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无过渡金属参与的烯烃的缩醛-吡啶化三组分反应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吡啶作为优势骨架存在于90种上市药物中.由于吡啶基团在药物研发中的广泛应用,亟需开发新方法构建具有该药效团的结构多样性的分子骨架.在过去十年中,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逐渐成为构建含吡啶的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强有力手段.虽然目前该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开发环境友好的、高效的合成方法仍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醛基是一种可以转化为醇、羧酸、烯烃等官能团的重要结构单元,它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结构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在烯烃上直接引入吡啶基团和醛基的方法报道较少.因此,本文报道了一种可见光诱导的氰基吡啶、乙醛酸缩醛、烯烃的三组分反应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烯烃的缩醛-吡啶化反应.通过对溶剂、光催化剂、碱的筛选,确定烯烃缩醛-吡啶化反应的最优条件为:氰基吡啶(0.2 mmol),烯烃(2.5 equiv.),乙醛酸缩醛(2.5 equiv.),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3 mol%)作为光催化剂,碳酸铯(2.0 equiv.)作为碱,二甲基亚砜(2 mL)作为溶剂,在室温、氮气条件下,455 nm蓝光照射24 h.底物拓展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多种取代4-氰基吡啶,2-氰基吡啶和二氰基苯.另一方面,烷基、卤素以及其他药效团取代的苯乙烯以及杂环烯烃都能适用于该反应,并以较高的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该方法还可以应用到雌酮、奥沙普秦、布洛芬等药物的后期修饰中.所得的缩醛-吡啶化产物可以通过水解反应高收率转化为醛基化合物.此外,该方法也可通过“一锅两步”的策略,直接合成醛基(酮基)-吡啶化合物.所得的醛类产物通过简便的反应就能转化为相应的羟甲基化产物、羧基化产物和端烯基化产物.机理研究表明,乙醛酸缩醛是4CzIPN的光氧化还原循环中的重要的淬灭剂.自由基捕捉实验和自由基钟实验等也进一步表明缩醛自由基参与该反应.此外,所合成的产物表现出抗肿瘤活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优于上市药物5-FU的抗淋巴瘤活性.综上,本文以4CzIPN为光催化剂、碳酸铯作碱,在蓝光照射下实现了一种无金属参与的烯烃缩醛化-吡啶化反应,结构多样的烯烃和氰基吡啶均能在该反应中兼容,以较高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该方法可应用于药物的后期修饰和多种官能团转换,为药物的结构修饰提供了环境友好的新方法.所合成的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为新药研发提供苗头化合物.“,”A general transition-metal-free photoinduced acetalation-pyridylation of alkenes using diethoxya-cetic acid and cyanopyridine was developed under mild conditions.By employing 4CzIPN as the photocatalyst and Cs2CO3 as the base,a diverse range of styrene derivatives and cyanopyridines worked well to give the desired products.The versatility of this method is highlighted by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functional groups and the late-stage modification of drugs.Im-portantly,some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showed good in vitro antitumor activity,indicating that this protocol is of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for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纳米催化在现代化学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在不同领域探索新型纳米催化剂引导技术革命以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及环境危机.要实现在原子水平上精确调控并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设计以开发高效的纳米催化剂,必须深入了解其中的基本物理化学理论,如活性中心的配位结构以及催化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规律等.然而,受当前表征技术和理论化学及合成方法学的限制,从复杂的纳米催化体系中剥离出真正的活性位并对其进行精确定向合成还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总结了影响纳米催化的因素,并重点阐述了开发电催化和光催化及热催化纳米
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是发展大势,新旧媒体之间全面互动互补互融,突出表现为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对促进整个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大有裨益.本文以全媒体时代为切入点,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现状,分析了优势融合不突出、体制机制不健全、团队使命感不强的融合发展问题,重点从发挥融合优势,多措并举渗透融合;建立健全机制,规范二者融合规则;优化团队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三个层面探讨了深度融合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的重要趋势,即借助信息技术优势丰富媒体渠道,实现不同媒体渠道的创新融合.在全新的媒体形态下,新闻采编工作也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媒体融合打破了原有的单一媒介传统形式,而是更加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理念,加强各个媒体的有机融合,逐步实现动态化转变,为新闻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那么,在媒体融合理念的引领下,新闻采编工作必然需要认清其产生的影响,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采编策略,以实现新闻媒体水平的提升,实现媒体融合下的跨越式发展.
由于耦合网络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真实的交通系统,学者们对其中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为了提高耦合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研究其结构对交通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两种网络耦合机制:选择度大节点进行耦合和选择度小节点进行耦合.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度小节点进行耦合,其网络通行能力最大.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与繁荣.舆论传播入口从“固态化”演变为“液态化”,推动民间舆论场日趋中心化.在社交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正在被社交媒体所影响,舆论话语权正在被社交媒体分流.迫切需要官方主流媒体改变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面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主流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推动官方媒体民间化、社交媒体主流化,进一步促进主流舆论民间化,民间舆论主流化,共同重构一个民主、开放、有序的新型舆论空间.
稳定氘同位素因其安全、易控制、廉价易得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探究有机反应机理和揭示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此外,氘标记药物也被称为重氢药、重药,即把药物分子上处于代谢位点的一个或多个碳氢键(C-H)用碳氘键(C-D)替代获得的新药,以延长药物代谢周期、减少进入血液前的代谢、减少有毒代谢物产生,从而降低给药剂量、提高安全性以及获得更佳的疗效.2017年4月,第一例氘代新药,氘代四苯喹嗪(海外商品名Austedo,国内商品名:安泰坦)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氘代新药市场被彻底激活.临床
含亚胺氮杂芳烃(如吡啶、喹啉等)是一大类结构多样的芳香杂环,广泛存在于生物活性分子、天然产物、药物、催化剂、配体及功能材料等分子结构中.因此,发展氮杂芳烃衍生物合成方法学一直备受化学家的关注.其中,利用氮杂芳烃缺电子性质直接驱动氮杂芳烃底物参与化学转换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为了克服氮杂芳烃拉电子能力较羰基弱所造成的底物活性低,从而实现温和条件下的广泛化学转换,化学家利用自由基的高反应活性,发展了基于可见光驱动光氧化还原催化策略的系列高效反应类型.其中,通过建立光氧化还原与手性氢键协同催化平台发
融媒体时代深刻改变着媒体形态,基于融合的视角推动传统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并逐步演变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在融媒体时代的要求下,新闻采编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在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寻求突破,已然成为新闻采编的重要课题.据此,在新闻采编的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适配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目标,更应围绕新闻采编的要求加以转变,提炼更丰富采编技巧,用以缓解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危机”,切实推动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打造更具时代特征和更加稳固的融媒体结构.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地市级媒体报道大型体育赛事,因记者无法抵达现场采访而陷入新闻生产困境.近年来,媒体融合改革发展成果逐渐显现,极大改变了地市级媒体新闻产品难以在传播范围上破圈的固有局面.2021年7月至11月,《大江晚报》充分利用已培育形成的新媒体平台,多媒体报道了在东京奥运会女子800米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的芜湖学子王春雨.让真正优质的新闻产品,突破一城一地的传播圈,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新闻内参是媒体直接面向党政机关领导部门传递的重要资料,是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更是发挥监管作用的有力方式.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的发展环境变得十分复杂,标题党、虚假信息大量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新闻内参的作用产生了影响.高校教师作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才,其对于新闻内参的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新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直接决定着校内内参工作的开展质量.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环境下,立足于高校教师的角度之上,纵观新闻内参的发展之路,探讨新闻内参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更好的发挥新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