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肋片结构的涡轮静叶端壁气动和冷却特性的数值研究

来源 :工程热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tin65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SSTk-ω紊流模型的方法数值研究了带微肋片结构的静叶端壁的流动传热和冷却特性.数值预测研究的端壁气膜冷却效率与实验测量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计算分析了在燃气涡轮的静叶端壁设计微肋片结构及静叶上游槽缝冷却射流流量对静叶端壁流动性能和冷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叶栅通道的压力面侧引入微肋片结构可显著抑制横向次流对冷却射流的干涉作用,同时微肋片结构对冷却射流的引导作用使冷却射流在沿肋片之间区域朝下游迁移.叶栅压力面侧端壁和叶栅通道端壁的冷却效率都有显著提高.此外,由于微肋片结构对横向次流有明显的抑止作用而减小了端壁附近横向次流导致的气动损失,因此带微肋片结构的端壁具有比常规端壁更小的气动损失.
其他文献
具有优良封严性能和对转子的瞬时偏心涡动适应性很强的刷式密封在透平机械间隙流动控制中得到应用.论文实验和数值研究了迷宫密封和两种刷丝束与转子间隙c(0.7 mm、0.8 mm)的
对液滴在电场作用下的撞击及喷射行为的研究是静电喷雾冷却、原油脱水以及表面喷涂、微流控芯片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可视化实验观察了液滴在垂直电场下的撞击、喷射及
以NASA Rotor 37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自循环机匣处理内部的循环流量对转子性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通过调节自循环机匣的喷嘴喉部高度来实现对循环流量的调控.研究
本文在传统全钒液流电池交叉型流道和蛇型流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交错蛇型流道.基于全钒液流电池三维瞬态模型模拟结果,总结了新型交错蛇型流道与传统蛇型流道和交叉型流道对
某型轴流风扇采用经典的NACA65叶型,在设计工况下气动性能良好,但它的许可攻角范围较小,非设计工况性能下降明显.本文将叶型几何参数化方法、叶型气动性能的薄剪切层流动预测
微米级喉道局部阻力特性可能是影响石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渗流力学和多相微流体力学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采用微流控技术在硅片上加工出微通道,其中一条为直通道(水力直径
本文结合底面射流进一步强化蜂窝叶顶对高负荷涡轮平面叶栅间隙泄漏流动的控制,利用雷诺平均方法研究了间隙泄漏流动及气动损失.结果 表明:蜂窝底面射流能强化蜂窝叶顶对间隙
光场相机通过一次曝光能同时记录光场的辐射强度、位置及方向信息。本文利用单光场相机代替多相机系统记录三维流场图像,研究了一种基于光场成像理论的层析粒子图像测速(光场tomo-PIV)技术,用于三维流场3D-3C速度场的测量。在粒子场重建中,提出一种适用于光场相机的Multiplicative First Guess-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层析重建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
以某5.8 mm自动步枪身管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内弹道和传热学基本原理,运用一种热-化学方法,建立了三维瞬态身管传热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射击模式影响下的身管温度场.研究表
本研究采用了Realizable k-ε模型(RKE)对低速大尺寸压气机转子的叶尖泄漏流动进行模拟,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湍流模型修正思路,在湍动能输运方程中将旋转效应引入生成项,从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