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休闲指数:63.5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至12月间,由《小康》杂志社与有关社会团体及专家联合组成的“中国小康指数”调查组,对我国“休闲小康指数”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经调查组专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权统计,并参照有关部门的测量数据,得出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为63.5分。调查发现,中国人的休闲时间增多,但在休闲观念、休闲产业和休闲文化上还需要继续培育。
  
  休闲在中国
  盈 竹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指出,“休闲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2005年12月8日在“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小康》研究部通过听众调查、网上调查、随刊读者调查和手机短信调查四种方式,共收到近8000份问卷.地域覆盖我国东部.中部、南部、西部、东北部。经加权处理后,本次调查的样本分布为:受访者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18—50岁读者占51%,50一?0歲读者占49%,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3%,男女性别比为52%和48%。经调查组专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权统计,并参照有关部门的测量数据,得出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为63.5分。
  学界一般在四种层面定义“休闲”:时间结构、行为活动、心理状态、体验。《小康》将“休闲”定义“为一种在非工作时间主动性的身心舒畅、放松的行为与状态”。《小康》首先将时间具体分为:工作时间、生理必需的时间、家务时间以及闲暇时间。其中闲暇时间又具体分为:休闲时间、消极行为时间、延伸性工作时间。而休闲活动则分为观赏活动、创造活动、教育培训活动、竞技活动等等。休闲和休息也不同,它是人们的主动性行为。
  我国原《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44小时,实行5天半工作制,到1994年《劳动法》修改后,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里,国家提出“在‘十五’期间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的非工作时间”。这体现了政府逐步增加人们休闲时间的理念,也是以人为本的施政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休闲生活调查反映五大问题
  盈 竹
  
  闲暇现象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在中国已引起众多关注。我们对读者、网友等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中国人的闲暇时间增多,但在闲暇心态和休闲文化上仍有待提升
  
  问题一:休闲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针对“休闲与工作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68:6的人选“两个都很重要”,23%的人觉得“工作更重要”,只有日%的人选择“休闲更重要”。实际上多数人更重视工作,而忽略了休闲。休闲观念方面,部分人对休闲的理解不准确,甚至将休闲简单地等同于“休息”。
  农民在这方面意识更闭塞,农民在闲暇的价值观上,主要是“主动工作,被动休闲”,休闲消费意识非常淡薄。可见,人们的休闲时间虽与前10年相比有很大增加,但休闲观念仍未深入人心,休闲意识还很淡薄。
  现代中国进入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走向片面化,短暂化和疏离化,在守卫自我的一片小小家园的同时,人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精神上似有枯竭匮乏的征候。中国人有闲暇的时间、传统和活动,但在心态和文化上却显得仓促无味。在急于遁入闲暇时间,获得生活的下一步动力时,却少有闲适自在的从容心态。
  
  问题二:休闲时间——公务员和外企员工的闲暇时间最少
  数据显示,在各类工薪阶层里,公务员和外企员工闲暇时间最少。在“选择每周闲暇时间低于20小时、20—29小时及30—39小时”的被调查者中,分别有43.3:6、25:6和27%的人是公务员(来自直辖市等大城市)。相对而言,地级市的公务员中,每周闲暇时间基本超过了40小时。
  


  大城市公务员群体里,多数都认为“闲暇时间太少,很不够用”。其中,83%的人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作时间太长,占用了休闲时间”。目前,社会对公务员的要求提高很多,公务员自身有很大压力,因此选择在闲暇时间报班充电,所在单位也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一位南京的公务员说,“像我们这里(某文化部门),基本上每个人隔段时间都轮上一次长时间的培训。”
  在每周闲暇时间低于20小时的被访者中,53 3%的人认为,“与去年相比,闲暇时间减少了”。也有3396的人认为自己的闲暇时间量没变化。在所有的被访者中,30.08:6的人认为,“与去年相比,闲暇时间减少了。相反,18.69%的人认为”,“与去年相比,闲暇时间有一定增加”。39.4%的人认为自己的闲暇时间量没有变化。
  
  问题三:休闲支出——与收入密切相关
  在年收入3—5万元、5—10万元及10—20万元的年轻人中,休闲支出分别约占其收入的10%左右、20—30%和30~40%。可见,随着收入的增加,休闲支出也随之增加。
  在休闲支出方面,城镇和农村的区别仍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2005》,城镇居民每人每年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4,38%,文娱用品消费的绝对数为每年人均256.65元.其中,最低收入户年平均支出仅为43.91元。
  在农村,农民每人每年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低收入户为123.1 2元,中等收入户为220.05元,而高收入户达到了492.68元。
  
  问题四:休闲方式——仍显单调
  随着闲暇时间增多,中国人的休闲活动逐渐丰富。建国初期,人们崇尚跳交谊舞、体育活动、逛公园。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喜欢唱卡拉OK、跳迪斯科、健身,看电视,旅游等。休闲活动得到极大拓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新名词“泡吧”、“蹦极”、“网上冲浪”等纷纷涌现。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下班后的首选休闲方式分别是看电视、读书.阅览报纸杂志、上网;中浪等。结果还显示,收入越低的家庭,选择看电视休闲的越多。另外,学历越高,选择看电视作为休闲方式的越少,他们的首选方式是看书报等文化消费。年轻人中,选择上网;中浪的人占大多数。
  在周末健身方式的选择中,获选率最高的几个选项按其高低依次是“看电视”、“休息,什么都不做”、“看书、报刊杂志等”、“看电影、话剧、听音乐等文化消费活动”、“上网;中浪”、“参加社交活动,如走亲访友”、“打牌打麻将等”、“运动健身”和“短程旅游”。从占前三位的选项来看,“看电视”和“看书、报纸杂志等”仍然是首选。“休息,什么都不做”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工作压力很大,周末只是休息,而没起到休闲的作用。
  在“五一”、“十一”两大长假的休闲方式中,旅游上升到重要位置。旅游的范围则与个人经济收入直接相关。除因公旅游外,在私人旅游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人都选择了国内旅游。 年收入在1~3万元的人中,12%的人将旅游范围从国内扩大到东南亚。在年收入3~5万元的人中,65%的人选择国内和东南亚。在年收入5~10万元的人中,8:6的人选择了欧洲、美国,7696的人选择了东南亚。超过20万元年薪的人中,国内。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均在其考虑之列。
  农民的休闲方式更单调,最主要是看电视、户外交往交谈和无事闲呆。近20%的农民觉得闲暇时间太多,不知怎么打发。这反映了农村的休闲文化还不丰富,农民受限于教育水平,可选择的休闲方式非常少。
  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选择什么作为休闲方式,花费多少,除与经济因素相关外,个人偏好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总体反映出,中国人目前的休闲方式还比较单调。
  
  问题五:休闲状态——多数人并不满意
  在满意度调查中,有个明显特征,即休闲时间越少,少到每周20小时以下时,被调查者对自己休闲活动的满意度越低,42%的人认为自己的休闲满意度在10~39分之间。每周休闲时间40-44小时的人对自己的休闲满意度打分多在70~79分之间。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打分超过80分的被调查者只占10%左右。
  


  不少被调查者对闲和忙的关系有独特见解,有位调查者说,“闲与忙是相对概念。中国人目前大都不希望,也不愿闲。物质上的小康可指日达到,心理上的小康则要很久才能达到。”
  总体说来,从休闲观念上来看,中国人容易将休闲问题简单化。有的对自己的休闲活动并没有主动规划。可见,一部分中国人有“休”,但并没有获得“闲”的心态。工作现在基本上只是谋生手段,从中获取的乐趣也是受到限制的乐趣,而非是将工作和休闲全面融合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乐趣。休闲时间是目前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乐观的一个硬性指标,人们的休闲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休闲支出方面,中国人在城乡方面差距甚大,在城镇内部也存在分层情况,与休闲专家戈比提出的休闲支出要占1/3的比例相比,仍有很大距离,统计下来只有65分。中国人的休闲方式总体上仍很单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调。精神生活方面,国人的休闲方式的空间相当匮乏,离发达的休闲文明尚有很大差距。
  目前,人们仍习惯于将休闲方式作为休息的一种工具,作为精力得以恢复重新投入工作状态的一种手段。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休闲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唯有洞悉了休闲在文明中的地位,才能真正感受到休闲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人来说,如何在休息质量提高后提升自己的闲适心态,丰富休闲内容,体会工作和休闲相融合的乐趣,是中国是否真正进入休闲时代的重要指标。
  
  休闲经济不“休闲”
  陆 杰
  
  “休闲经济”已越来越不能“等闲”视之,“休闲产业”和“休闲制造业”也就更不能“休闲”了。
  
  中国跨入休闲经济时代门槛
  在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网上点击“休闲”一词,就会跳出1850万条相关网页。“休闲”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流行,还被媒体选入1989年以来中国最流行的20个新词。今天,它越来越成为从概念到现实的生活时尚。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1999年底就预测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未来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变化。2015—2020年,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
  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又开始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即所谓“黄金周”。中国公民现有们4天是法定休息日,1/3的时间都在休假。
  以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教授为首的“生活时间分配课题组”作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闲暇时间为6小时6分,与工作、个人生活必需、家务劳动等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和25%。从终生时间分配来看,工作时间仅占人生的1/10,生活必需时间几乎占一半,闲暇时间约占1/3。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休闲对于人们生活越来越重要的时代。
  有关研究说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会产生休闲旅游需求。2003年,中国已步入这个阶段。而包括旅游在内的更大范畴的休闲产业.规模更不可限量。如果说到2020年,西方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我国目前无疑已跨入休闲经济时代的门槛。
  
  未来七大产业之一
  随着世界步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应运而生。据预测,未来几年人们的休闲概念将发生本质变化,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重视,应运而生的休闲教育将占教育事业的极大份额,这为休闲产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预测,休闲、娱乐活动及旅游业将掀起下一轮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专门提供休闲的第三产业,201 5年左右将主导劳务市场。从现在到201 5年,新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可以让人们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有咨询机构把休闲业与海洋新兴产业、垃圾产业、养老业、体育产业、农业科技产业和配套產业等列为中国未来最具商机的七大产业。
  因最先倡导休闲文化、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而被称为“于休闲”的于光远先生,早在1993年就提出:“休闲产业的诞生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在他倡议下,1995年成立了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策划中心,成为我国最早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休闲的民间学术机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1996年就开始关注休闲理论研究,并提议建立休闲文化产业。他曾说,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确实很重要,必将推动休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并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拉动内需的新机遇。
  欧美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十分发达,也是“就业大户”。仅1990年的统计数据就表明,美国的休闲产业已处于国民生产总值第一的位置,消费总量近10000亿美元.约占全部消费开支的1/3。休闲产业的直接就业人员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占全部就业机会的1/4,间接就业甚至占到1/2。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3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范畴更广的休闲产业的市场和潜力无疑更为巨大。
  
  休闲制造业突飞猛进
  休闲产业庞大的市场和诱人的商 机直接促进了休闲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仅2004年全球户外休闲用品的交易额就高达320亿美元,国内达4.8亿元人民币。2001年以来,我国户外休闲家具及用品的出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4年达到24.8亿美元,同比增长历史性突破达到37.6%。在出口的户外家具及用品中,帐篷出口金额约占全球3/4,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帐篷生产国和出口国。2003年我国庭院用伞出口额已达1.7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42.5%,位居全球第一。
  虽然我国休闲制造业发展迅猛,但还远未成为休闲业制造强国,国内生产企业刚由低价取胜阶段跨入以质取胜的精益生产阶段,无论品质品种、设计理念、营销方式与渠道,与国际品牌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既然“休闲经济”已越来越不能“等闲”视之,“休闲产业”和“休闲制造业”也就更不能“休闲”了。
  
  我们为何要学会休闲
  马惠娣
  
  罗素说,能否聪明地休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
  在西方,休闲教育是一门人生必修课,早在一百年前它就被规定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条重要原则,而且几乎是终生教育。
  休闲教育就是教人从小就学会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学会欣赏生命和生活,学会各种形式的创造,学会对价值的判断,学会选择和规避问题的方法,学会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各种技能,促进人在“成为人”过程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使整个人生充实、快乐且富有意义。
  英文“休闲”一词,间接来源于希腊语,意为休闲和教育,主要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这表明了“休闲”一词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这种精华涵义以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为前提,至今还存在,并将有社会价值的娱乐区别于其他娱乐。
  在中国汉字中,“休”有“吉庆、欢乐”之意,“人倚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活动得以充分进行,人与自然浑然一体。“闲”,除了表达时间的一种状态外,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也有限制、约束之意。“闲”通“娴”,有娴静、思想纯洁与宁静的意思。同时也表明“闲”并非可“为所欲为”,也不是可以随意打发的。从词义的组合看,表明了“休”和“闲”所特有的精神底蕴,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
  中国人的休闲价值观讲求“体静心闲”、“宁静致远”。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如此境界,使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有机交融。
  老子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老子》)意思是说,人的心灵要保持清净,而不要旁骛太多,没了章法和智慧。于光远先生进一步解释说:“人一忙就容易乱,头脑不清醒;人一忙也容易烦,心情不能平和:人一忙就容易肤浅,不能研究问题,不能冷静认真思考;人一忙就容易只顾眼前,不能高瞻远瞩。忙得没有主见,忙得没有远见。”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与休闲有密切关联。
  亚里士多德说,“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他举例说,“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有闲暇的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阿基米德在洗浴时诞生了发现杠杆支点原理的灵感。牛顿在伦敦发生瘟疫期间,被迫回乡下家里赋闲,也正是这段,舌淡的生活,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家费曼早年喜欢敲手鼓,中年开始习画,培育了他欣赏科学研究过程的素养。数学家外尔说: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是在独处中使他们”天才的翅膀生长出绚烂多姿的羽毛”。
  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健康地利用闲暇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利用得好,你就拥有了比别人多的能力。爱因斯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差异在于闲暇。
  懂得休闲是一种人生智慧。休闲的核心在于“休”,能否聪明地用“闲”,关键在于我们对“休闲”价值是否有正确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休闲观,才能有效地开发“闲暇时间”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源与财富。罗素说,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
  开发闲暇时间是发达国家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由于人们认识到“休”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闲暇时间的合理支配与利用便成为西方社会普遍接受的生活原则。西方思想家认为,开发休闲实际就是积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就是对人的教育与教养的投资。这种资本的投资越早越好,回报率越高。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从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角度丰富了“休”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创立了参加志愿者活动、捐助活动、慈善活动、环保、食素.爱动物、反战求和平等形式,鼓励人们把自我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借以营造充满温馨、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
  
  休闲在富裕的时间与贫困的文化之间——访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研究会会长王雅林
  盈 竹
  
  《小康》:有人认为,中国只有休闲时间,没有休闲文化,您认同吗?
  王雅林:我国实行“双休日”后,每年有114個假日,休闲时间比较充裕,但在时间的利用质量,如休闲结构的合理性、内容充实程度、利用能力、有效开发个人精神生活方面,相对来说不足。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缺少”休闲文化。
  《小康》:是否休闲时间越多越好?
  王雅栋从我国来看,并不是休闲时间越多越好,而是最适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这个时间被充分利用了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我国对休闲时间的利用率不高。20世纪90年代末调查表明,城市居民18~65岁的人群中,实际拥有的休闲时间超过劳动时间,一年超过500个小时。主要原因是,这些年我国失业及下岗人员增加,还有一部分离退休人员,一些工厂按照<劳动法)提前解除劳动关系。我国成年人中有很大比例属于以上这些状况(约占30%)。但下岗者,失业者被迫休闲并不能真正转化为有意义的休闲,它既没转化为劳动效益,也没转化为休闲效益。被迫休闲常常表现为闲置而不是真正的休闲。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休闲时间越多越好。
  未来人们的劳动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休闲时间所占有的绝对量也会增加。但完全没有劳动时间不可能。劳动和休闲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有弹性,休闲时间随之增加。当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使人们有条件把劳动变成一种乐生而非谋生手段时,人们的劳动时间就休闲化了。在知识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休闲时间进一步增加,同时两者间的关系将模糊化、弹性化、即时化。
  《小康》:性别对个人的休闲状况 有无影响?
  王雅栋我做过调查,中国女性仍是高就业的情况,还要按传统分工模式承担更多家务,一周之内比男性多14个小时。就目前来看,男女享受的休闲时间还有一定区别,女性低于男性。其中,工作日之间相差不到半小时(26分钟),休息日男性休闲时间比女性多1.5小时。从调查状况来说,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男女之间差距在缩小,但差别还存在。
  《小康》:不同职业对休闲时间和休闲方式有什么具体影响?哪个阶层的职业休闲时间最少?
  王雅林:考察不同职业是否享受到同样的休闲益处,主要是把双休制作为考察指标,分析是否所有劳动者都享受到其好处。我国实行双休制后,部分职业群体休闲时间占有量偏少,并未受益,如个体劳动者。民营与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三资企业人员及自由劳动者。另外,在传统服务领域中,就业人员的休闲时间也少。
  《小康》:中国在未来20年内,休闲和工作两者是截然分開,还是会融合?
  王雅栋自然经济时代,休闲和工作不分开,生产方式就是生活方式;到传统工业时代,劳动和休闲截然分开;到后工业时代,两者又逐渐走向融合和模糊化。
  中国未来20年,从事知识劳动的人要大大增加,后工业时代的休闲和工作方式在中国也会出现,即工作和休闲逐渐融合的人口比今天要大大增加。
  目前,后现代的某些时间特点在中国某些阶层已出现,比方说从事智力劳动的,他们的工作和休闲时间已经弹性化甚或模糊化了。
  《小康》:您认为,中国的休闲时代是否已到来?这个标准如何界定?
  王雅林:中国现在还不是休闲时代,未来20年也不太可能出现。休闲时代同“后工业化”时代相联系。进入休闲时代有几个指标:首先,休闲产业的产值要占总产值的50%以上;其次,休闲产业及相关产业人口要占到50%以上,这是两个硬指标。另外,也要有软性指标,如休闲文化、对休闲的有效需求、对休闲时间的利用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现在离休闲时代还比较远。
  但我们必须重视对休闲的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的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概念和更深层次的生活方式的概念,休闲是未来生活方式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中国未来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过程。
其他文献
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导致了官和民对立的状态,在强权和弱势的较量之中,在斗与不斗的选择之间,正邪善恶终难逃历史的裁断。  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在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州有一位名叫窦娥的女子,其父因家贫将她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不久她的丈夫也害病死去,留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当地流氓张驴儿,企图胁迫窦娥跟他成亲,被窦娥严辞拒绝。怀恨在心的张驴儿于是计划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不料
期刊
纪连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寻梦者。他一面在现实地生活着,另一方面又在尽力挣脱现实,追寻梦中的理想境界,实现精神的自由。他曾这样形容自己创作的感受:“水墨是幻化的艺术,在水与墨的交融中聚散分合,变化中产生形象,幻化的笔墨充满了偶然性的气韵,带来创造的快感。幻化的自然正是我心象幻化的一部分,幻化是对新生命形象意蕴的阐释,它引导我们发现未知。水墨的语言是充满悟性与灵性的,水墨的精神即是人格的精神。
期刊
2006年4月29日,德隆案主案在武汉一审宣判,德隆总裁唐万新被判有期徒刑8年,处40万元罚款;德隆系三核心企业被罚款103亿元。这起被称为建国以来最大的金融证券案终于画上了一个不规则的句号。然而,风欲止而树难静,德隆的“弱冠早逝”,终是带来太多的感叹,留下太多的疑问,而释解这些疑问的意义已绝非局限于德隆本身。韦桂华的《一个人的企业——探寻颠覆德隆的标杆意义》给读者带来更多深刻的思考。  就规模而
期刊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将按照加入WTO规则,兑现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承诺,那么,全面开放金融业后,对中国的金融生态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而我们又将如何面对?  《小康》:金融业的开放,对我国金融生态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刘煜辉:WTO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包括外资机构将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中国开展人民币业务。同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银行技术、管理理念。风险意识等一系列的软、硬设施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
期刊
在作为“世界领带工厂”的嵊州市,那些与色彩和时尚毫不相干的东西常常为外界所忽略。但是,嵊州市一个叫“八郑”的普通村落最近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那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创造了惊人财富的中国村庄传奇不同,八郑村的故事是如此的平淡无奇,即使在浙江富裕村庄的排行榜上也无名无姓。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仅1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才7864元。然而这并不妨碍一大批思考和渴望改善中国“乡村治理”的有识
期刊
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这个视角分期,可将建国后实行的十个“五年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其教训有重大差别。    “一五”计划: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大教训    1955年3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一五”计划草案,并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颁布实施。同年7月,一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一五”计划。  主要由于缺乏经验,“一五”计划编制和执行方面
期刊
金融催生下的浦东新区,如果简单地依赖金融及相关政策,还有与土地的结合,浦东的“新”意就很难超越它的1990年代。中国,浦东几乎成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代名词。围绕“金融”中心的争夺,上海浦东和华南深港的“拉锯战”战事犹酣,而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又使浦东金融中心的长征中,多了一个强韧的新对手。  处在依托珠三角为腹地的港深经济和位居津京唐经济带出海前沿的滨海南北“夹击”中的浦东,在新一轮的市场
期刊
论题    28岁的赵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经营了一家中等规模的IT公司,事业小有成就,前几年从东城区搬到亚运村居住,但让赵伟越发感觉自己很压抑,时常萌动想逃离这座城市。“你会每天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强烈感受到大城市的弊病: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昂贵,劳资纠纷……”  同赵伟有同样的感受有很多人,深圳的刘静在谈起社会治安问题,一直心有余悸和心惊胆战。“外来的闲散人口太多,一些没有稳定的职业的人靠
期刊
金融生态正如自然生态一样,一旦受到污染而恶 化或者破坏,金融风险无疑将会入大,从而影响到金融这一被称为“经济国防”的安全。  从20世纪末开始,金融腐败及其治理问题连续数年成为全国“两会”提案的首选焦点,而金融风险甚至被提升到与国防战略同样的高度即所谓“经济国防”而加以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穆。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金融腐败和金融风险等金融问题与其说是源于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本身,不如说是金
期刊
艺术品是世界上最奢侈的消费品之一。2005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群雄逐鹿,拍卖纪录被不断刷新。同一件艺术品多次亮相,价格以几十甚至几百倍的涨幅上翻。虽然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尚未出现如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那样的天价,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就缺乏实力。以下依次是2005年拍卖价格最高的十件中国艺术品。    NO.1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器高16.5厘米,香港苏富比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