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与大地的吻痕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看到炊烟醉倒在夕阳里,奔走的脚步也会感受到大地的温暖。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少年的我离家出走,在渐渐荒芜的大草甸中,就像一叶枯草湮没于天地间,似乎只有脚步的移动还漾起一丝涟漪。当心里的怨气随着道路的遥远而消散,疲惫开始漫过身心,就在这时,与斜阳炊烟相遇。于是长长的风挟裹着落晖,洗去一身的乏累,将心绪也洇染得温柔而恬静。
  当时光的印迹泛黄在记忆里,秋天的大草甸依然在回望里飘摇,仿佛那片黑土地上,我的足迹还在,盈盈盛满着那一瞬间的感动。其实一生之中,我们的脚步跨越过千山万水,而回首间却似乎没有留下一个脚印。是路面太坚硬还是走得太匆匆?抑或是人太多脚步太拥挤,于重重叠叠间漫患了足痕?而有些路途,虽然短暂得像一首未唱完的歌,却是回味无穷,仿佛太多的心情都印刻在那里,任风雨起落,都不能抹平。
  原来一切都在于彼时彼刻的心情,就像我当年与夕阳炊烟相逢的刹那。
  在呼兰县城读初中时,班上有个男生,经常在没事的时候走遍大街小巷,就像每一处都有着他的眷恋。后来我便和他一起走,甚至小城周围的角落,呼兰河的每一段河岸,都曾留下我们的身影。后来我们都远离了故乡,常常想起当年的行走,过往里数不尽的流连。后来和那个男生相聚过一次,提起往事,他说,他知道以后会离开,只想让回忆里有能温暖梦境与世事凄凉的故土乡情。
  近三十年的光阴,关于故乡的回忆被生活的厚重压缩成偶尔的梦境,而那些旧梦里常常让我不忍离开的,是一座有着青砖围墙的院子。那是萧红故居,少年时的我经常走进长满花草的那座庭院,在风中寻找着当年那个小女孩的寂寞心事。看着故居中的那些老照片,看着那张浅浅笑着的脸,想象萧红以后走过的水阻山隔,她眷眷恋着的,依然是这个院子里留下的足迹。就像今天的我,重温着萧红故居中的一沙一石之细,一草一木之微,远远的呼兰河的涛声里,起伏着太多的往事与情怀。我的脚印重叠着萧红童年的足迹,也在我的心上镌下了只自知的怀念。
  不管何处何境,只要脚步伴随着心绪共同走过,就会将那种际遇中的种种记取,在日后想起时,能焐热许多生命的苍凉。
  以前看书时,第一次看到“步步生莲”这个词,顿时拍案叫绝,四个字蕴含着无尽的想象。一个女子如此静而美的走姿,那每一朵莲都是脚步与大地最生动的吻痕。依然记得那个初中时的男生,他现在依然在不停地走着,走过梦想中的荒芜与寂寞。他后来成为一个徒步走全国的人,在八九十年代徒步走全国的热潮退却后,他却默默地上路了,像一朵不引人注意的云悠然远去。这些年中,他的双脚抚摸过地图上太多的角落,生机盎然的江河流域,险峻横生的高山大脉,漫无生趣的无人区,所有天涯般遥远而亲切的所在,都是他脚步的期待。我曾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徒步笔记,还有拍摄的那些照片,才明白,愈是孤寂的人,内心也愈繁盛。我能想象,他的每一篇笔记,应该都是脚步与大地开出的花朵,芬芳着他自己的内心,也点染着读者的心境。步步生莲是女子的脚步开放在别人的眼中,而他,却是把脚步绽放在别人的心里。
  在那些所有走过的路中,能让你的双脚感觉到温暖的所在,都是开放在心中不败的花朵。脚会记得路的暖,而那些路,也会记得双脚的努力。
  有一个年轻的朋友,从小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左腿。她从七岁就开始了艰难的行走,她有着自己的坚持,从不坐轮椅,一年一年,她的双拐同身高一起增长。许多次,她拄着双拐走向离家很远的地方。或迎朝霞吐艳,或送落日熔金,或静看草原辽阔,或独对大河奔流,在不停地奔走中挥洒自己的情怀。我是在一个冬天的雪后,遇见这个女孩。在郊外的雪原上,我看到一行特殊的脚印,只有右脚的痕迹,还有两点圆圆的深坑儿。追寻而去,在冰冻的河边,看到她在洁白背景下的身影。当时她正用拐杖在雪地上写下一行字:冬季冻结了河流的形状,却冻结不了笑脸,冻结不了脚步的流淌。
  那雪地上的一行足迹印进了我的心里。就像熟悉了之后,我看到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直觉得自己的左腿还在,我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一直在向前迈进,跨越一片片美好,所以我的右腿要不停地跟上。
  回望来路苍茫,也许只有心绪停留过的地方,才会留下不灭的印迹。而在流年匆匆里,我们终将明白,脚步与大地的吻痕,其实是留在心底的种子,终有一日,开出丛丛簇簇的美丽。
  (编辑/杨逸)
其他文献
那年,当她背着母亲缝的花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时,最怕听到别人指着她这样说:“这是谁家丫头?”“她呀,就是老街十字路口修鞋女人家的……”  “修鞋女人”几个字,让她感觉那么刺耳。于是,每天放学,宁肯多绕两条街,也绝不肯路过母亲的修鞋摊。  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她只好走老街。母亲看到她,笑眯眯摸出几枚硬币说:“丫头,快去买个烤红薯!”她看看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
1995年,37岁的几米遇到了人生一个重大事件——罹患血癌。但凭借时美好世界的热爱和内心强大的力量,他最终战胜病魔,在生命的长河中逆流而上,成为台湾最著名的绘本作家。几米在自己的作品《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里写下这样的话:“落入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
2012年10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项代表最高文学成就的殊荣,长期以来都是全体中国人心中的一桩憾事,纵然是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林语堂这些顶级文学大师都与之擦肩而过。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是何等之幸!然而,作为首位获得此项顶级殊荣的中国作家莫言,却在获奖之后淡定得令人意外——他只是谦虚地寥寥数句:“拿到奖感到惊讶,因为觉得自己资历非常浅,现在有很多优秀作家,我排得相对靠后。我觉得没什么可庆
東汉末年,河北平乡人时苗奉命到安徽寿县任县令。赴任时,他既不骑马,也不坐轿,而是乘着一辆牛车前往。时苗在任期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敬仰和爱戴。一年以后,时苗卸任还乡时,他带来的那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犊,临行前,他把小牛犊交给了当地的老百姓,说:“我来时只有一头母牛,没有小牛,这头小牛生在寿县的土地上,是吃着寿县的草,喝着淮河的水长大的,它应该属于你们。”老百姓不肯接受,
唐朝刑部尚书李日知为人心地善良,做官脾气温和,被下属称为难得的“好领导”。  他在做地方官时,虽然治内年产不好,但也从不曾打人板子。做了刑部尚书之后,一次,一个令使竟然把他亲自交代的一件非常重要任务给忘记了,三天都没有办理。这使脾气一向温和的李日知也发怒了:机关的作风也太散漫了,如果大家都这么马马虎虎不作为的话,机关岂不成了养老院,这早晚得误事误国!于是,他想借机严肃纪律、整顿作风,使大家都能尽职
潘建华和妻子是一对令人羨慕的高学历夫妻,俩人一个是博士,一个是硕士,他们想在教育领域做出一番事业。当时社会上正兴起学历热、考证热,夫妻俩决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钱,于是成立了武汉华顺经纬公司,负责考前培训。  夫妻俩都是草根出身,算是白手起家。他们把家里所有的钱拿出来,注册公司、交租金、购买培训设备、请讲师。经过一阵折腾,总算是正式开张了。  然而真正做起来以后,夫妻俩感到困难重重。报名参加培训的
21岁的小练,正在厦门读中专。2012年10月底,他以肄业的方式,应聘去了浙江庆元一家木业工艺品厂上班。  按照他原来的想法,肄业肯定是拿不到毕业证了,因此也就断了念想,专心地在厂里上班。谁知事情出现了转机,11月,老师给小练打来了电话,称只要他能够回学校参加补考,拿到毕业证就不成问题。  放下电话,他兴冲冲地找到了车间主任,打算预支些工资,好用作回学校参加补考的费用。谁知,竟然遭到了对方的断然拒
公交车抵达一个站点,放学的孩子们蜂拥而上,一个纤弱的小女孩被挤到了车门边。“门夹着我的鞋了!”小女孩大声喊。  女司机闻声赶紧重新打开车门,离开驾驶座,匆匆赶过来,轻抚着小女孩的脚问:“痛不痛?”  “不痛。但是鞋子挤坏了。鞋子是妈妈新买的,挤坏了要被骂的,阿姨给我买双新鞋吧。”  女司机立即答应了。只要孩子的脚好着,没受伤,一双新鞋子简直就是安慰奖了。  在获知女儿公交车上出事了,妈妈神速地赶到
早年的李嘉诚在潮州北门街观海小学上学,后转至香港,因为父亲病故,家里经济拮据,李嘉诚离开了学校。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年方16岁的他便出来打工。  没有读多少书,找不到好的工作,先是在茶楼当伙计,后来在钟表店当学徒,李嘉诚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于是,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因为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学习,经常要到凌晨两三点以后才上床休息。长时间知识积累后李嘉诚便开始创业。  公司越做越大,需要的知识涉及面
记者丛桦在十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遇到一位使她久久放心不下的老太太。  老太太讲,她是二十三岁结的婚,新婚十八天后,丈夫便跟随大哥、二哥去了台湾,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她那时多年轻啊,是一朵开得正红的花儿。沉浸在新婚的喜庆、热烈和幸福中,还没有回过神,新郎就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离。开始,她觉得这没有什么,新郎的离去就如同出了一次门,很快就会回家的。  可是,慢慢的,她才明白自己走进这个家门,仿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