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来,“应试教育”对教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就像公式一样,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有人形象的比喻:“现在的教育从小学、中学、高中一直到大学的教学模式,就像一屉一屉蒸出来的馒头,一个模样,没有质的区别。”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紧紧地束缚着教师,使教师只能围绕着它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行为不敢有丝毫的变化。就向“八股”一样,备课、上课、批改、考试。在这些固定的格式中,教师将“考试”发挥到了极至,教师和学生整天埋没在“题海”之中,“课堂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试题教学、题篇教学”。一切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均为考试服务,教师和学生已经成了“考试”的奴隶!教师教学行为的机械性、公式性、一致性和终极目标的应试性,最终导致学生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就是教师考试的机器,教师就是这个机器的操纵者!哪里还谈的上“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学生将来有用吗?
据媒体报道,2006年香港各大学面向内地招生,竟然拒绝招收11名中国内地的高考状元。理由很简单,就是这些“高考状元”在接受考官的面试时,手足无措,回答的问题似是而非。真正是高分低能,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更谈不上创新。这种情况与中国内地大学的招生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暴露出内地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弊端,反映出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机械性、单一性。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培养和保护。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有人说,这就是中国几十年来难出大师的根本原因。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因为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师为学生设定了所有的课堂模式。多数时候就连学生要说的话都用格式给固定下来。课堂完全是教师的课堂,就像一个演员在表演,学生却成了观众!学校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他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教师的行为如同设定好的“程序”,备课中教师要把教材的知识按照设定好的课堂组织程序、严格地固定下来。走进课堂,就按照这个“程序”一丝不苟地“复制”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严重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这样的课堂就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无因无果。
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就像一位十足的“演说家”!教师的眼里似乎已经丢掉了学生,学生莫衷一是,不知自己在做什么!教师在做什么!这就是教师的“忘我”!
以考试为终极目标的课堂教学是死板的,决不可能是创新的。难怪有的学生这样评价一些老师:某某老师整天一副冷面孔、面无表情,就像一具“僵尸”!这是多么悲哀!它与“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背道而驰”的、是格格不入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是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是富有情感的。它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奠基。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倡导民主、人文关怀是我们教学的方向所在,也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民族性、大众性和教育的社会性。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教学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表现为对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三方面。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为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个性化的行为包括:唤醒、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缓和他们的焦虑感,形成并巩固他们待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
一般情形下,有什么样的教学态度就会引发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具有一致性。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取决于教学态度,而且还要受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学校规章制度、教师群体规范、教学情境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互为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形成教学行为,实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曾遇到过这种现象:自己在课堂上讲清了所有知识点,技能练习也认真讲过、练习过,可学生掌握的效果就是不近人意。于是有的教师便把此现象归因为现在的学生浮燥、懒散,不爱学习、不用功等,深究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态度,即没有真正认识、理解学生——讲清不等于听清,听清不等于会做,会做不等于做对,做对不等于会用。
实际上,我们今天的老师是在“退化”——思想在退化、观念在退化、知识在退化、情感在退化。但是,我们的教师尚且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理解自己;更不能正确反思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是富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是富有情感的人性化的教育;是富有创新的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先进的教育,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做准备并为之奋斗一生!
现实工作中,因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本应该属于学生接受知识、张扬个性的快乐课堂已变成了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手脚、压制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新的“枷锁”!由此带来的弊端是严重的、多方面的。为了考试的教育,为了尖子生的“精英教育”,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放弃和丢掉了大部分学生。为了教师教学成绩的提升,为了多考上几个学生,教师严格控制着学生100%的在校时间,80%的假期休息时间。学生就像高速运转的机器,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运转。这是一种必须,更是一种唯一!这种教育是极端残酷的。接受这样教育的学生,这样走出校门的学生,很难说是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我们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做出实实在在的、符合实际的回答!用我们的智慧、胆量和责任来唤醒“人文教育”的回归,这是教育者必须认真面对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紧紧地束缚着教师,使教师只能围绕着它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行为不敢有丝毫的变化。就向“八股”一样,备课、上课、批改、考试。在这些固定的格式中,教师将“考试”发挥到了极至,教师和学生整天埋没在“题海”之中,“课堂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试题教学、题篇教学”。一切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均为考试服务,教师和学生已经成了“考试”的奴隶!教师教学行为的机械性、公式性、一致性和终极目标的应试性,最终导致学生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就是教师考试的机器,教师就是这个机器的操纵者!哪里还谈的上“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学生将来有用吗?
据媒体报道,2006年香港各大学面向内地招生,竟然拒绝招收11名中国内地的高考状元。理由很简单,就是这些“高考状元”在接受考官的面试时,手足无措,回答的问题似是而非。真正是高分低能,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更谈不上创新。这种情况与中国内地大学的招生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暴露出内地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弊端,反映出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机械性、单一性。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培养和保护。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有人说,这就是中国几十年来难出大师的根本原因。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因为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师为学生设定了所有的课堂模式。多数时候就连学生要说的话都用格式给固定下来。课堂完全是教师的课堂,就像一个演员在表演,学生却成了观众!学校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他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教师的行为如同设定好的“程序”,备课中教师要把教材的知识按照设定好的课堂组织程序、严格地固定下来。走进课堂,就按照这个“程序”一丝不苟地“复制”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严重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这样的课堂就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无因无果。
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就像一位十足的“演说家”!教师的眼里似乎已经丢掉了学生,学生莫衷一是,不知自己在做什么!教师在做什么!这就是教师的“忘我”!
以考试为终极目标的课堂教学是死板的,决不可能是创新的。难怪有的学生这样评价一些老师:某某老师整天一副冷面孔、面无表情,就像一具“僵尸”!这是多么悲哀!它与“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背道而驰”的、是格格不入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是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是富有情感的。它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奠基。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倡导民主、人文关怀是我们教学的方向所在,也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民族性、大众性和教育的社会性。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教学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表现为对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三方面。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为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个性化的行为包括:唤醒、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缓和他们的焦虑感,形成并巩固他们待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
一般情形下,有什么样的教学态度就会引发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具有一致性。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取决于教学态度,而且还要受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学校规章制度、教师群体规范、教学情境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互为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形成教学行为,实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曾遇到过这种现象:自己在课堂上讲清了所有知识点,技能练习也认真讲过、练习过,可学生掌握的效果就是不近人意。于是有的教师便把此现象归因为现在的学生浮燥、懒散,不爱学习、不用功等,深究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态度,即没有真正认识、理解学生——讲清不等于听清,听清不等于会做,会做不等于做对,做对不等于会用。
实际上,我们今天的老师是在“退化”——思想在退化、观念在退化、知识在退化、情感在退化。但是,我们的教师尚且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理解自己;更不能正确反思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是富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是富有情感的人性化的教育;是富有创新的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先进的教育,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做准备并为之奋斗一生!
现实工作中,因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本应该属于学生接受知识、张扬个性的快乐课堂已变成了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手脚、压制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新的“枷锁”!由此带来的弊端是严重的、多方面的。为了考试的教育,为了尖子生的“精英教育”,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放弃和丢掉了大部分学生。为了教师教学成绩的提升,为了多考上几个学生,教师严格控制着学生100%的在校时间,80%的假期休息时间。学生就像高速运转的机器,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运转。这是一种必须,更是一种唯一!这种教育是极端残酷的。接受这样教育的学生,这样走出校门的学生,很难说是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我们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做出实实在在的、符合实际的回答!用我们的智慧、胆量和责任来唤醒“人文教育”的回归,这是教育者必须认真面对和研究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