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缂丝:传承“本”文明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缂丝传统手工织造技艺历史悠久,被业界冠以“通经回纬”。用色丝制造出的色块图案给人以立体质感,雍容华贵,备受历代贵胄喜爱,被誉为织造类瑰宝。
  南通人王玉祥为了研发南通缂丝,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走出工作单位,自行创建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继续研发生产南通缂丝(本缂丝)作品。通过十多年研发,于2008年,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共研发出国内现存的七大缂丝品种,并把南通缂丝由外销转至内贸,真正体现出中国缂丝的艺术价值。
  关于缂丝的分类、材料以及技艺特点和传承情况,笔者采访了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创办者缂丝传承人王玉祥的儿子南通缂丝代表性传承人王晓星。
  悠久的文明
  回纬不断经
  王晓星的容貌比他四十多岁年龄年轻很多,但给人印象是精干、沉稳。他的大床上摆满缂丝作品,想必他是正在审查或研究。笔者与之交谈,感觉他语言逻辑很强,如同织造缂丝技艺,只见图案不露经,色块之间显筋络。
  缂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通过一代代缂丝人改进传承,现代已有七种产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本缂丝(宋缂丝)、明缂丝、铝缂丝、绒缂丝、引箔缂丝等。虽然这七种缂丝品种状态各异,但“通经断纬” 现象是他们的精髓、灵魂,虽然他们各有其名,但统称叫缂丝。王晓星拿起本缂丝作品,边说边介绍缂丝的种类。
  南通缂丝既为本缂丝,虽然它在历史上没有固定的名称,但却贯穿了中国缂丝整个发展史。许多专家根据缂丝产生的年代和形态,把它称之为“宋缂丝”。 南宋史学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一书中记载了南通缂丝的历史。想必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启用北宋宣和年号二字,是有渊源的。这个猜想被王晓星认可。
  说起近代南通缂丝的发展,王晓星表述清晰。清末民初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于1914年在南通重建女工传习所,内设刺绣、编织两科。刺绣聘请沈寿任绣科主任,缂丝科目是从京城聘请了两名男性技师;因男女有别,只好把缂丝科目移至南通平民工场。从1914年底至1919年间,南通缂丝已步入成熟期,并开始销售并作为贵重礼品相送。张謇先生称其为“通缂” 暨南通缂丝,以示与苏州明缂丝区别, 但现代人惯称其为“本缂丝” 。本缂丝即保留了中国土布平整挺刮的身影,又保留了原始毛缂丝的厚重之风格,且不失缂丝细腻精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南通和全国一样,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南通女工传习所如风中残烛,南通缂丝也步入了濒危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女工传习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研发多种织绣技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外贸业务额增大,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决定原和服科副科长王玉祥领导南通缂丝的研究开发生产,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通缂丝已批量销往 日本;期间,并研究开发出的引箔缂丝,为江苏省添补了一项空白。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面临解体,王玉祥自行成立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继续研究开发生产南通缂丝(本缂丝)。2008年,王玉祥在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研发出七大缂丝品种,并由外销转至内贸,真正体现出中国缂丝的艺术价值。
  本缂丝的技艺特色
  记者问到缂丝的种类与织造技艺。王晓星娓娓道来,泾渭分明。
  本缂丝与明缂丝为中国缂丝中的两大主流品种,“通经回纬”技法是它们的基石;“通经断纬”现象是它们的共性。有资料称,缂丝是通经断纬其实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完整或不全面的。整个织造过程中是通经回纬,用木梭引线来回穿梭,只有色块和色块之间才表现为“通经断纬”。说话间,王晓星打开本缂丝作品,与记者迎光观看,作品图案色块与底块衔接处,隐约出现镂雕光线,浮雕层次感毕现,但是,色块之间连接牢固。王晓星说:“这就是所谓的‘通经断纬’现象。”
  专家称本缂丝为宋缂丝。王晓星认为,该缂丝品种为“本缂丝”较妥当。本是原本,本来的意思。本缂丝为缂丝领域中的活化石,它承载了缂丝发展的全过程,依它为基础,缂丝领域分别衍生出其他品种,如明缂丝、本缂丝、本缂丝、引箔缂丝等七大类品种。虽然本缂丝在宋代之后逐渐被人们偏废,但它的技法灵魂尤在,还不时被人们所用。
  本缂丝另一个表面特征明显,通体呈现罗纹档(历史上又称瓦楞地),面料平整挺刮,再加上瑰丽华贵的色丝,作品显得大气又不失细腻和精巧。虽然整体比明缂丝厚重,但处处蕴藏着精致,耐人寻味。从本缂丝身上折射出中国艺术的妙境,在形体之外妙处四溢。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是,传统机子、纯手工。老子曰:“大巧若拙。”这是一条深刻的哲学道理,难得人们给本缂丝的评价一“雍容华贵,唯妙大气!”
  本缂丝与明缂丝制作区别,在三个方面尤为突出。一是原材料的规格区别。本缂丝原本从缂毛、缂棉、缂麻的基础上转化而来,所以用线较粗,而且是熟丝,经线一般都加强捻。明缂丝用生丝。
  二是制作方式和要求的区别。本缂丝要求面料平整挺刮,所以经面张力要大,一般为100克 /根 (每根经线承担100克的拉力),所以本缂丝的经线较粗,捻度较大,拉力大否则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张力。出梭时的纬线与经线夹角成50度(与面料成40度角),无论做画面或素地都得保持这个角度,否则面料整体观感不平整。关于罗纹档现象,是制造时经线张力大迫使纬线弯曲,形成了纬包经现象,也是形成立体感的特点。而明缂丝经线细捻度低,承受不了多大的张力,而且出梭角度小,织出来的面料呈平纹状。
  三是所用工具不同。本缂丝延续了土布织机原理,机台用料结实,做工讲究,横平竖直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织不出好的缂丝面料。本缂丝机台宽与长的比例为1:1.6;明缂丝的机台比例为1:1.24,相对来说本缂丝的机台比明缂丝的机台要长,长为增加经线张力提供了有利因素。
  王晓星说:“可以从两类作品在用料、织机和工艺的不同与差别中,显现出本缂丝作品古老与经典和汉、唐、北宋时期巍巍大国的文明风范。”   缂形织意 传承不衰
  纵观中国缂丝2500年的发展史,到宋代阶段基本形成了本缂丝完整的制作体系,可惜在800多年前却被逐渐淡化,离开了人们的视线。更可悲的是,从唐朝时期传播到邻国的本缂丝却被视如珍宝,一直延续至今。
  复活本缂丝是缂丝人的责任。坚守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让古老的传统工艺铸就新的生命力,只有市场的接纳才是硬道理。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在创办人王玉祥带领下,通过十余年挖掘研创,于2007年为日本复制了一套中国唐代的缂丝袈裟。这套袈裟原件是在九世纪(唐朝末期)由日本空海法师带回日本的,现存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东寺),堪称“特级宝物”。该套缂丝袈裟在日本全称——犍陀榖系袈裟。这套缂丝袈裟由二十一片组成,每片通体平整挺括呈罗纹状(又称瓦楞地沟纹),显现出了多种缂丝技法,如木梭戗、掼织法、并线法,尤为突出的是假缝技法。
  2008年,宣和缂丝与北京品牌时装公司合作,研制出一批缂丝服装,该系列缂丝服装在“2009北京国际时装周”惊艳亮相,一举轰动了北京各大媒体。中央电视台与各卫视播放了该发布会的盛况。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服装周刊》对此评说: “王玉祥制作完成了2009NE.TlGER华服系列的缂丝工艺部分,中国缂丝文化第一次如此完美地展现在国际时尚界面前,这也是中国奢侈文化完美的体现。”其中有一件集七种缂丝品种于一身的华服《鸾凤双栖牡丹》作品,被首都博物馆珍藏。
  从2008年至2013年,宣和缂丝在各大展览会,分别获得世界大奖一枚、国家级金奖一枚、省级金奖三枚、银奖二枚、省级铜奖一枚、市级金奖一枚。2013年获南通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奖,同年底,南京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大庆,成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厅并邀请南通宣和缂丝代表世界非遗项目参展,王玉祥一家人并作长达两个月的现场操作演示,为了让参观者了解得更为透彻,王晓星镜头前做讲解员。此举备受参观者赞誉,许多老者激动地说,“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在土布织机上织出如此漂亮的画,真是国之宝贝,你们真得好好保护传承!”
  许多媒体称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是传统文化的拾荒者。王晓星说:“孰不知我们拾到的可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国之瑰宝。我们捧着这一瑰宝,护着它,养着它,担着这沉重的担子,一头为坚守,一头为发展。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不止,本缂丝,不会走800前的老路,定会让它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还中国缂丝一个完整的风貌。”
  南通缂丝织造技艺已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宣和缂丝研制所为该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传承基地。笔者采访之日,王晓星正在整理本缂丝资料,申报江苏省省级非遗项目。王玉祥已把缂丝技艺传承给儿子王晓星及女儿、儿媳,孙女王文林也已开始步入缂丝传承之路。
其他文献
人是万物之灵,可以说,在几乎所有哺乳类动物中,只有人类超凡脱俗,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褪去了厚厚的体毛,露出了光洁细腻的皮肤。然而,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人类不仅保留了毛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最突出进展是文化研究。本论文借助文化学的理论视野对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在结构上分
邻居吴女士是一家商场的营业员,收入尚可,其先生经过一番努力,如今已是一家合资动画片公司的生产部主任,收入颇丰。儿子去年考取了市重点高中,成绩出类拔萃。按理,这样的人
科学研究共同体的价值取向、信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角度、问题的提出、材料的选择、研究的方向、问题的解决途径等很大程度上受到研究范式的约束。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是教育技
皮纹是指手指和手掌上的纹路,它是运动员选材的一项新的遗传指标。大量研究发现,人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运动素质、神经类型和智力因素都与人的皮肤纹式有关,科学家生动的称之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是指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其教学任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跟随父母来到父母所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以及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并于流入地参加异地中高考。大量的随迁子女的涌入势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