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星空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0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时代的一个夜晚在我的记忆中深刻而清晰:我站在一个池塘边上,那池塘位于河南省罗山县的一个村庄前,那是我祖辈生活的村庄。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们一起仰望着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中国刚刚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那是1970年4月24日,那年我7岁。
  那时距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已经13年了,距第一名宇航员飞出地球也有9年,而就在一个星期前,“阿波罗13号”飞船刚刚从险象环生的登月飞行中返回地球。
  但这些我当时都不知道,我看着那颗飞行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而与这些感受同样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腹中的饥饿。当时这个地区很贫穷,饥饿伴随着每一个孩子,而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脚上穿着鞋,站在旁边的小伙伴们大部分光着脚,有的小脚上冬天留下的冻疮还没好。在我的身后,村中破旧的茅草房中透出煤油灯昏暗的光,这个村子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通电。
  旁边的大人说,人造卫星和飞机可不一样,它是在地球之外飞。那时大气还没有被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星空璀璨,银河清晰可见,在我的感觉中,那满天的群星距离我们并不比那颗移动的小星星远多少,所以我觉得它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它在穿越那密集的星群时会撞上一颗。
  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了那颗人造卫星与其他星星的距离。那时我看了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那是当时中国流行的一套科普丛书,我看的是天文卷。从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在这之前我已经知道光一秒钟能够绕地球跑7圈半,而以这骇人的速度飞驰一年将跨越什么样的距离?我想象着光线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那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努力把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从那时起,我发现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在别人看来就是数字而已,而在我的大脑中却是形象化的,我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们,就像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直到今天,当150亿光年的宇宙半径和比夸克还小许多数量级的弦已经使人们麻木时,1光年和1纳米的概念仍能在我的心中产生栩栩如生的宏大图像,激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宗教般的震撼和敬畏。与没有这种感受的大多数人相比,我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这种感受,使我先成为一个“科幻迷”,进而成为科幻作家。
  就在我被光年所震撼的那一年,我的家乡附近发生了惨烈的“七五八”大洪水,在超过当时世界纪录的一天1005毫米降水量的大暴雨中,河南驻马店地区的58座中小型水坝先后大垮塌,在铺天盖地的洪水中,上万人遇难。洪水过后不久我又回了一趟老家,看到漫山遍野的灾民,当时有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
  就这样,人造卫星、饥饿、群星、煤油灯、银河、光年、洪灾……这些相距甚远的东西混杂纠结在一起,成为我早年的人生,也塑造了我今天的科幻小说。
  作为一个“科幻迷”出身的科幻作家,我写科幻小说的目的不是用它来隐喻和批判现实,我感觉科幻小说的最大魅力,就是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我一直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不是由吟诵诗人唱出来的,也不是作家写出来的,而是科学讲出来的。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只是这些伟大的故事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一般人难以读懂。生命从可复制的分子到智慧文明的30多亿年漫长的进化史,其曲折与浪漫,是任何神话和史诗无法比拟的;还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图景、量子力学诡异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讲述的神奇故事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只是想通过科幻小说,用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在那些世界中展现科学所揭示的大自然的诗意,讲述人与宇宙之间浪漫的传奇。
  但我不可能摆脱和逃离现实,就像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现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每个时代都给经历过它的人带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我也只能带着枷锁跳舞。在科幻小说中,人类往往被当作一个整体来描述,在《三体》这本书中,这个叫“人类”的整体面临灭顶之灾,他面对生存和死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无疑都是以我所经历过的现实为基础的。科幻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够提出某种世界设定,让现实中邪恶和黑暗的东西变成正义和光明的,反之亦然。这本书(以及它的后两部)就是在试图做这种事情,但不管现实被想象力如何扭曲,它总是还在那里。
  我一直认为,外星文明将是人类未来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其他的大变故,如气候变化和生态灾难,都有一定的过程和缓冲期,但人类与外星人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也许在一万年后,人类面对的星空仍然是空旷和寂静的;但也可能明天一觉醒来,如月球大小的外星飞船已经停泊在地球轨道上。外星文明的出现将使人类第一次面对一个“他者”,在此之前,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来没有外部的对应物的,这个“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
  人们面对宇宙所表现出来的天真和善良,显示出一种奇怪的矛盾:在地球上,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登上另一个大陆,用战争和瘟疫毁灭那里的同类的文明,却把温情脉脉的目光投向星空,认为如果有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它们也将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并且,人们将对不同生命形式的珍视和爱视为宇宙中理所当然的行为准则。
  我觉得事情应该反过来,让我们把对星空的善意转移到地球上的同类身上,建立起人类各种族和文明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但对于太阳系之外的星空,要永远睁大警惕的眼睛,也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太空中可能存在的“他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宇宙中弱不禁风的文明,这无疑是最负责任的做法。
  作为一个“科幻迷”,科幻小说塑造了我的生活和人生。科幻是全人类的文学,它描述的是地球人共同关心的事情,因而科幻小说应该是最容易被不同国度的读者所共同理解的文学类型。总有一天,人类会像科幻小说中那样,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而我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用等到外星人出现的那一刻。
  (达拉然摘自新浪网作者的博客,刘 宏图)
其他文献
拿破仑的一名士兵犯了法,被判处死刑。  行刑的前一天晚上,士兵的母亲找到拿破仑,恳求拿破仑宽恕自己的儿子,放他一条生路。  “亲爱的母亲,您儿子犯下的罪行不值得宽恕。”  “这我知道,”这位母亲说,“如果值得的话,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恕,真正的宽恕是没有仇恨、没有制裁的度量。”  拿破仑听了,下令免除该士兵的死刑,改判流放。
期刊
在埃莉诺·布莱克的81岁生日那天,一群鸟从窗户飞进了她的厨房。它们又大又脏又黑,几乎有猫那么大,比她想象中的鸟要大得多。它们的恶臭、它们的鸣叫、它们疯狂扑腾的翅膀让她觉得呼吸困难。  她坐下来吃了颗消水肿的药片,然后拿起电话,按下自动接通她儿子的按钮,他是个医生。  “伯纳德,”她说,“屋里有群乌鸦。”  “才早上5点,妈。”  “是吗?对不起,这里是7点。我忘了。但真的有乌鸦在厨房里飞。”  “
期刊
小时候看月亮,总觉得月亮神秘而美丽,于是仰头去追,可是我越追,月亮越是躲开我。母亲见了,对我说:“孩子,为什么要去追呢?如果你一心赶路,月亮自然会跟着你。”  一天,我赶夜路回家,突然想起了母亲的那句话,于是回头看了一眼天上的月亮,发现月亮果然一路跟在我的身后。  长大后,我从这件事上悟出了一些道理:如果把月亮比作一份荣耀,那么我们越是想着荣耀,越是贪婪地去追逐荣耀,荣耀反而会远离我们。如果我们能
期刊
捷克总统泽曼到中国访问,在捷克驻华大使馆接受记者采访。一见记者,泽曼先做自我介绍:“我是捷克总统,临时的。”记者们都笑了,气氛也轻松起来。  总统先生的诙谐,其实倒是大实话,天下做官的,有哪一个不是临时的?别说做官,连我们做人也都是临时的呢——就这一辈子,做完就走人。看有人做官做得那么狠,看有人做人那么用尽心机,就好像他们做官做人都有一万年好做似的。说穿了怕要扫人兴,在这世上,我们个个都是临时工呢
期刊
懒人改变世界,是这样吗?从改变生活的发明看,似乎有道理:懒人们在不断提供更加简易的解决方案。比如,想交流点什么,却又懒得跑过千山万水去聊天,所以琢磨出了邮政系统;再到后来,连鸡毛信都不想去寄的贝尔发明了电话这种沟通“神器”;而约30年前出现的手机,则让人们躺在床上或者在公园里晒着太阳都能和想找的人交流无阻。  从信封、邮票到电话、手机,这只是懒人改变世界的一个缩影,在更大的维度上,大家可以发现生活
期刊
我现在不知道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食凉则泻,啖热则淤;覆薄则寒,盖厚则燥;放言则音渺,耳语则声高;迎来则厌,送往则念……总之是不能折中,不能守恒,既拿不起也放不下,一切都是失措状态。心想,或是年老的缘故。  晚上入眠,似睡似醒,睡而多梦,即便醒而中断,只要再睡,梦境也能接续。在梦中,往日的事与今日的事交织在一起,就像刚刚发生;逝者与生者杂然相处,能够毫无隔阂地交谈,关系亲密,其乐融融;亲者和仇者也能
期刊
一生一定要去一次人迹罕至的深山和旷野,  一生一定要看一次宇宙深处的星云和星系。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后土之盛会让我们对生命和生命所依存的宇宙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2016年将迎来英仙座流星雨的小爆发,8月12日晚上,如果观测条件理想,你每小时可以看见将近150颗流星!在峰值之前大约7小时,可能会出现另一个天文活动高潮!  届时,我们将深入中国最美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欣赏这一天文盛宴!
期刊
7年前,黄小勇的儿子因病离世,黄小勇忍痛向82岁的老母亲隐瞒了儿子的死讯。  7年来,他只能以一个又一个谎言,面对日夜挂念孙子的老母亲。  7年后,黄小勇推着久违的轮椅,轮椅上坐着他“招聘”来扮演已故儿子的志愿者,忐忑地向老母亲走去……这是许多人共同编织的美丽谎言,它架起了一道跨越生死的亲情之桥。  7岁那年,黄小勇的儿子黄舸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为了对曾经帮助、鼓励过自己的人们道
期刊
去年年底,一位大哥对我说,他的好朋友L女士最近想上湖畔大学,希望我能帮忙推荐。  通常来说,被推荐到湖畔大学的学员都有非常出众的履历,比如:常青藤名校毕业,曾就职于世界顶尖企业,参与过很牛的项目,取得过一些创新性成就,等等。而L女士的简历只有半页纸,上面记录了她目前的投资情况,没有学历,也没有工作经历。  我打电话详细询问了湖畔大学招生处,了解到正是因为L女士的履历太平淡,没有任何过人之处,所以最
期刊
驴看到一家一家的驴被卖了,换来了三轮摩托。一辆辆摩托车在路上飞驰,驴车追不上。摩托车和驴车一起出村,摩托车跑到老城办完事回来,驴车还慢悠悠地走在半道上。    来村里推广摩托车的人说:“你们的好时光都让驴和驴车耽搁了,驴车多慢啊,一小时才走4公里。摩托车一小时跑40公里,快10倍。你们一辈子坐驴车浪费掉的时间,加起来要多干多少事情。你们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就说去地里干活吧,假如地离家4公里,坐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