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证券化下的风险隔离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y123tx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资产证券化虽然在我国起步晚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而要最终实现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必须真正建立起SPV的风险隔离机制。作为隔离其中最重要的发起人对SPV所带来的风险,真实销售制度是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我国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因此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和风险。
  关键词: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真实销售;风险隔离
  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它在我国是引导企业资产证券化最主要的方式。根据《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企业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等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可以看出,其本质就是以企业当前拥有的可期待权进行融资的过程。
  一、发起人与SPV之间的隔离方式——真实销售
  要想真正实现SPV与发起人之间的风险隔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基础资产的所有权完全转让给SPV,使基础资产与发起人之间完全隔离,这被称之为真实销售。
  (一)法律性质界定
  1.真实销售的法律性质
  实践中,基础资产的转让通常以买卖合同的形式来进行,其本质是基础资产所有权或者将来债权的转让,但同时应当注意到,债权转让的效力如要对抗债务人,应当自债务人接到通知时开始。同时,《管理规定》第23条也规定:“基础资产为债权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将债权转让事项通知债务人。”因此这给基础转让增加了负担,也使得资产证券化的成本升高。如果遇到债务人较多的情况时,可以参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第12条规定:“发起机构应在全国性媒体上发布公告,将通过设立特定目的信托转让信贷资产的事项,告知相关权利人。”将债务转让通知通过媒体来发布,但同时也需要最高法以司法解释等形式赋予其效力。
  2.专项计划的法律性质
  有学者认为:“專项资产管理计划由于不具有法律独立主体地位,故在我国不能有效实现风险隔离。”是一种“名信托、实委托”的做法。
  但笔者认为,如果以此种思路考虑专项计划的性质,那么设立此项制度便毫无意义可言。设立SPV的目的是起到风险隔离,如果彻底否定专项计划所承担的隔离作用,将会对资产证券化本身造成影响。因此,当前阶段将专项计划认定为“类SPC”模式更具有实践意义,赋予其法律上的实体地位,对于真实销售的有效性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二)真实销售与担保融资之间的区别
  区分担保融资和真实销售最主要的方式是看追索权的性质。追索权顾名思义就是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受让人对转让人所享有的一种付款请求权。在资产证券化中,就是SPV对发起人的追索权。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在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无法清偿时,发起人承担一定的保证责任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双方本质上是一种担保融资。反之,如果没有约定追索权,就可以认定为是真实销售。但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判断标准,如果发起人只是承担着一个合法性的瑕疵担保责任,而并不是针对基础资产本身进行担保,那么就不宜认定为担保融资。因此我们在区分担保融资和真实销售的区别时,应该着重注意追索权的性质本身,如果并不是针对基础资产本身进行担保,那么应当认定为是真实销售,以此来保证资产证券化的交易安全。
  二、我国真实销售的判断标准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真实销售判断标准在《管理规定》出台前并没有法律上的判断标准,直到2014年《管理规定》的出台,才真正从法律意义上对真实销售进行了界定。真实销售的认定标准散见于《管理规定》中,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条最为重要:
  第一,是《管理规定》第3条第2款规定:“前款规定的财产权利或者财产,其交易基础应当真实,交易对价应当公允,现金流应当持续、稳定。”不难看出,此款规定了真实销售应当包含3个要素,即:“交易基础真实”、“交易对价公允”、“现金流持续、稳定”。
  第二,是《管理规定》第9条规定:“原始权益人不得侵占、损害专项计划资产,并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和相关协议的规定或者约定移交基础资产……”这款规定比较抽象和模糊,但我们仔细分析还是能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法律规定真实销售的义务主体是发起人,作为发起人有义务将资产的所有权或者债权移交给SPV;其次,双方对于真实销售的方式有意思自治的权利,赋予了当事人选择适当的方式转移基础资产;最后,此条不仅限定了转让的依据,还要求发起人不得用不法行为损害专项计划资产,从而保障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
  第三,是《管理规定》第24条规定:“基础资产不得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者其他权利限制,但通过专项计划相关安排,在原始权益人向专项计划转移基础资产时能够解除相关担保负担和其他权利限制的除外。”这一条款很好地为真实销售和担保融资的区分提供了法律依据,要想真正实现真实销售的目的,在基础资产之上不得附加担保或者负担,以此保证完全的风险隔离。
  可以看出,《管理规定》对于真实销售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可谓是一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规定太过于笼统,法规单一,不够明确的弊端。
  三、完善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中真实销售的建议
  (一)进一步界定专项计划的法律性质
  实践中,通常有一种做法,就是由证券公司代替专项计划购买基础资产,并且将资产归入到证券公司的名下。但此种做法将带来新的法律风险:首先,此种由证券公司代持是否真的合法不够明确,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予以保障;其次,由于基础资产归入了证券公司的名下,如果一旦证券公司破产,就会导致基础资产再次被认定为破产财产,划入到证券公司的破产财产中,又将面临新的风险。因此,必须要明确专项计划的法律性质,赋予其法律上的实体地位,并且确保基础资产所有权或者债权的真实转让,才能确保真实销售的完成,进而隔离发起人对SPV的影响。   (二)制定完善的法律标准
  我国在认定真实销售的过程中,法官必须采用明确成文的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因此在制定法律标准时一定要明确具体,通过对追索权、控制权的明确界定来判断真实销售,得出结论。同时,由于我国《管理规定》针对真实销售的规定较为分散,且立法较为单一、层级不高,因此在今后的立法过程中,对真实销售还需不断完善,多层级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判定标准。
  (三)实践中应当根据相关权利减少担保融资的发生
  由于税务上的优惠等各种有利条件,使得在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时有发生担保融资的情况,甚至造成欺诈性转让的风险。为了规避融资担保所造成的不完全的风险隔离,因此有必要对融资担保和真实销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实践中,除了在上文中提到的最重要的根据追索权来认定,还可以结合回购权以及控制权进行综合认定。因此,通过分辨担保融资与真实销售,尽量减少担保融资的发生,确保基础资产的真实销售,维护交易的安全,保障投资人的利益。
  至于附加担保所带来的好处,《管理规定》也已经做出了妥协,要时刻记住时间点,即“在原始权益人向专项计划转移基础资产时”,要确保基础资产的完全转让,从而确保真实销售的完成。
  六、结语
  随着《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的出台,我国从立法上对真实销售制度初步进行了界定,可谓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真实销售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但其他环节也不可忽视,只有防微杜渐,每一环节规避风险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到风险隔离,确保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实现,让每个参与资产证券化的主体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徐博.《关于我国借鉴资产证券化SPV组织形式的探讨》.载《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12月第6期.
  [2]张红娟,孙英伟.《构建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隔离机制》,载《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5期.
  [3]隋平,李广新编著.《资产证券化融资实务操作指引》.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4]马丽莉.《浅析我国资产证券化之风险隔离机制》.载《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5]张小蕾.《浅议我国资产证券化中SPV的架构方案》.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11月第6期.
  [6]孙英伟.《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的构造》.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12月第6期.
  [7]王勇,赵金鑫.《特定目的信托模式: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可行选择》,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8]王京.《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应对措施》,载《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年11月第11期.
  [9]李健男.《美國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1期.
  [10]陈冰.《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月第6期.
  [11]张国平.《论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的特殊目的载体》,载《江海学刊》,2013年第6期。
  [12]束学岭,曹崇延.《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中破产隔离与真实销售研究》,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1期.
  [13]张文强,赵会玉:《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的构建》,载《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1月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2007年5月29日,因太湖蓝藻暴发,造成无锡市自来水水源地水质恶化。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环保法规的不完善,存在很大漏洞,致使有空子可钻,本文将谈谈我国目前水污染犯罪立法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对策,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污染;立法;缺陷  一、水污染的定义及其相关事件的背景资料  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者地下水等水
期刊
摘 要:由于对实用艺术作品的界定不同,导致存在不同的保护方式,有的采用《著作权法》保护,有的则采用《专利法》保护,且单一的方式很难使实用艺术作品得到全面的保护,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采用两种方式保护较为全面,但两种方式不代表是采用双重保护。  关键词:实用艺术品;实用艺术作品;外观设计;双重保护  一、实用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伯尔尼公约》中,实用艺术作品的表达works of applied
期刊
摘 要:羁押必要性审查,是修改后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灵川县检察院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认真履行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一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检察机关建议下被办案机关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固定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建议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配套机制,规范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办理工作。  关键词:检察机关;羁
期刊
摘 要:国务院颁发“水十条”,提出加强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作为推动治污减排的有效举措,被各级政府作为工作重点并在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加以运用。但实践中却存在配套立法缺乏针对性、机构设置缺乏衔接性、管理范围缺乏统一性、企业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弊端,鉴于此,在法律层面应从加强宣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立法及机构设置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以促进治污减排效益的发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对同一不动产即可设立抵押权,又可对该不动产进行出租。这两者本来是不会存在相互冲突的,但是两种权利设立时间上比较接近就会产生冲突。有可能先将不动产进行出租,再进行抵押。也有可能先将不动产进行抵押后,再出租给他人。对于这种情况,采取的一般规则是买卖不破除租赁,但也会有例外的情况。  关键词:不动产;抵押权;租赁权;冲突  一、不动产抵押权和租赁权的性质  (一)不动产抵押权  抵押权是最重要的
期刊
摘 要:婚内强奸,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客观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隐蔽的性暴力愈演愈烈。对于婚内强奸的法律定性问题,国内外仍存在较大分歧,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之中对于婚内强奸规制还存在很大空白,也因此引发了一定的问题,本文以相关案例出发,结合我国强奸罪相关法律规定拟对相关问题进行一定分析。  关键词:强奸罪;婚内强奸;性自由权;丈夫豁免  一、基本案  被告人王某某,男,1970年5月
期刊
摘 要:按照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侦查人员应当出庭作证,特别当辩护方提出存在刑讯逼供的问题时,侦查人员应该亲自出庭接受质证,而非仅仅提供书面"情况说明"。刑事诉讼过程中取而代之的是书面形式的“情况说明”大量出现并广泛使用。但是我国的八大类证据体系中,却没有“情况说明”这一类,因此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一直备受质疑。本文以“情况说明”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为切入,就构建和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提出建议,供实
期刊
摘 要:在医疗过失判定中,医疗水准说、“伯勒姆标准”、“执业群体接受的标准”、“信赖原则”及医疗常规说是认定医疗过失常用的四种评价标准。随着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对医疗过失进行判断时,无论采取四种标准中的哪一种,单以标准作为绝对标准都还不能对医疗过失进行正确的判断,医疗活动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正确全面的判断医疗过失还要结合医疗过失判定的辅助标准——综合考量因素。  关键词:医疗过失;辅助标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人口流动加大、户籍制度变革的背景下,盘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但是,我国盘查制度在程序设计和执行方面还存在问题,在我国盘查程序加入拦停使得该程序能应对更多情况。此外,盘查启动条件的放宽和为盘查过程的强制手段设置具体情境有利于我国盘查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盘查;行政执法;行政强制  一、盘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  (一)时代背景  盘查制度在我国的出现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线索少、案件发现难、案件查办难”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也对侦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叠彩区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的过程中,不断引入信息化技术,以信息引导侦查,开拓线索来源,提高科技侦破工作的水平,将侦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与科学信息化机构的创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现犯罪,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创新突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