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手术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来源 :颈腰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无神经脊髓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传统后路手术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出血量多,损伤大,甚至遗留慢性疼痛[1,2].近年来,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和微创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minimal invasive Wiltse pedicle screw fixation,MWPSF)逐渐替代了传统开放置钉术[3,4] ,但目前关于这三种置钉手术的疗效比较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传统入路置钉、PPSF和MWPSF 技术治疗胸腰段 AO 分型A3型椎体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其他文献
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于肩关节囊、肌腱、韧带及滑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损伤性炎症,是常见的肩关节疼痛性疾病[1].肩关节周围炎在40~60岁人群中发病率为2% ~5% [2] ,多见于女性,患者多有长期伏案工作史,并且缺乏适度的体育锻炼.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肩关节周围炎通常起病缓慢,病程多在1 ~3 年,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疼痛逐渐增加,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逐渐减少.患病初期,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及束缚感;继而逐渐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加重,并夜间多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颈椎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1,2] ,一般将超过2 个以上节段颈脊髓受压的CSM称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 ) [3-4].本文通过按年龄分组,回顾性对比研究了老年与非老年MCSM患者采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探讨基于“5W2H”的自我管理联合脊柱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部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本院2019年5月~2020年9月收治的133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5 W2 H”的自我管理联合脊柱推拿干预,均干预1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目的 探讨MRI检测小关节腔积液(facet effusion,FE)的患病率及其与腰椎滑脱(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和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本市3个社区300例40~80岁中老年人群,所有患者均填写调查问卷,接受MRI和X线片检查,观察FE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平衡临床特征,观察FE与LBP和LS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中,109例检出FE,检出率36.33%.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
在脊柱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中,螺钉选择以万向螺钉为主[1].但该螺钉对椎体高度复位欠佳,难以完全矫正局部后凸,术后易出现迟发型后凸畸形.近年来,有学者设计出单平面钉,其无法在矢状面上活动,而冠状面上钉尾能左右摆动,术中安装连接棒的难度较小,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矫正效果[2].但目前,单平面钉用于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报道较为缺乏.本研究探讨了单平面钉在单纯胸腰椎骨折行微创经伤椎内固定中的疗效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针对Ⅲ期Kümmell病合并脊髓损伤者,临床常予以开放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年龄较大者术后康复慢.因此,需根据骨折实际情况选择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本院近年对部分无神经损伤的Ⅲ期 Kümmell病患者开展经皮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PVP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目前针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主要采取微创策略[1] ,本研究采用经皮置钉和Wiltse肌间隙入路置钉行短节段经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分组比较此2种术式的差异,报告如下:n1 资料与方法n1. 1 一般资料n选择2014年3月~2019年3月本科接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7 例,均不伴有脊髓损伤,无需行椎管内减压.按手术入路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24例)及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术后腹胀是由于手术操作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胃肠功能减弱,排便排气障碍,肠腔内气体积聚过多的症状,不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1].中医敷贴作为无创的穴位刺激疗法,在治疗肠梗阻、改善胃肠道功能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2,3].本研究拟将生姜敷脐用于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腹胀,旨在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 )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1] ,患者易发生进行性脊柱畸形和潜在的神经损害,是脊柱手术前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2].根据WHO标椎,DEXA是诊断OP的金标准,T值≤-2. 5 即可诊断为OP.然而,DEXA的腰椎测量感兴趣区包括椎体及其附件,易受腹主动脉钙化和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响,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3].为了更准确地获得椎体的骨密度,许多学者使用椎体CT值表示骨密度[4-6].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CT值评估骨密度的应用价值,以及CT值是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PELD)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已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主流术式[1] ,但术中需 C臂X线反复透视定位,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辐射[2].近年来,超声引导在脊柱外科手术领域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具有实时观察、无创、无辐射、准确率高、费用低等优势[3].目前关于 PELD 术中超声辅助C臂透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