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日语课程群为例探讨日语专业课程群建设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夯实日语语言基础、初步培养日语运用能力的综合日语课程群的建设为例,旨在阐述课程群建设之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日语专业课程群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通过相关文献解读及对本校日语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最终形成综合日语课程群的基本框架,并对课程群建设的作用、教学目标及构成提出建言。
  关键词: 新国标 教学目标 课程群 日语语言运用能力
  “新国标”是指新版《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关于培养目标,提出“日语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具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专业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的“能力要求”一项提出:“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能力要求中的外语运用能力为核心,结合北方民族大学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夯实日语语言基础、初步培养日语运用能力的综合日语课程群的建设为例,阐述课程群建设之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日语专业课程群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力求构建综合日语课程群的基本框架。
  一、课程群相关研究
  课程群,简言之,是指几门课程的集合,同一课程群内部的课程应该在能力培养的目标上有一致的方向,并且围绕主干课程形成具有互补性的有机整体。一般情况下以单门课程为主干,由三门以上的课程组成,群建设的目的是发挥整体效益,促使各门课程协同作用,共同发展。课程群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另辟蹊径。
  郭必裕(2005)指出:“课程群建设是一个课程群融合与分解的过程。”即课程群的构成可以随着目标的集中与分化,进行相应调整,这有利于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关于融合与分解的这一观点为课程群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了解先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在中国知网中以“课程群”、“日语”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找到的相关文献只有一篇,江一帆(2015)《从协同教育看日本文学精品课程群的建立》。其中指出了协同教育理念和课程群建设理念在目标方面的一致之处,并提出以协同教育理论为切入点,探讨课程群建设方案的意义所在。
  二、对人才培养方案能力指标的解读及对日语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初步设想
  北方民族大学日语专业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后期微调过程中,认真解读了“新国标”精神,并严格体现了北方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基本要求。力求做到在培养目标中既体现日语专业特点,又具有本校特色。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结合本校日语专业的办学定位、生源特点,从培养规格的能力指标中抽取出以下几项能力作为日语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分别为语言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日语能力,以及涵盖全校通识类课程的人文科学素养。
  其中语言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日语及英语的运用能力,对于日语专业来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即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文学赏析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对日本文学概论、日本经典著作选读、日本文学作品赏析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开阔视野。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通过社会、历史、文化、民俗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社会文化的了解,扩大视野,并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通过跨文化交际实务、涉外礼仪等课程的学习理解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具备初步的交际能力,以保证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畅进行。
  此外,商務日语能力主要围绕在专业选修模块开设的商务方向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人文科学素养作为培养目标中的一项能力指标,在北方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总目标及“新国标”中均有提及。人文科学素养除了体现人的基本素质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人文科学素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交际能力。
  上述五项能力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
  三、综合日语课程群的定位及其构成
  在“新国标”中对日语运用能力有着明确解释,是指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能理解日语口语和书面语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能使用日语口语和书面语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再现生活经验,并能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在口笔译能力方面“能借助语言工具书和相关资源进行笔译工作,并能完成一般的口译任务”。此外,还有语言交际方面“能有效使用策略提高交际效果;能运用语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可以看到在“新国标”中,除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之外,交际能力被提高到了同等地位。为了控制课程群规模,以便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我们首先将涉及日语运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根据本科教育的三个阶段,纵向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一年级的基础日语课程群、二年级的中级日语课程群、三、四年级的高级日语课程群。通过各自的主干课程基础日语、中级日语和高级日语实现知识体系的贯通。其中,基础日语和中级日语在原来的培养方案中统称为综合日语,在针对2014版培养方案的微调过程中,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量及难度的差异,进行了分化,主要体现在学时差异上。但是从教学目标、重点及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来考虑,在日语专业课程群建设过程中,我们仍将基础日语和中级日语合入综合日语课程群,这两个主干共同撑起综合日语课程群的框架。接下来以分布于本科1、2年级的综合日语课程群为例讨论日语专业课程群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课程群建设的意义所在。
  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基础日语”和“中级日语”各两学期,设置于1学期—4学期。重点教授日语词汇、语法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日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为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掌握在语言方面打好基础。综合日语课程群除了这两门主干课程外还包括分布于1学期—4学期的“语法”、“日语技能特训”、“听说”、“高级日语听说”、“读写”、“高级日语读写”等课程。   四、综合日语课程群建设下的课程优化
  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课程优化的过程是立足于课程群建设的课程融合与分解的过程。删除重复内容,完善知识体系,进行课程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也分化出了一些新的课程。
  1.综合日语课程群中的课程融合
  首先,基于外语学习的输入输出原理,将会话与听力结合为“听说”,阅读与写作结合为“读写”。听和读为重要的语言输入手段,说和写则是重要的语言输出方式。有效的输入即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的发生同样重要,加深对“输入”的理解。近年来,将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相较于传统的听力、会话、阅读、写作分立的设置方式,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有效促进了学生外语能力的整体提高,这一点已经通过各类实证研究获得了充分的肯定。
  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设置了听说系列课程及读写系列课程。均为周2课时,并配套设置了实践课程“听说实践”“读写实践”,其目的是通说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目前尚处在摸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初期也曾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没有适合学生程度的成熟教材;如何提高理论课程与相关实践课程的配合效率;如何更好地结合语言知识类课程,也是课程群主干课程——基础日语、中级日语的教学进度,以提高输入效率,保证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
  在课程群融合这一环节,为了保障课程群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站在课程群的立场上,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对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根据课程群的整体培养目标,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加强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知识重合,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综合日语课程群的总体目标是夯实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程群内的各门课程均为这个总目标服务。为了保证这一点,我们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例如以基础日语和高级日语的教学内容与进度为中心,对听说、读写等课程的教学内容难度及进度安排进行了调整,以保证学生知识输入环节的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一轮初步整合后,删除了部分重合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增加了部分适应社会变化,满足了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2.综合日语课程群的分解
  “课程群融合成大课程后,在对大课程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大课程的内容、水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大课程划分出若干子课程,这样就会使课程内容的变化和知识体系的调整,与原课程群相比可能产生新课程,或剔除某些课程”。
  在综合日语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将读写结合,提前一学期,于第2学期开始设置。将原来的“阅读”中专门化程度较高的新闻报刊读解部分和论文写作部分分化出来,在第5学期单独设置了“热点新闻选读”、第6学期设置了“论文写作指导”及实践选修课程“论文写作指导实践”,此外还增加了实践性较强的实践选修课程“模拟实景写作”。听力和会话结合为听说后,在三年级阶段为了继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就职需求,设置了“商务日语口语”。此外还设置了“日语演讲与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日语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可以看出,结合大课程群建设目标,我们对听说、读写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化出部分课程设置于高年级日语教学阶段。
  除了增加了部分课程之外,在课程群建设中,课程群分化还指根据课程群建设目标的分化而進行的课程群分化。如综合日语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中首先可以分化出两个一级子目标,“打好日语语言基础”和“初步培养日语运用能力”。“初步培养日语运用能力”目标中又可以分化出两个二级子目标,“听说”“读写”。随着上述目标分化,综合日语课程群首先可以分为“日语语言知识课程群”和“日语技能课程群”。其中“日语语言知识课程群”可以根据学习难度分为“基础日语课程群”、“中级日语课程群”,而“日语技能课程群”又可分为“听说课程群”、“读写课程群”。
  五、总结
  整个综合日语课程群的大体框架已经形成,如表1所示。
  在二级课程群中除了表1中,根据教学的阶段分为基础日语群和中级日语群,还可以根据细化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分为日语语言知识群和日语技能群,如表2所示。
  本文基于“新国标”和北方民族大学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综合日语课程群为例,围绕课程群建设中的课程优化及课程群建设目标进行了讨论,可以得出以下建议:
  首先,课程群建设对于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比起单门课程建设,课程群的建设着眼专业课程的整体,关注大课程下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建设,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动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其次,课程群教学目标的确立及调整非常重要,随着目标的整合与分化,课程群的构成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目标既要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符合专业特色、学生需求及社会发展。
  最后,基于大课程群教学目标,对子课程群及子课程的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子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随之做出调整,即课程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课程的融合及分化。
  参考文献:
  [1]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教学,2005(2):66-68.
  [2]江一帆.从协同教育看日本文学精品课程群的建立[J].时代农机,2005(1):109-110.
  [3]张爱.日语听说技能培养的实证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4):112-117.
  [4]张爱.日语读写技能培养的实证研究[M].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丛(第四辑),2009:115-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新国标》的日语专业课程群建设及其优化方案”(项目编号:2016JY06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高分子大胶囊在医疗、化工、环境、能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的制备方法多是单纯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胶囊的孔隙率,尺寸大小等结构的控制也较为困难。以N,N二甲基甲酰
2009年2月11日,在采访农机户王胜前,苍溪县蒲国春副县长和苍溪县农机局王仁祥局长对笔者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像王胜这样借助国家优农惠农政策投资农机并发家致富的人,确实是属于有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农机化事业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资阳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如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减轻广大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始终是市委
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以爱恨交加的情感阐述了封建大家族腐朽落后的思想——“长宜子孙”。文章结合文中内容,对“长宜子孙”进一步剖析,提出应摒弃这种固守的落后思想,正确
研究了农业经营组织的变迁,发现有效的经营组织形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同样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
摘 要: 本文立足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工作,选择党员的基本属性之一——动员感召能力进行研究。从动员的功用及其性质出发,分析当代中共党员学生群体的特点、学生党员在高校中动员能力体现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容,明确高校学生党员动员能力培养的意义;思考保持执政党代表的先进性、思想的鲜活性的有效方式,为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提供新的能力拓展理念。  关键词: 学生党员 动员能力 动员内地  动员,一般是指为了实现某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既对
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同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品格,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带来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乃至评价方式的变革。混合教学有利于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混合教学 课堂教学 在线学习  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不断涌现,同时各类基于移动
文章通过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研究,从幼儿情感和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的角度,探索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价值;从师幼双方谁处于主导地位和互动的状况,分析总结绘本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