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zhi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师生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时间与知识量的结合,教学知识拓展的深度与广度来谈谈“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改革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不应当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应当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近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各地搞的如火如荼,其中不泛成功的典范,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许市中学”等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更是倍受推崇。
  “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改革了深层的课堂教学结构,真正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由以“教”为主线转变为以“学”为主线,促进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县也开始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大多反映,课堂上老师好像是轻松了,但课前的工作量多了很多,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则不是很积极,经常出现每堂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们感到异常困惑。我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冷静反思,认识到要真正贯彻这一教学思想,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与“学”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学”的问题,由于我们地处农村,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要比城市的孩子差一些,许多学生不会学,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自学,上课时多数学生都是把教材看上一两遍,过后对整篇课文也没什么印象,虽然能够完成一些极简单的基础习题,但既不能把握重点、难点,学后也没有困惑,没有疑问,总之学习效果不佳。
  其次,是教师“教”的问题,部分教师存在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不知道那些是要教的,是要重点讲的,往往是面面俱到,又回到了“满堂灌”的模式上来。二是在课堂上遇到学生答不上来,启而不发的时候,缺乏耐心,缺乏对学生小组合作的引导,往往是直接把答案说了出来,这样又回到老路上去了。三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包办,而且停留在问题表面,对问题不是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就是说没有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骨子里还是“填鸭式”那一套。
  要处理好这一“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重点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怎么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上,明确提出“先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也就是要“示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二、“时”与“量”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开始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四段式”课堂教学时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或者是拖堂的情况,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既要让学生自学,又要合作探究,教师还要点拨,还要当堂训练,总感到时间不够。于是为了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总是显得很“赶”,急急忙忙,留给学生的时间就不多了,结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改革的目的,学生“学”没有占主导地位,还是教师的一言堂。
  有的教师备课时没有精心设计,照本宣科,特别是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可供借鉴的资料也很多。个别教师备课时不动脑筋,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有的教师备课时不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是生怕不够全面,面面俱到,所备出的课在课堂上问题多,习题“量”大,没有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来备课,甚至个别问题出现重复提问或重复练习,结果学生课堂上完成不了任务。
  要解决好课堂教学“时”与“量”这一问题,要求教师仍然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循序渐进。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对于一些问题可课前布置,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寻求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之初期望值不要太高,要有耐心,开始时一堂课完不成任务不要紧,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的能力,甚至要进行一些强化培训,使学生逐渐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在练习的“量”上要适当,既不能够太少,使学生完成后无所事事,也不能太多陷入题海战术,尤其不能一个问题重复提问,耽误时间,要做到“时”与“量”的完美结合。当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学生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后,学习能力有一定提高后,教师可适当提高一定的练习“量”,逐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深”与“广”的问题
  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之初,课堂上往往容易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一个问题提出来,无人问津,启而不发。这就要求教师反思所提问题是不是太“深”,学生现有分析、归纳能力能不能够完成这个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课堂教学无疑是不利的,既耽误了时间,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很容易造成教师最后不得不包办“收场”,回到“灌”的老路来。
  学案设计时,有些教师认为要扩大学生知识面,设计问题时往往引进许多教材外的东西,这些内容有些固然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有些则有点牵强,特别是进行拓展训练问题的设置时尤其如此,一句话,涉及面“广”。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素质这一因素,学生素质不齐,知识面也不相同,特别是农村学生知识面更窄,往往造成学生对问题茫然不知所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设计时“深”与“广”的尺度,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教材时选用课外资料必须要紧扣教材,选用资料必须与教材内容高度相关,要对教学内容有补充作用,对于那些与教材内容联系不紧密,或者牵强附会,学生理解不了的东西就不要采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备学生,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设置问题时要精心推敲,反复斟酌,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懂问题;问题的设置最好把问题分步细化,由“浅”入“深”,先从教材的基本内容开始,逐渐提高难度,环环相扣,紧密联系,适当拓展,这样设问方不会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摸不着头脑,才能够起到拓展提高的作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功夫”在课外,学案的设计是关键,而学案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到了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如同演戏一样,再大的“腕”也得有一个好剧本。要上好课,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吃透教材,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要对所教学生“了如指掌”方能做到因材施教,设计学案时才不会出现偏差,才能编出一个以全体学生为演员的“好剧本”。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努力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和模式,《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课程目标过分注重传承知识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有效提高他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中拨动情弦是落实“三维”目标,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拨动情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体验、领悟,并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我就如何围绕 “激发情感,让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说说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与调动
期刊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研究的永恒主题。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四十分钟内增效率,提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现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以下自己浅显的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
期刊
达尔文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足见方法重要性。为提高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突破教学重、难点又是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因此在看与学的过程中,对数学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一些方法和策略做一些不够全面、不够精确的总结,恳请各位批评指正,以共勉。  一、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简单地说就是“在整个知识、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和突出地位的内容。按课标观点:如果某一知识点是单元或
期刊
课堂参与性对于学生有效掌握课堂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数学有是一门逻辑性强又略显枯燥的课程,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倦等负面情绪;另外,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是注意力分散,自控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针对数学学科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数学老师应进行创造性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参与性。  一、建立和谐,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善于创建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课
期刊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这既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又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中职数学教学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别于高中,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博采众长,构建一种适宜中等职业学教育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纵观各科基本的教学模式,不外乎讲授模式、自学模式、发现模式、掌握模式等,任何模式都各有利弊,中
期刊
在小数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学习讨论,对帮助参加者加深对自己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认识,对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讨论会可以分为自评和互评两种形式,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的过程,结果,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等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把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积极地对其实施监视,控制和调剂,并逐步使这种反思成为学生
期刊
为了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达到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知识的目的,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学生当“老师”批作业  把以往传统的旧课复习改为批改课外作业是这一做法的实质。  1、学生批改教师的“作业”  教师在上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把学生可能做错的地方故意做错,提供一些“错例”;对多解的问题,可以列出几种解法。教师的作业事前要工整地写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以便上课时供学生批改。教师的
期刊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这里的“先学”就是生本教育教学下的课前预习,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新课的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学生的后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那么生本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的课前预习,如何设计?怎样落实呢?下面是我在生本实验中的一些探索。  一、把握设计原则,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教育软件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如今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伴随着新课改的有效实施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