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l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節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1节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课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产生的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学科都提倡主体性教学。所谓主体性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过程。按照主体性教学思想,本课尝试使用了探究式活动教学法,在课堂内外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片段对这节课进行赏析。
  课堂设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去调查三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包括有“农田生态系统”“武安山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冰溪河生态系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搜集并记录三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经过实地考察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填写实验调查报告。
  【赏析】
  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而高中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也具有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而不是呆板地来自于课本。同时使学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堂设计:追求实效,合理运用“课堂展示法”
  在课堂教学中,由课外的三个生态系统调查小组代表利用他们自己制作的PPT分别讲述他们的调查过程以及呈现他们调查到的各种生物。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分?各成分有何作用?各成分之间有何关系?然后课件展示出三个生态系统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调查比较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并讨论得出它们的作用和所属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赏析】
  课堂展示是新课堂教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也是现代课堂中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知识获取方式,同时也展示了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的展示才具有普遍性和思维深度。
  本节课通过小组代表的课堂展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培养了学生获取、筛选、处理课本以外信息的能力。学生展示成果之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课外实践调查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课堂设计:构建模型,实现主体性教学
  课件展示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查报告中,有常见的几种动植物,引出食物链的相关概念,让学生自己去构建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接着组织全班讨论其中几个同学所构建的食物关系,在讨论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然后再投影相应的食物网,并指出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远比我们列举出来的要复杂得多。
  【赏析】
  构建模型是科学研究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段,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依靠小组调查所获得的素材去构建模型,收获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以探索者的身份去主动获取知识。
  本课程以实地考察、深入生活为指导思想,通过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去探索冰溪河、武安山以及农田生态系统,把学生的“探究”行为延伸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讲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多渠道、多角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摆脱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背诵式学习等方式。在课堂上辅助以多媒体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分解,层层递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整堂课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思想。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一中)
  □责任编辑 马 丽
  E-mail:540223015@qq.com
其他文献
上海市教委近日发布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从而将“等第制”评价覆盖至整个小学阶段。“等第制”评价主要特征是不进行书面考试,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上海从2013年起在小学一、二年级实行。数据表明,“等第制”评价与学生学习状态呈显著正相关。  据介绍,“等第制”评价以上海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不同年级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
期刊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杜威先生说过:一盎司的经验胜过一吨理论。这既说明经验的重要性,也启示我们不妨先抛开理论,从数学教学实践的角度来探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问题。  课前思考  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离不开课堂观察。作为初中英语老师来说,学会并运用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本堂课是纳溪中学廖俊杰老师在初三英语复习研讨会上交流的一堂初中英语扩句写作课。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无法达到英语写作要求的基本词数时,通过扩句来达到规定的词数。我把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效性作为自己本次课堂观察的基本点。  观察记录及分析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并重,才能达到
期刊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它以评价标准的多维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应注重其激励功能等核心特点,反映了当前教育评价的缺陷:评价主体的消极被动,评价方式方法的单一,忽视评价结果的激励功能等等。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对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尤为重视。那么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如何进行多元评价,如何用这个支点来调整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活泼地
期刊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谐个性的人。引入课堂器乐教学是推进音乐课改的有效尝试。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巴乌器乐教学,以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  一、巴乌的特点  巴乌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主要流传于云南宏州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中,在当地主要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  1.巴乌(又称“把乌”),由一根竹管构成,外观古朴、柔美、典雅,一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紧扣新课标要求,从低学龄段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笔者以一年级上册、下册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结合“语文园地”中一个全新的栏目“字词句运用”,分析编者编辑意图,提出教学建议。  1.比较
期刊
作为由中小学一线教师成长为大学教授的李华平,堪称把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的一面旗帜。他成为大学教授后,仍不时深入中小学课堂进行教学理论反哺教学实践,执教的《老王》一课,就是用他主张的正道语文教学观打造的优秀教学范例。  【片段一】别径切入破解读  师:第一自然段从词句上来说,大家发现了什么毛病没有?  生: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地方重复了,本来就是作者坐着老王的三轮,老王本来就该蹬,可这里偏要阐述一句“
期刊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名单,认定2772所中小学校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抚州市8所学校名列其中。包括:临川第一中学、临川第二中学、抚州市第一中学、抚州市实验学校、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二小学、广昌县第二小学、金溪县仰山学校、南城县实验学校。  据了解,“示范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学校体育工作达到《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优秀标准,成效突出,且富有特色的学校。经遴选、审
期刊
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本质性的理解,引导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因而,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文本主旨的提炼和内化,这也是一节课教学的重心所在。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主旨呢?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提问学生:学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从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这样做简则简矣,可教学一旦变成枯燥的外加标签——为文本主旨的教学而走向机械问答,这样的课堂效益无疑是低下的,也是令人觉得乏味的。文本
期刊
《數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总目标由“两基”变为“四基”,其中增加的内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认为: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对于数学的体验和认知。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秒的概念,在体验1秒的基础上体验时间的长短,掌握秒和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秒是比分更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