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筝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它始于秦而盛于唐。它是一件使用传统的五音阶民族乐器。民族器乐的独特音色是展示中国器乐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好的音色可以为音乐作品锦上添花,差的音色会掩盖器乐及音乐作品的色彩。古筝是一个音色优美而动听的乐器,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每个音区的音色不同:高音区清脆而又明亮,中音区圆润而又柔和,低音区浑厚而低沉。古筝在弹奏时,不仅右手的演奏技法多样,并且还用左手作韵。千百年来,各地域、各流派的古筝艺术有着不同的音乐色彩。例如河南、山东、潮州、客家等流派的发展,更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本文对古筝艺术的传统流派及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古筝艺术 传统流派 创作 发展
当今的古筝艺术发展百花齐放,但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古筝的独有魅力。怎么做能让古筝艺术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们可以从古筝作品入手,重视传统曲目及流派的发展,让古筝成为一个中国音乐文化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
一、古筝传统流派的来源及艺术特点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且和当地的风俗特色互相交融,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流派。古筝的传统流派按照地域方向划分,有南北两派,流传现今为九个派别:陕西筝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蒙古筝派、朝鲜筝派。
陕西筝派发源于中国的陕西地区,陕西筝也称“秦筝”,韵味古朴典雅。陕西筝在榆林地区常用为伴奏乐器,一般和扬琴、琵琶、三弦组成乐队,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常常出现。陕西筝在陕西地区一度失传,当时的乐谱和演奏者没有保留下完整资料。但是在古筝名家曹正、高自成、王省吾等人的努力以及众多古筝人的帮助下,历经数十年的实践,现今陕西筝逐渐恢复了秦声,流行于西北一带。
河南筝派发源于河南地区,以河南南阳为中心,流传范围广。因河南地处中原,有古城中州,所以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据书中记载,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密切相关。河南筝曲一般分为板头曲和小曲两部分。其中板头曲是纯器乐曲,适用于调节和渲染乐曲的气氛。板头曲结构工整对称,旋律进行有很强的程式性。小曲又称为牌子曲,有唱词,小曲特点是结构短小,情绪轻快活泼,地方特性浓郁。河南筝曲风格浑厚淳朴、粗犷明朗、泼辣高亢,富有地方韵味。
山东筝派主要在菏泽的郓城和鄄城地区以及鲁西的聊城地区盛行,近代学习山东筝曲的人士逐渐增多,可以说人才济济。菏泽地区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享有“古筝之乡”的美称。古诗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刻画出古筝当时艺术盛行的景象。在那时民间涌出不少民间说唱、戏曲和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艺人在逢年过节、闲暇时聚集在一起精心合乐,有时竟整夜练习演奏。他们演奏的乐器多是古筝、扬琴、坠琴、软弓、京胡、琵琶等。山東筝曲富有刚劲、音韵浓郁,和山东人耿直、朴实的性格相似。乐曲多寄情于花鸟鱼虫、高山流水,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秀丽山川的讴歌,耐人寻味。
浙江筝派起源于浙江杭州,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浙江筝即武林筝,又称杭筝。它吸取了杭州滩簧、江南丝竹及民间乐曲的特点。浙江筝曲多数打破了古筝传统五声音阶的调弦定音,演奏时采用“移柱转调”。主要演奏技法特点有:快四点、快夹弹、点指等,节奏较为复杂。浙江筝中“摇指”用大指来作细密的摇动,与弓弦乐器长弓的音色相似。这也是浙江筝派区别于其他筝派的演奏特色之一。现代乐器形制的改革、弦制的改变、音域的扩展、甲片的升级、技法的丰富等多种因素,使得音乐的表现更加夸张。浙江筝有着独特的江南韵味,与江南人温婉优雅的性格如出一辙,让人回味无穷。
潮州筝派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是南方筝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它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等地都有潮州筝流传。其音乐风格鲜明,演奏中变奏繁多而自成体系。潮州筝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在演奏时定弦相同,主要通过左手按音的变化,达到几种音阶和调式的组合形式,音律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
客家筝派起源于广东梅县,即广东汉乐筝曲,亦称“中州古曲”。相传在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的历史时期,“音乐随人”,中州地区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音乐“入乡随俗”的特色使其跟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富有庄严肃穆的中州古乐余韵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客家筝曲更有内涵和深度。
福建筝派流行于闽西南的诏安、云霄、南靖一带。人们习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兴于明朝,盛于清朝和民国年间。在此期间,闽西南各县流行民间器乐合奏。诏安县称为“古乐合奏”,云霄县称为“合乐”,东山县称为“和乐”,闽西各地多称为“汉乐串”。这些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把古筝作为主奏乐器,领头定拍,尤其在诏安县和云霄最为讲究。福建筝曲有着古老朴素、清奇淡雅的艺术特点。
蒙古筝,在蒙古语中又叫“雅托葛”,盛行于元代宫廷。雅托葛多用于蒙古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吸收了蒙古民歌的演奏风格和技巧。蒙古筝分为十二弦和十弦两种。庙会和宫廷多用十二弦,十弦在民间歌唱伴奏时使用。蒙古筝也汲取了其他乐器的特点,如马头琴、四胡、三弦等。
二、现今古筝艺术的创作发展
当今古筝创作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数量上看有显著的提升,从形式上看也是百花齐放,创作的内容各具特点。现今的古筝也涌现出一批依托传统但又借鉴现代手法的作品。现代筝曲的创作者把西方作曲中的和声复调运用于筝曲创作中,让古筝的作品不再是单一的五声音阶,而是把每个作品按照表达的曲风特点用独特新颖的方式去重新定弦,如《幻想曲》《西域随想》等这些筝曲。它们的出现,代表了新一代筝曲演奏家“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檃栝众长,卓然成派”的审美追求。但是,许多现代筝曲并没有很好地展示出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新创作的很多现代筝曲并不能符合大众的口味。现代筝曲因过多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许多新曲子已经失去了古筝音色独有的韵味。当代筝曲的一些作曲家并没有深入了解古筝这种乐器,导致曲子体现不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古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在创作新的古筝作品时,应多汲取传统筝曲的表现力,而不是单纯地炫耀技巧。古筝创新也不应总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在古代创作音乐作品时乐曲多与诗词歌赋相结合,如果要更好地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多学习和吸收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古筝曲的创作可以多与诗词歌赋相结合。在作品中多运用一些中国古代乐律学、中国传统美学等。毕竟古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创作出的曲目要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习筝的现状及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习筝者逐渐增多。古筝动听的音色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和青睐,古筝学习者不断增加。在目前的筝乐教学中,逐渐出现教师忽视传授传统筝曲的现象,仅把双手流利快速地弹奏作为衡量演奏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因此,习筝者对演奏传统作品时不看重左手作韵,实际上,要想把传统筝曲浓郁的风韵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做足,音乐理论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音乐底蕴和理论学好,左手作韵才会做好,弹出来的曲子才会十分动听。很多人的文化底蕴不够,只看重演奏技巧而不注重音乐性。
四、发展好古筝传统流派的做法
在当今社会,筝乐的艺术表现不应该只注重表面,不然就会成为毫无根基的“空壳”。我们想要掌握好一门乐器,最基本的是从历史文化底蕴抓起。传统筝曲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体现。因此,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古筝演奏技法,也要看重古筝传统曲目的传授和传承。在学习古筝曲目的过程中,不要追求用过快的时间学习完一首曲目,应真正弹好一首乐曲之后,再去学习下一首,而不是弹的曲子越多越好。业余习筝者也应多弹奏传统筝曲,不要认为传统筝曲谱面简单。传统筝曲的韵味是要靠右手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技法,左手作韵,把各个传统流派的特点表现出来。尤其是左手的揉、按、颤、滑,也需要习筝者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和练习才能够掌握好。要想把传统筝曲的“韵”发挥到极致,就需要演奏者掌握好左右手特定的演奏方式。例如,山东筝曲《高山流水》,在演奏时右手要用无名指或小指扎桩夹弹,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右手稳定,使音色更有爆發力,从而表现出高山的威严。配合左手的上滑音、按音、颤音的技巧,由慢而快,描绘出当微风吹过松树、柏树和翠竹时的微妙摇摆景象。因此,不同的演奏手法表现出不同的景象和不同的特点,传统齐瑟音乐的丰富内涵需要发挥不同于其他乐器的演奏方法,还要在自然生活中多观察,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做到“人琴合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筝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有创新,更需要保护及传承它的传统特色,使筝乐艺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得以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给予了古筝独具特色的魅力,现代又给予它不断改进和提高的机会。在筝艺创新的道路上,不要忽视对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要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点,发挥古筝的独特性,使它成为东方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不丧失古筝艺术最具传统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本质,才能使古筝的传统流派获得世人的瞩目。
参考文献:
[1]王新如.浅谈古筝流派的风格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2016(09):194-196.
(作者简介:隋源,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古筝艺术 传统流派 创作 发展
当今的古筝艺术发展百花齐放,但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古筝的独有魅力。怎么做能让古筝艺术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们可以从古筝作品入手,重视传统曲目及流派的发展,让古筝成为一个中国音乐文化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
一、古筝传统流派的来源及艺术特点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且和当地的风俗特色互相交融,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流派。古筝的传统流派按照地域方向划分,有南北两派,流传现今为九个派别:陕西筝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蒙古筝派、朝鲜筝派。
陕西筝派发源于中国的陕西地区,陕西筝也称“秦筝”,韵味古朴典雅。陕西筝在榆林地区常用为伴奏乐器,一般和扬琴、琵琶、三弦组成乐队,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常常出现。陕西筝在陕西地区一度失传,当时的乐谱和演奏者没有保留下完整资料。但是在古筝名家曹正、高自成、王省吾等人的努力以及众多古筝人的帮助下,历经数十年的实践,现今陕西筝逐渐恢复了秦声,流行于西北一带。
河南筝派发源于河南地区,以河南南阳为中心,流传范围广。因河南地处中原,有古城中州,所以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据书中记载,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密切相关。河南筝曲一般分为板头曲和小曲两部分。其中板头曲是纯器乐曲,适用于调节和渲染乐曲的气氛。板头曲结构工整对称,旋律进行有很强的程式性。小曲又称为牌子曲,有唱词,小曲特点是结构短小,情绪轻快活泼,地方特性浓郁。河南筝曲风格浑厚淳朴、粗犷明朗、泼辣高亢,富有地方韵味。
山东筝派主要在菏泽的郓城和鄄城地区以及鲁西的聊城地区盛行,近代学习山东筝曲的人士逐渐增多,可以说人才济济。菏泽地区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享有“古筝之乡”的美称。古诗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刻画出古筝当时艺术盛行的景象。在那时民间涌出不少民间说唱、戏曲和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艺人在逢年过节、闲暇时聚集在一起精心合乐,有时竟整夜练习演奏。他们演奏的乐器多是古筝、扬琴、坠琴、软弓、京胡、琵琶等。山東筝曲富有刚劲、音韵浓郁,和山东人耿直、朴实的性格相似。乐曲多寄情于花鸟鱼虫、高山流水,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秀丽山川的讴歌,耐人寻味。
浙江筝派起源于浙江杭州,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浙江筝即武林筝,又称杭筝。它吸取了杭州滩簧、江南丝竹及民间乐曲的特点。浙江筝曲多数打破了古筝传统五声音阶的调弦定音,演奏时采用“移柱转调”。主要演奏技法特点有:快四点、快夹弹、点指等,节奏较为复杂。浙江筝中“摇指”用大指来作细密的摇动,与弓弦乐器长弓的音色相似。这也是浙江筝派区别于其他筝派的演奏特色之一。现代乐器形制的改革、弦制的改变、音域的扩展、甲片的升级、技法的丰富等多种因素,使得音乐的表现更加夸张。浙江筝有着独特的江南韵味,与江南人温婉优雅的性格如出一辙,让人回味无穷。
潮州筝派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是南方筝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它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等地都有潮州筝流传。其音乐风格鲜明,演奏中变奏繁多而自成体系。潮州筝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在演奏时定弦相同,主要通过左手按音的变化,达到几种音阶和调式的组合形式,音律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
客家筝派起源于广东梅县,即广东汉乐筝曲,亦称“中州古曲”。相传在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的历史时期,“音乐随人”,中州地区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音乐“入乡随俗”的特色使其跟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富有庄严肃穆的中州古乐余韵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客家筝曲更有内涵和深度。
福建筝派流行于闽西南的诏安、云霄、南靖一带。人们习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兴于明朝,盛于清朝和民国年间。在此期间,闽西南各县流行民间器乐合奏。诏安县称为“古乐合奏”,云霄县称为“合乐”,东山县称为“和乐”,闽西各地多称为“汉乐串”。这些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把古筝作为主奏乐器,领头定拍,尤其在诏安县和云霄最为讲究。福建筝曲有着古老朴素、清奇淡雅的艺术特点。
蒙古筝,在蒙古语中又叫“雅托葛”,盛行于元代宫廷。雅托葛多用于蒙古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吸收了蒙古民歌的演奏风格和技巧。蒙古筝分为十二弦和十弦两种。庙会和宫廷多用十二弦,十弦在民间歌唱伴奏时使用。蒙古筝也汲取了其他乐器的特点,如马头琴、四胡、三弦等。
二、现今古筝艺术的创作发展
当今古筝创作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数量上看有显著的提升,从形式上看也是百花齐放,创作的内容各具特点。现今的古筝也涌现出一批依托传统但又借鉴现代手法的作品。现代筝曲的创作者把西方作曲中的和声复调运用于筝曲创作中,让古筝的作品不再是单一的五声音阶,而是把每个作品按照表达的曲风特点用独特新颖的方式去重新定弦,如《幻想曲》《西域随想》等这些筝曲。它们的出现,代表了新一代筝曲演奏家“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檃栝众长,卓然成派”的审美追求。但是,许多现代筝曲并没有很好地展示出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新创作的很多现代筝曲并不能符合大众的口味。现代筝曲因过多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许多新曲子已经失去了古筝音色独有的韵味。当代筝曲的一些作曲家并没有深入了解古筝这种乐器,导致曲子体现不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古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在创作新的古筝作品时,应多汲取传统筝曲的表现力,而不是单纯地炫耀技巧。古筝创新也不应总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在古代创作音乐作品时乐曲多与诗词歌赋相结合,如果要更好地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多学习和吸收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古筝曲的创作可以多与诗词歌赋相结合。在作品中多运用一些中国古代乐律学、中国传统美学等。毕竟古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创作出的曲目要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习筝的现状及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习筝者逐渐增多。古筝动听的音色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和青睐,古筝学习者不断增加。在目前的筝乐教学中,逐渐出现教师忽视传授传统筝曲的现象,仅把双手流利快速地弹奏作为衡量演奏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因此,习筝者对演奏传统作品时不看重左手作韵,实际上,要想把传统筝曲浓郁的风韵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做足,音乐理论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音乐底蕴和理论学好,左手作韵才会做好,弹出来的曲子才会十分动听。很多人的文化底蕴不够,只看重演奏技巧而不注重音乐性。
四、发展好古筝传统流派的做法
在当今社会,筝乐的艺术表现不应该只注重表面,不然就会成为毫无根基的“空壳”。我们想要掌握好一门乐器,最基本的是从历史文化底蕴抓起。传统筝曲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体现。因此,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古筝演奏技法,也要看重古筝传统曲目的传授和传承。在学习古筝曲目的过程中,不要追求用过快的时间学习完一首曲目,应真正弹好一首乐曲之后,再去学习下一首,而不是弹的曲子越多越好。业余习筝者也应多弹奏传统筝曲,不要认为传统筝曲谱面简单。传统筝曲的韵味是要靠右手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技法,左手作韵,把各个传统流派的特点表现出来。尤其是左手的揉、按、颤、滑,也需要习筝者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和练习才能够掌握好。要想把传统筝曲的“韵”发挥到极致,就需要演奏者掌握好左右手特定的演奏方式。例如,山东筝曲《高山流水》,在演奏时右手要用无名指或小指扎桩夹弹,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右手稳定,使音色更有爆發力,从而表现出高山的威严。配合左手的上滑音、按音、颤音的技巧,由慢而快,描绘出当微风吹过松树、柏树和翠竹时的微妙摇摆景象。因此,不同的演奏手法表现出不同的景象和不同的特点,传统齐瑟音乐的丰富内涵需要发挥不同于其他乐器的演奏方法,还要在自然生活中多观察,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做到“人琴合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筝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有创新,更需要保护及传承它的传统特色,使筝乐艺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得以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给予了古筝独具特色的魅力,现代又给予它不断改进和提高的机会。在筝艺创新的道路上,不要忽视对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要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点,发挥古筝的独特性,使它成为东方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不丧失古筝艺术最具传统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本质,才能使古筝的传统流派获得世人的瞩目。
参考文献:
[1]王新如.浅谈古筝流派的风格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2016(09):194-196.
(作者简介:隋源,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