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记者握手,
记者为贾主席等领导拍照
2010年3月13月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上午11时许,记者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自信满满地从人民大会堂二楼来到三楼的澳门厅,与澳门同仁一起拟采访刚刚在全国政协大会上被选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等待一段时间后记者如愿以偿,何主席来到澳门迎客厅接见澳门新闻界友人、记者,并与大家一一握手、拥抱 ……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时针已指向12点20分,记者相约在大会堂一楼东大厅见一朋友,担心时间拖长过点失信。因此,采访完何厚铧副主席后,转身立即乘电梯到一层,出电梯定睛一瞧,嗬!通往东大厅的河北厅大门开启,只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在中办、国办及全国人大、政协办公厅等相关领导同志陪同下,满面笑容、神采奕奕地健步来到设在这里的人民网直播间看望工作人员。无巧不成书,真是有美梦就能成真的事吗?没有时间多想,记者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贾主席身边,“贾主席好!”,“你好,你好!”说着说着贾主席伸出了右手,记者荣幸地与贾主席、王刚副主席等领导握了手。随后便举起相机对着贾主席等领导同志一阵狂拍。同时,记者瞬间察觉到,一旁几位——个子挺高,着黑色西服扎着领带的人——中央警卫局的警员看着记者发愣,难道是领导的老朋友?还是中南海的常客、摄影师?欲拦又止;三四名手持相机的同仁也一时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一位熟识的同仁在我耳旁叨咕着:“还是您有道啊!”当得到记者否定地回答后他说:“你这老记比我们‘牛’多了,不仅采访到了国家领导人,而且,还受到了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记者能在这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享受到这样的高规格政治礼遇实属不易,它不是‘无冕之王’的共同拥有,您就偷着乐去吧!”
一阵欢声笑语过后,人民网两位女记者不约而同地喊着:“贾主席,咱们合张影吧……”闻讯人民网工作人员的邀请,看望结束将回程的贾庆林主席等领导同志二话没说,在人民网直播间外停下了脚步。人民网直播间的工作人员们立刻簇拥到首长身旁有蹲有站地主动排列好。这时,咔嚓,咔嚓——记者索尼D300型的相机快门声响个不停,快速度、高质量地为贾主席、王副主席与人民网的部分同志们留下了这一难忘的瞬间影像。
事后,记者自感甚幸——能在新闻记者生涯中,首次成为了名单之外的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
政协副秘书长王胜洪表扬记者
问题提得好
就在领导与人民网工作人员在直播间座谈的空当儿,记者突然看见全国政协第二次记者会主持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王胜洪,并打了个招呼。王副秘书长说:“那次记者会你给厉无畏副主席提的问题,说的是国有企业多年来取得辉煌业绩反而遭批评、质疑的事……”记者赶忙回话:“对,对对,秘书长记忆力太棒了!”“如我没记错的话,你那天的提问是唯一一家杂志社的记者,不错,说得挺好的。”记者不胜感激地回答说:“谢谢王秘书长对老记者的关照……”《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吴齐强为我和王副秘书长留下了一张不寻常的合影。
外交部长杨洁篪为《企业文明》记者“开小灶”
3月6日,记者接到短信:3月7日(星期日)10:00~11:30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欢迎中外记者按时参加。
3月7日一大早,记者便按通知要求提前驱车赶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外长记者招待会。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宽敞明亮,它是国家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由于近年来采访“两会”的外国和港、澳、台记者越来越多,为了方便记者采访,今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和记者会一改往年贯例一律到金色大厅举行。从这样一个小小的侧面,也真切地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心态与自信的举止。
上午9时,尽管距离外长记者会还有1个多小时,可是金色大厅里却已经座无虚席了,还有不少记者站着等待记者会的召开。
上午10点,外长记者会主持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曹卫洲,国务院新闻办发言人马朝旭等陪同杨外长准时进入金色大厅。
随后,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杨外长先后回答了中外14家媒体提出的各种问题:像头10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工作亮点问题;中俄、中日、中美、中欧、中阿、中非、中韩关系及人权问题;伊核朝核、六方会谈的事;从哥本哈根会议到上海世博会;从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到外长个人的身体状况;等等。面对各路记者或严肃、或刁钻、或机巧、或尖锐、或平和的提问,杨外长一展他睿智真诚、有问必答、挥洒自如、诙谐幽默、妙语连珠、滴水不漏、纵横捭阖的风格,不怕复杂,不避敏感,使整场记者会热烈活跃、热点纷呈,使在场的中外记者享受到了一场难得的“新闻盛宴”。
上午11时58分,主持人曹卫洲说:“谢谢杨部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记者会到此结束,祝大家在大会期间的采访顺利成功。再见!”
记者会原定90分钟,又延长了近半个小时,即使这样,很多记者准备的提问还是没排上号。当主持人宣布结束的话音刚落,坐在中区前二排右一座的《企业文明》记者迅速起身,来到即将离席的杨洁篪外长面前,来个后发制人补抢提问:“杨外长,就您经济外交的经验,能否给遍布全球的国有企业就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指路?”杨外长简要地回答说:“这个问题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呀,我想关键就是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增强随机应变能力,按世界市场上的经济规律去办,不能单纯地为了‘快而快’、‘转而转’吧。”
“谢谢杨外长!”
记者们越聚越多地拥向主席台前,围住杨外长继续发问。
这时主持人曹卫洲见状不妙,与着黑色西服扎领带的同志们连忙靠上去出手“解围”。
(责任编辑:李直)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记者握手,
记者为贾主席等领导拍照
2010年3月13月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上午11时许,记者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自信满满地从人民大会堂二楼来到三楼的澳门厅,与澳门同仁一起拟采访刚刚在全国政协大会上被选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等待一段时间后记者如愿以偿,何主席来到澳门迎客厅接见澳门新闻界友人、记者,并与大家一一握手、拥抱 ……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时针已指向12点20分,记者相约在大会堂一楼东大厅见一朋友,担心时间拖长过点失信。因此,采访完何厚铧副主席后,转身立即乘电梯到一层,出电梯定睛一瞧,嗬!通往东大厅的河北厅大门开启,只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在中办、国办及全国人大、政协办公厅等相关领导同志陪同下,满面笑容、神采奕奕地健步来到设在这里的人民网直播间看望工作人员。无巧不成书,真是有美梦就能成真的事吗?没有时间多想,记者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贾主席身边,“贾主席好!”,“你好,你好!”说着说着贾主席伸出了右手,记者荣幸地与贾主席、王刚副主席等领导握了手。随后便举起相机对着贾主席等领导同志一阵狂拍。同时,记者瞬间察觉到,一旁几位——个子挺高,着黑色西服扎着领带的人——中央警卫局的警员看着记者发愣,难道是领导的老朋友?还是中南海的常客、摄影师?欲拦又止;三四名手持相机的同仁也一时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一位熟识的同仁在我耳旁叨咕着:“还是您有道啊!”当得到记者否定地回答后他说:“你这老记比我们‘牛’多了,不仅采访到了国家领导人,而且,还受到了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记者能在这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享受到这样的高规格政治礼遇实属不易,它不是‘无冕之王’的共同拥有,您就偷着乐去吧!”
一阵欢声笑语过后,人民网两位女记者不约而同地喊着:“贾主席,咱们合张影吧……”闻讯人民网工作人员的邀请,看望结束将回程的贾庆林主席等领导同志二话没说,在人民网直播间外停下了脚步。人民网直播间的工作人员们立刻簇拥到首长身旁有蹲有站地主动排列好。这时,咔嚓,咔嚓——记者索尼D300型的相机快门声响个不停,快速度、高质量地为贾主席、王副主席与人民网的部分同志们留下了这一难忘的瞬间影像。
事后,记者自感甚幸——能在新闻记者生涯中,首次成为了名单之外的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
政协副秘书长王胜洪表扬记者
问题提得好
就在领导与人民网工作人员在直播间座谈的空当儿,记者突然看见全国政协第二次记者会主持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王胜洪,并打了个招呼。王副秘书长说:“那次记者会你给厉无畏副主席提的问题,说的是国有企业多年来取得辉煌业绩反而遭批评、质疑的事……”记者赶忙回话:“对,对对,秘书长记忆力太棒了!”“如我没记错的话,你那天的提问是唯一一家杂志社的记者,不错,说得挺好的。”记者不胜感激地回答说:“谢谢王秘书长对老记者的关照……”《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吴齐强为我和王副秘书长留下了一张不寻常的合影。
外交部长杨洁篪为《企业文明》记者“开小灶”
3月6日,记者接到短信:3月7日(星期日)10:00~11:30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欢迎中外记者按时参加。
3月7日一大早,记者便按通知要求提前驱车赶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外长记者招待会。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宽敞明亮,它是国家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由于近年来采访“两会”的外国和港、澳、台记者越来越多,为了方便记者采访,今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和记者会一改往年贯例一律到金色大厅举行。从这样一个小小的侧面,也真切地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心态与自信的举止。
上午9时,尽管距离外长记者会还有1个多小时,可是金色大厅里却已经座无虚席了,还有不少记者站着等待记者会的召开。
上午10点,外长记者会主持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曹卫洲,国务院新闻办发言人马朝旭等陪同杨外长准时进入金色大厅。
随后,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杨外长先后回答了中外14家媒体提出的各种问题:像头10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工作亮点问题;中俄、中日、中美、中欧、中阿、中非、中韩关系及人权问题;伊核朝核、六方会谈的事;从哥本哈根会议到上海世博会;从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到外长个人的身体状况;等等。面对各路记者或严肃、或刁钻、或机巧、或尖锐、或平和的提问,杨外长一展他睿智真诚、有问必答、挥洒自如、诙谐幽默、妙语连珠、滴水不漏、纵横捭阖的风格,不怕复杂,不避敏感,使整场记者会热烈活跃、热点纷呈,使在场的中外记者享受到了一场难得的“新闻盛宴”。
上午11时58分,主持人曹卫洲说:“谢谢杨部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记者会到此结束,祝大家在大会期间的采访顺利成功。再见!”
记者会原定90分钟,又延长了近半个小时,即使这样,很多记者准备的提问还是没排上号。当主持人宣布结束的话音刚落,坐在中区前二排右一座的《企业文明》记者迅速起身,来到即将离席的杨洁篪外长面前,来个后发制人补抢提问:“杨外长,就您经济外交的经验,能否给遍布全球的国有企业就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指路?”杨外长简要地回答说:“这个问题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呀,我想关键就是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增强随机应变能力,按世界市场上的经济规律去办,不能单纯地为了‘快而快’、‘转而转’吧。”
“谢谢杨外长!”
记者们越聚越多地拥向主席台前,围住杨外长继续发问。
这时主持人曹卫洲见状不妙,与着黑色西服扎领带的同志们连忙靠上去出手“解围”。
(责任编辑: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