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关系” 优化教学策略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浙江四地;小学;专题研讨;教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8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标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其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是关键点。  一、创设氛
【教学目标】  1.从名家描写动物叫声的语段入手,选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微素材,学习其写法并进行微练笔。  2.从微小的语段出发,减轻压力,降低难度,使学生对作文有信心。  3.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留意微素材,进行微练笔的方法。  4.引领学生领略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敏感度,为学习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动物叫声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选取微素材,进行微练笔
摘 要:新课程的落地,一线的体育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课例进行剖析,反思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展示;观摩;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7-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交流,确定自己亲身经历的难忘的“第一次”,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 通过修改文章,学习运用描写人物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法,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的经历、感受写具体。  3. 学习写好难忘的“第一次”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 “求真”:激活记忆,确定内容  1. 齐读课题,师板书:难忘的“第一次”。  2. 师:从出生到现在,你肯定有过许多的“第一次
近几年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学习策略”和“阅读策略”越来越多地被提及。那么,阅读教学中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呢?笔者以为,阅读就如同旅游,而教师就如同导游,要努力将文章的秘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渐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直至最终学会制定旅游攻略,尽享自助游的乐趣。  阅读教学中风景醉人之处何在?《课标》提出第三学段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
【摘 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基本上都以单元的形式为框架,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力量突破某一个重点;以思想内容为单元的则利于突破主题思想的教育,以知识项目为单元的则利于强化知识落实。以单元共性发现文本个性可以从主题思想、谋篇布局、表达方法、语言运用四个视点进行比较和梳理,并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关键词】单元共性 文本个性 把控策略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基本上都以单元的形式为框架。一个单
【教材分析】  《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的内容。该片段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的节选,主要写了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该文人物动作的描写极为细致、准确、生动,人物个性鲜明,语言富有很强的地方特点。该文教学,一是使学生在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育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接受教育过程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利用想象展现诗中描绘的情景,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体会作者融入的感情。根据不同类型的古诗,让学生进行不同的想象,能很好地促进对古诗的理解。    一、情景性想象    情景性想象指对古诗中所描绘的情形
习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范畴中的地位无可比拟。然观现今,学生习作弊病频现:或避而远之、望而生畏;或语汇贫乏、束手无策;或胡拼乱凑、瞎弄应付;或矫揉造作、模式写作。学生习作的重要性使笔者积极寻求习作教学策略优化之道,并总结出了开展习作教学的四“法”。  一、多读会读,重积累  学生要会习作,除了“留心周围事物”之外,还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因此,笔者非常注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鼓励学
周一贯老师曾经说过,浙派小语是有“教统”的。如不谈古代和近代浙江先贤们的贡献,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派小语的带头人而言,应首推袁微子先生。袁先生大半辈子从事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不仅为浙江培养了一大批的小语名师,还直接促成了浙派名师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袁先生吸取了陶行知、叶圣陶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教育思想,始终从“育人”的高度看待语文和语文教学,主张语文课必须坚持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