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音乐与舞蹈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由于学生生源、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艺术素养提升方面的教学设计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基础,强化艺术类课程,特别是音乐与舞蹈课程的设置,对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向艺术型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艺术型;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0-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11
   2001年7月,教育部重新修订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定位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1月24日,國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日渐成为社会、家庭关注的重点,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随着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国家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当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主要招收普通高等中学的毕业生,尽管学生生源素质较高,基础理论水平比较全面,但在大学阶段才开始学前教育的基础艺术技能,诸如乐器、舞蹈、声乐等课程,使得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具有较为扎实的艺术功底,也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系统性学习和提升,这成为制约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参加工作之后及时进入角色的重要障碍。因此,招收加试科目(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的艺术类考生,构建较为科学的、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艺术型本科专业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一、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按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服务的手段是幼师教育模式,服务的平台是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服务的内容是基于艺术教育、早期阅读、特色体育等幼教理论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2020年前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因此,如何适应当代学龄前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从而建立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的幼教体系和开放式、立体化、复合型的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是当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在专业建设、学科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需要把控的首要且根本的任务。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当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和内容:一是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四年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专业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已经按照固定比例设置了课外实践环节和实践课时。一般而言,在前三年级的学期课程中会安排1—2周的园内见习时间,四年级上学期会安排1—2个月的教学实习,下学期有3个月的毕业实习。同时,学生可以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借助学校内外的各种实训场所、实习平台进行自主实习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和本科培养水平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系统丰富的专业技能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专业技能的塑造和提升是课程设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开设声乐、舞蹈、美术、手工、钢琴等艺术性课程和技能培训,也涉及编创、编曲、制作等后续提升技能,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大学四年的系统性技能培训,能够使学生具有扎实可靠的专业技能,符合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操作的要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之间的有机对接。三是扎实合理的专业理论课程。随着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迅速发展,从理论上对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反映了在学前教育方面各方的关注度不断增强,也是对幼儿教育在观念、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革新成果的体现。当前的专业理论课程除了高等教育基础性课程之外,已经增加了很多与学前教育息息相关的课程,比如玩教具设计课程、手工制作教程等,都是随着学前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所产生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发展。

二、音乐与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中设置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根据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本科生的基本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基础文化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性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理论,从而为成为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基本的教师素养,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艺术教育、教育科学等课程。专业发展课程侧重学生在掌握了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自我专业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丰富学生综合素养。主要开设的课程有钢琴、声乐、器乐、舞蹈与编创、美术等课程。专业实践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侧重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主要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包括毕业论文、毕业创作、军训等。
   通过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音乐、舞蹈等课程只是在专业发展课程中有所设置并且对学生的总体要求并不高,由此导致艺术教育在整个学前教育本科培养阶段无论是课程数量还是课程要求都显得比重偏低,无法充分体现出艺术教育在学前教育规范中的使命和作用。同时,音乐、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干课程也仅仅停留在几门课程的设置上,在学前教育要求日渐提高的当下,显然无法满足整体课程建设和学科规划的要求。    (二)音乐与舞蹈课程设置的现状
   从目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看,普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理论课程比重高于实践课程。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已经具有较为雄厚的基础,特别是西方教育理论对国内的影响较大,由此带来了国内理论界对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反思、研究和总结,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这也成为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侧重于课堂理论传授和课后理论研读,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有很大欠缺。同时,音乐、舞蹈等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难以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得到体现,从而造成了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节。
   第二,音乐、舞蹈等课程设置的比重较少。从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看,艺术类课程特别是音乐类课程所占的比重较低,且主要在专业发展课程中设置。然而,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要求更加侧重于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幼教教师在艺术类教学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幼儿园教师通常要求具有唱、跳、弹、画等实践技能。这种技能的培养既不是纯粹理论教学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短期培养可以达到的。
   第三,学生生源本身艺术素养的缺失。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生源看,主要通过参加高考进入专业学习,综合素养较高,但在艺术素养方面却有诸多缺失。尽管本科四年会进行艺术类课程的学习,但基础技能的匮乏使之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中所设定的艺术素养和技能要求。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无论在生源还是课程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增加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就业时凭借充分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胜任学前教育要求。

三、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路径


   (一)培养目标
   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是在综合考察原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藝术性培养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同时,鉴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在学生生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将招收艺术类学生作为学生综合培养的起点,有助于解决原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存在的生源素养问题。因此,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理念需要,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较高的学前教育理论、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在艺术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适应性,愿意在幼教机构从事学龄前儿童教育、科研、管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音乐与舞蹈课程设置路径
   1.强化音乐特长在学生招考过程中的比例
   在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之前,将艺术课程测试纳入学生入学考试内容,在确保学生参加高考文化基础的前提下,在复试中增加对艺术素养的测试和考察,比如将声乐、器乐、绘画等科目作为考查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容,穿插对上述科目实践技能的测试和评价,这样能够将兼具文化基础和艺术素养的学生纳入到学前教育专业范畴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加大艺术方向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
   打破原有课程设置的限制,将艺术方向课程作为贯穿本科四年的教育内容,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就强化艺术教育在学生课程中的地位,进一步弥补学生文化基础强于艺术素养的缺陷。除了保证基础公共课程之外,利用早晚自习和“第二课堂”,借助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等教育平台和模式,充分挖掘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能够接受系统的艺术教育。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对专业技能提升的作用
   学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根基,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必须具备的前提基础。为此,应当进一步加大教学实践环节的比重,将教育实践与教学实习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始终。按照课程设置的容量,大一和大二利用寒暑假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大三和大四集中进行教学实习,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比重。
   4.注重隐性课程在专业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
   教学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师德师风、知识容量和技能水平,但在思想转变、知识运用、技能创新等方面,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高校作为智力集中聚集以及学生与社会接触的中间阶段,各类校外资源在高校均有所体现和反映,已经远远超越了高校课堂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因此,充分利用隐性课程,比如社团活动、毕业汇演、技能竞赛、校园文化等平台,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将教学课程所学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校良好社会风气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伶.包头师范学院学前教育艺术类本科专业特色分析[J].阴山学刊,2008(10).
  [2]张建波.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6).
  [3]贾蕾.艺术类生源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3).
  [4]陈凤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12).
  [5]周绚菲.从声乐艺术心理学的视角看待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学生的演唱能力[J].黄河之声,2018(12).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孙金霞(1978— ),女,汉族,湖南常德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理论,学前教育。
  乔臣(1979— ),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文理学院2017年教研教改课题《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音乐与舞蹈课程设置对策研究——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JGYB1785);湖南省2016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项目《艺术教育品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选择与平台建设》(17GC17)。
其他文献
高力罕凹陷为二连盆地乌尼特坳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有相似构造发育史的分散小湖盆(洼槽)集合而成的沉积盆地。结构复杂,表现出分割性强,多洼槽多沉积中心,岩相变化大的特点。通过对
日本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其中国立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2002年5月的统计资料,日本现有大学686所,其中国立大学99所,公立大学75所,私立大学512所,
本文以基于网络定位的无线传感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的网络定位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进而对网络定位技术下,无线传感器的定位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
与北一辉一样,大川周明也是臭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思想家.由于其法西斯思想著述颇多,因而有"大东亚的论客"之称.他的法西斯思想,对日本法西斯运动的猖獗发展,曾起过具有煽动性
节能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我国的能源不足问题,只有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去解决最为有效。为实现节能减排的工程实践要求,依托上海某市政旧水泥混凝土路
期刊
概述了国内外深部找矿的研究成果,指出深部找矿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国内外重大矿产的成功发掘,其深度均在千米以上,铀矿化垂向分布深度可达4km以上。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勘查深大矿
目的:通过对妊娠早期妇女与非妊娠育龄期健康妇女之间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
日本信息化发展的新态势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岩20世纪中期,人类社会迎来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技术为主要构成的新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