虚席,除了运动会,其他会议都没这么高的上座率。好多学校的毕业班老师都是全体出动。可见各县市、各学校对这次中考培训会的重视程度。  我们是带着问题去的。  众所周知,2016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把考生考了个大睁眼,好多考生从考场出来,都是这样的感受: “哇,怎么会这样?”这样的试卷格局在家长、语文教育工作者、教研员中间
期刊
一、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效果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1910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他认为,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
期刊
因為我看的是普通3D版,对于这部电影4K/12帧的革新技术不予置评。单就“讲故事”这个角度分析,感觉还是非常震撼和动人的。之前在美国上映观众给了不及格的5分,或许就像大家说的,美国想要一部反战励志电影,李安恰恰拒绝了说教。当然,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这次的故事讲得感人。这部电影所关注的角度,是比利这个大男孩作为一个人本身,对于战争的态度比较暧昧,这既是李安作为东方人骨子里的中庸之道,也是他作为电影人专注
期刊
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常常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成为了一道跨不过去的坎。而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是近两年各省市高考中最常见的作文题型,也是高一高二阶段期中期末考试的热门题型。这类作文常常紧贴社会现实,创设某种情境,出现对应性的问题,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乙卷谈自己认为哪位“当代风采人物”最美,2016年乙卷要求比较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阐述看法。这些作文题都给考生下达任务型指令,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自己的主
期刊
我的母亲,已经去世五年了。近日,读梁晓声的《母亲》,我的母亲也恍在眼前。泪水盈满眼眶,笔尖颤动,情感如泻。——题记  “淫雨在户外哭泣,瘦叶在窗前瑟缩。这一个孤独的日子,我想念我的母亲。有三只眼睛隔窗瞅我,都是那杨树的眼睛。愣愣地呆呆地瞅我,我觉得那是一种凝视。”淡淡涩涩的忧伤,幽幽弥漫的思絮……  梁晓声的母亲,是再苦再累,也要拼命挣钱支持儿子读书的母亲;是除了自己信念,无所依傍的母亲;是几乎被
期刊
在逐步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以生为本,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下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一、关爱学生,要有真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爱应像母亲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樣,博大而无私。  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每个学生,还在日常生活、身心健康和情感交流等方面注意体现人文关怀,这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今年三月的一天早
期刊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虽然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完全去除。在这一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表现在习惯于独立思考并自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明显、不善于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等。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应
期刊
一、明确观察目的,激发观察兴趣  所谓观察就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它感觉器官,去感知、认识对象事物,以获得所需要的生活材料的一种方法.它表现为一种“看”,但这种“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特定的目的的.因而观察具有“看”的特定目的性.没有明确的目的的看不是观察.因此,学生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观察目的越明确,学生越能明确的把握住观察对象、并深入细致地、善始善终地进行观察,观察效果也就越好
期刊
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是一笔无比厚重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方式——古诗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承担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入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在教材编写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