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6》中显示,2015年纪录片行业总投入为30.24亿元,总收入46.79亿元,同比上一年大幅增长。省级卫视、民营公司、商业视频网站均加大了对纪录片产业的投入。并且,纪录片总播放量与首播量上涨势头的迅猛,促使纪录片的生产也由此转入相对精细化阶段。那么一直被市场宣称有姿态无市场的纪录片行业如何让市场感受到纪录片正具蓬勃发展的气息?对此,北京伯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珅向《经济》记者表示,新媒体的介入、产业链条不断融合以及国家广电总局政策扶持力度带动了纪录片市场另一片蓝海。
新媒体补充市场
李东珅认为,新媒体对纪录片市场来讲起到了巨大的补充作用。据记者了解,2015年通过网络播放量破亿的纪录片达到9部,而在2015年之前,只有两季《舌尖上的中国》和两季《侣行》在观看量上值得称道。更为有趣的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刚播出,就迅速走红于微博和各大视频网站,豆瓣评分高达9.4。自此业内诸多人士认为,这部片子证实了纪录片与新媒体结合的可行性,并实际早在2011年,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等视频网站已经开始争夺购买纪录片的版权,一家网站购进,其他网站就会以更高价格购进,如此竞争状态一时间让纪录片制作公司大尝甜头。三多堂传媒总经理高晓蒙向记者透露,早在2011年时,网络抢购纪录片的价格从原来的1分钟几十元迅速提升到了上百元,个别作品甚至超过电视台购片十倍的价格。
“但这样的好景象并没有持续发展。”高晓蒙解释说,“如今以爱奇艺视频为首的几大网站都有足够的库存量,疯抢版权的时代早已过去,而现在这些视频网站更愿意与制作公司做点击分成的买卖。”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等9部纪录片在新媒体上播放量过亿的数据,完美诠释了新媒体播放平台为纪录片产业发展释放了更多的收益空间。诚然,现在有很多纪录片人调整了自己的创作观念,在叙事类型、时间长度上都做了迎合新媒体观影习惯的调整。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影响力也为影片的宣发提供了“洪荒之力”。
以2015年韩国最卖座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为例。其作为独立纪录片,这部影片一开始在发行时没有任何宣发费用,只是将内容的主杆做成数个短视频预告在视频门户网站、B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经网友关注和广泛转发后,该影片的首映银幕数从最开始50块增加到了150块,最终以379万美元的票房让业界刮目相看。
无独有偶,电视纪录片《重生》也在新媒体平台上做出了尝试。李东珅向记者透漏,这部片子在19个电视频道以及6家网站进行了播出。爱奇艺曾对该片的观众分析发现,观众年龄普遍集中在18-22岁,并且新媒体的受众人群与电视台的受众人群完全不同。这就说明当纪录片注入到新媒体平台中,不仅意味着传播渠道发生变化,同时会收获更多不同跨度的用户,增加影片受众面积和影响力。
李东珅对此认为,纪录片的属性是生产与传播并重。“所以通过新媒体影响力调动更多的传播力量,才能够让这部片子更具价值。”
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
高晓蒙认为,纪录片的盈利模式目前还不够清晰,并且不同于电视节目具有极高的市场化,目前纪录片多以做影响力来提高商业利益。“所以,要破解纪录片的困局,我们必须将纪录片这一行业变成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中间的各个环节的发展。”
李东珅对此也秉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过去纪录片制作出来只能销售给电视台,但在产业融合的时代,将纪录片产业链得以延伸才能放大纪录片的价值,甚至是创造一个大IP。
以《河西走廊》纪录片为例。该影片按历史进程讲述了河西走廊这一通道从汉朝开始到今天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由于纪录片的属性对自身的题材具有深度的传播价值,致使这部片子播出之后,河西走廊区域夏季旅游业同比增长40%。
虽然助推40%的增长因素很多,比如高铁的开通,“一带一路”的关注。但由于纪录片产业联动性较强,据李东珅保守估算,这40%的增长量中最起码有5%是因《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带动的。
同时,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敦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热播,也带动了甘肃敦煌的旅游产业。
据甘肃省旅游局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首个黄金周期间,甘肃全省共接待游客162.9万人次,同比增长23.1%,全省共实现旅游收入5.47亿元,同比增长25.4%。甘肃省旅游局及当地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曾表示,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敦煌》的播出,为河西“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纪录片的热播促进了甘肃省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李东珅向记者透露,目前有很多的旅游地产公司愿意与纪录片制作公司进行“联姻”。
“未来我们的纪录片一定会与多种产业做工作前置,使纪录片融合其他产业的创收真正体现到我们的报表当中。”李东珅表示。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纪录片除了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之外,其与银行、汽车、奢侈品等品牌合作也比比皆是。李东珅对此表示:“纪录片不是一种大众娱乐产品,而是富有极高品质的传播载体。纪录片行业与其他行业相互渗透就像是英雄与美人的结合,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用一种共赢的方式将纪录片价值最大化,这对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将产生超乎想象的推动力。”
在去年播出的诸多优秀纪录片中,中国首部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型涉藏电视纪录片《第三极》不仅在收视、口碑上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与沃尔沃旗下的车辆宣传的跨界融合也极具代表性。制片人胡小鹿曾公开坦言:“从《第三极》立项之初,制片团队就设定了高标准,要与业内翘楚沃尔沃品牌进行合作。后来经双方牵手,不仅推动了沃尔沃汽车的影响力,也使得纪录片从沃尔沃品牌推广费用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除此之外,被李东珅所看好的产业融合还有衍生品的开发。
以《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为例。李东珅告诉记者:“这部纪录片所衍生出的图书产品在出版以后连续半年都是甘肃畅销版的前三名。并且这本图书中穿插了许多二维码,只要对其扫一扫就能在手机上看到相应的短视频,这进一步又带动了新媒体那部分的收益。”
“纪录片与电影、电视剧的属性不同,市场如果将纪录片当作一个单一产品进行销售,那必然是死路一条。”李东珅说道。
政策扶持使纪录片市场迎来“盛夏”
记者获悉,2015年专业纪录频道和卫视频道全年共播出纪录片约76400小时,同比增长0.8%。全年首播节目共约24000小时,同比增长3.9%,占总播出量的32%,纪录片总播放量与首播量上涨势头迅猛。
对此,李东珅表示,纪录片市场能够迎来“盛夏”,这与国家政策对纪录片的扶持息息相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曾表示,受“30分钟”(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推出的全国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的政策)和“一剧两星”政策影响,2015年中国纪录片在投资、产量、制作量等方面均获较大幅增长。并且国家纪录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已从2010年的500万元提高到2015年2000万元。
据李东珅介绍,其制作的五集电视纪录片《重生》在19个电视频道以及6家网站播出后取得不俗的收视成绩。其中,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单集最高收视率达0.37%,中国教育频道的收视率比今年截至目前的平均收视率增长139%。他认为:“纪录片的收视并不见得比娱乐节目或者一些电视剧收视率低,这说明电视纪录片市场还是有很强的张力。”
高晓蒙也表示,电视播出渠道至关重要。以央视纪录频道为例,其全国覆盖可收视人数超过9亿,观众规模超过6.6亿。“所以说,如果我们利用好扶持政策创作出一部接近于故事片那样水准的纪录片,其发行空间肯定是巨大的。”
“总之,中国纪录片市场虽然盈利模式还在不断摸索和变化中,但始终依托产业融合的模式和讲好中国故事来获得市场的认可是恒久不变的准则。”高晓蒙最后总结道。
新媒体补充市场
李东珅认为,新媒体对纪录片市场来讲起到了巨大的补充作用。据记者了解,2015年通过网络播放量破亿的纪录片达到9部,而在2015年之前,只有两季《舌尖上的中国》和两季《侣行》在观看量上值得称道。更为有趣的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刚播出,就迅速走红于微博和各大视频网站,豆瓣评分高达9.4。自此业内诸多人士认为,这部片子证实了纪录片与新媒体结合的可行性,并实际早在2011年,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等视频网站已经开始争夺购买纪录片的版权,一家网站购进,其他网站就会以更高价格购进,如此竞争状态一时间让纪录片制作公司大尝甜头。三多堂传媒总经理高晓蒙向记者透露,早在2011年时,网络抢购纪录片的价格从原来的1分钟几十元迅速提升到了上百元,个别作品甚至超过电视台购片十倍的价格。
“但这样的好景象并没有持续发展。”高晓蒙解释说,“如今以爱奇艺视频为首的几大网站都有足够的库存量,疯抢版权的时代早已过去,而现在这些视频网站更愿意与制作公司做点击分成的买卖。”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等9部纪录片在新媒体上播放量过亿的数据,完美诠释了新媒体播放平台为纪录片产业发展释放了更多的收益空间。诚然,现在有很多纪录片人调整了自己的创作观念,在叙事类型、时间长度上都做了迎合新媒体观影习惯的调整。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影响力也为影片的宣发提供了“洪荒之力”。
以2015年韩国最卖座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为例。其作为独立纪录片,这部影片一开始在发行时没有任何宣发费用,只是将内容的主杆做成数个短视频预告在视频门户网站、B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经网友关注和广泛转发后,该影片的首映银幕数从最开始50块增加到了150块,最终以379万美元的票房让业界刮目相看。
无独有偶,电视纪录片《重生》也在新媒体平台上做出了尝试。李东珅向记者透漏,这部片子在19个电视频道以及6家网站进行了播出。爱奇艺曾对该片的观众分析发现,观众年龄普遍集中在18-22岁,并且新媒体的受众人群与电视台的受众人群完全不同。这就说明当纪录片注入到新媒体平台中,不仅意味着传播渠道发生变化,同时会收获更多不同跨度的用户,增加影片受众面积和影响力。
李东珅对此认为,纪录片的属性是生产与传播并重。“所以通过新媒体影响力调动更多的传播力量,才能够让这部片子更具价值。”
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
高晓蒙认为,纪录片的盈利模式目前还不够清晰,并且不同于电视节目具有极高的市场化,目前纪录片多以做影响力来提高商业利益。“所以,要破解纪录片的困局,我们必须将纪录片这一行业变成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中间的各个环节的发展。”
李东珅对此也秉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过去纪录片制作出来只能销售给电视台,但在产业融合的时代,将纪录片产业链得以延伸才能放大纪录片的价值,甚至是创造一个大IP。
以《河西走廊》纪录片为例。该影片按历史进程讲述了河西走廊这一通道从汉朝开始到今天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由于纪录片的属性对自身的题材具有深度的传播价值,致使这部片子播出之后,河西走廊区域夏季旅游业同比增长40%。
虽然助推40%的增长因素很多,比如高铁的开通,“一带一路”的关注。但由于纪录片产业联动性较强,据李东珅保守估算,这40%的增长量中最起码有5%是因《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带动的。
同时,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敦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热播,也带动了甘肃敦煌的旅游产业。
据甘肃省旅游局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首个黄金周期间,甘肃全省共接待游客162.9万人次,同比增长23.1%,全省共实现旅游收入5.47亿元,同比增长25.4%。甘肃省旅游局及当地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曾表示,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敦煌》的播出,为河西“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纪录片的热播促进了甘肃省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李东珅向记者透露,目前有很多的旅游地产公司愿意与纪录片制作公司进行“联姻”。
“未来我们的纪录片一定会与多种产业做工作前置,使纪录片融合其他产业的创收真正体现到我们的报表当中。”李东珅表示。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纪录片除了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之外,其与银行、汽车、奢侈品等品牌合作也比比皆是。李东珅对此表示:“纪录片不是一种大众娱乐产品,而是富有极高品质的传播载体。纪录片行业与其他行业相互渗透就像是英雄与美人的结合,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用一种共赢的方式将纪录片价值最大化,这对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将产生超乎想象的推动力。”
在去年播出的诸多优秀纪录片中,中国首部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型涉藏电视纪录片《第三极》不仅在收视、口碑上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与沃尔沃旗下的车辆宣传的跨界融合也极具代表性。制片人胡小鹿曾公开坦言:“从《第三极》立项之初,制片团队就设定了高标准,要与业内翘楚沃尔沃品牌进行合作。后来经双方牵手,不仅推动了沃尔沃汽车的影响力,也使得纪录片从沃尔沃品牌推广费用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除此之外,被李东珅所看好的产业融合还有衍生品的开发。
以《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为例。李东珅告诉记者:“这部纪录片所衍生出的图书产品在出版以后连续半年都是甘肃畅销版的前三名。并且这本图书中穿插了许多二维码,只要对其扫一扫就能在手机上看到相应的短视频,这进一步又带动了新媒体那部分的收益。”
“纪录片与电影、电视剧的属性不同,市场如果将纪录片当作一个单一产品进行销售,那必然是死路一条。”李东珅说道。
政策扶持使纪录片市场迎来“盛夏”
记者获悉,2015年专业纪录频道和卫视频道全年共播出纪录片约76400小时,同比增长0.8%。全年首播节目共约24000小时,同比增长3.9%,占总播出量的32%,纪录片总播放量与首播量上涨势头迅猛。
对此,李东珅表示,纪录片市场能够迎来“盛夏”,这与国家政策对纪录片的扶持息息相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曾表示,受“30分钟”(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推出的全国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的政策)和“一剧两星”政策影响,2015年中国纪录片在投资、产量、制作量等方面均获较大幅增长。并且国家纪录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已从2010年的500万元提高到2015年2000万元。
据李东珅介绍,其制作的五集电视纪录片《重生》在19个电视频道以及6家网站播出后取得不俗的收视成绩。其中,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单集最高收视率达0.37%,中国教育频道的收视率比今年截至目前的平均收视率增长139%。他认为:“纪录片的收视并不见得比娱乐节目或者一些电视剧收视率低,这说明电视纪录片市场还是有很强的张力。”
高晓蒙也表示,电视播出渠道至关重要。以央视纪录频道为例,其全国覆盖可收视人数超过9亿,观众规模超过6.6亿。“所以说,如果我们利用好扶持政策创作出一部接近于故事片那样水准的纪录片,其发行空间肯定是巨大的。”
“总之,中国纪录片市场虽然盈利模式还在不断摸索和变化中,但始终依托产业融合的模式和讲好中国故事来获得市场的认可是恒久不变的准则。”高晓蒙最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