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教研作为学校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常规活动,因其能发挥教师的团队力量和研究问题的草根性,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一直以来备受学校的关注。但是由于研讨过程不够规范,以及评价制度的制约,集体教研一度流于形式。交流简单,随意性强,分工不明,有始无终,教学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达不到设想的教研目标。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对集体教研进行了改进规范。
一、确立明确的集体教研目标
在学科组的集体教研上学校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1、把集体教研做成经验交流会。每位教师在集体教研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写出自己的教学方案,特别是有经验的教师要结合课例写详谈细。
2、把集体教研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平台。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使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经验的传授、专业的培训,业务的提升。
3、把集体教研做成成果展示会。做实教研过程,打造高效课堂,形成优秀教案、优秀课程资源,积累教研的成果。
二、规范集体教研的基本流程
集中教研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研讨、课堂观察、课后研讨。
第一阶段:课前研讨
课前教研主要是通研课时教案,落实从个人初案到修改案的完善过程。这一阶段学校确立了两个目标:准备好了再研讨、带着问题去交流。
研讨主持:学科组长
研讨准备:中心发言人要写好研究案的课时备课和说课稿,其他成员要写出备课的草案,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问题清单。主持人需在研讨前和中心发言人做沟通,了解研讨内容并明确研讨主题。
教研流程:
学科组长介绍研讨程序,点明研讨主题,调控研讨时间。
(一) 执教人说课
中心发言人主要借助课件落实“六说”,即说教材(站在单元高度分析整节课)、说学情(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说模式(本节课的基本模式)、说设计(本节课设计环节、意图)、说亮点(自己认为本人教学设计的得意之处)、说困惑(在设计过程中难以解决或者难以把握的地方)。其他教师认真听,思考,写出自己的意见,在教案上进行标记。
(二)小组讨论
这个环节中的讨论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讨论中心发言人针对教案提出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二是讨论学科组其他成员带来的发现针对教案的问题(青年教师必说);
三是主持人确立的重点中心问题讨论。
在研讨过程中大家既要各抒己见,主持人又要依据研讨情况事先确立或临时确定几个主要研讨问题进行集中交流,明确研讨方向,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中心发言人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记录。
(三)梳理总结
1、中心发言人做本次研讨成果展示,将研讨纪要进行简单梳理表述。
2、主持人做教研重点解决的问题强调,做下一阶段听课活动安排和对本次研讨活动做简要小结。
(四)材料整理:
中心发言人完成材料:个人初备教案稿及说课材料;整理好研讨活动记录;活动后完成基于研讨的二次备课修订案(二次修订教案需在研讨一天内发送到各位研讨成员手中)。
第二阶段: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学研究的实践检验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确立了两个目标:带着任务去听课;用数据评价课堂。要改变过去只要把教学过程记在听课记录本上就完成听课任务的现状。
观察分工:
我们把学科组教师分为四个观察小组,在传统的评课方式的基础上,落实了课堂观察量表,初步探讨微格评价,让听课教师从四个点观察课堂。
第一小組:教学模式的体现。观察课堂上教师对学校“三四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
第二小组:小组学习的落实。课堂上是否有小组学习的落实,小组学习是否有效,从而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第三小组:学生常规的培养。观察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第四小组: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课的结尾抽验或统计学生当堂达标的情况,用数据检验课堂效率。
教研流程:
(一)课堂展示。执教人在理解研讨教案的基础上,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争取最佳的展示效果。
(二)课堂观察。学科教师个人记好听课记录,过程尽量详实,随时记录听课过程中的思考。各评价小组在商议之后填好课堂观察量表,力求数据准确,分析透彻,建议有效。
(三)课堂评价。学科组成员依据课堂有针对性地写出评课意见,基本要求至少“三个一”(写出一个优点、找到一个不足、提出一个改进建议)。
(四)材料整理。中心发言人执教后要写出讲课后的说课稿,反思课堂;研讨组成员完成听课记录、课堂观察量表等材料。
第三阶段:课后交流
课后交流主要是课后的教学实效性教研,是最重要的教学研讨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确立了两个目标:带着思考去交流、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认识课堂。
执教人重点谈课堂的落实、课堂的得失,其他教师则在四个观察点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然后再重新修订教案,形成本次教研的最终成果, (下转第89页)(上接第87页)供多数教师教学使用。
研讨主持:学科组长
教研流程:
学科组长介绍研讨流程,点明研讨主题。
(一)执教人说课
1、说教学目标的达成,问题解决效果。
2、说本节课成功与不足。
(二)课堂评价
评价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专项评价。各观察小组根据课前承担的任务,从各自观测角度进行评价,用数据和事实实例对课堂进行评价。 二是个人评价。听课教师根据个人的理解认识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青年教师必说)。
三是综合评价。学科组长依据自己的认识结合执教人的说课、其他教师的发言,对课堂进行整体综合评价。
(三)研讨总结
1、执教人针对本次研讨成果进行整理发言,明确教案修订方案,作出本节课三次备课教学设想。
2、主持人做本次研讨活动总结,强调本次教研的成果,提出下一步活动和教学的要求。
(四)材料整理
中心发言人要在二次教研的基础上改进教案,形成定案,发送到其他教师供教学使用;将初备草案、二次修订教案、最后定案,研讨记录、座谈记录、教学反思等装订成册;上传教案电子稿、课件等电子材料。学科组长统一收缴研讨组成员其他材料,教导处完成材料归档工作。
三、集体教研的评价
评价是落实集体教研活动的有效手段,为此学校确立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手段。
(一)成立督查指导组。为了确保集体教研的落实,学校成立了集体教研督查指导小组,按照集体教研计划,定时查看教研开展情况,参与教研过程,指导教研开展。
(二)成立课堂评价组。以教导处学科主任为主成立集体教研课评价小组,对于各学科、各教研组的研讨课进行评价,对学科组成员进行捆绑量化。
(三)成立材料评审组。以学科主任、学科中心组成员为主对于集体教研的过程性材料进行细致查看评价,对学科组成员进行捆绑量化。
(四)评选优秀教研组。学期末依据教研开展情况,评选在教研活动中突出的教研组为优秀教研组,进行奖金及量化方面的奖励。
集體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既积累了教学经验,又加深了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层层研究,步步提升,优秀教案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改进。我们期望通过这一常规工作的落实,带动学校其他工作的推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集体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要根据课题突出一个“研”字,通过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出最佳教学方案;要长期坚持教研活动,及时地传递新的教学信息,推广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要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把教研活动放到学校常规工作的首要位置,明确教研与教改、教学的关系;要确立教师全面参与教研工作的观念,开发教师潜能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 山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对集体教研进行了改进规范。
一、确立明确的集体教研目标
在学科组的集体教研上学校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1、把集体教研做成经验交流会。每位教师在集体教研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写出自己的教学方案,特别是有经验的教师要结合课例写详谈细。
2、把集体教研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平台。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使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经验的传授、专业的培训,业务的提升。
3、把集体教研做成成果展示会。做实教研过程,打造高效课堂,形成优秀教案、优秀课程资源,积累教研的成果。
二、规范集体教研的基本流程
集中教研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研讨、课堂观察、课后研讨。
第一阶段:课前研讨
课前教研主要是通研课时教案,落实从个人初案到修改案的完善过程。这一阶段学校确立了两个目标:准备好了再研讨、带着问题去交流。
研讨主持:学科组长
研讨准备:中心发言人要写好研究案的课时备课和说课稿,其他成员要写出备课的草案,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问题清单。主持人需在研讨前和中心发言人做沟通,了解研讨内容并明确研讨主题。
教研流程:
学科组长介绍研讨程序,点明研讨主题,调控研讨时间。
(一) 执教人说课
中心发言人主要借助课件落实“六说”,即说教材(站在单元高度分析整节课)、说学情(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说模式(本节课的基本模式)、说设计(本节课设计环节、意图)、说亮点(自己认为本人教学设计的得意之处)、说困惑(在设计过程中难以解决或者难以把握的地方)。其他教师认真听,思考,写出自己的意见,在教案上进行标记。
(二)小组讨论
这个环节中的讨论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讨论中心发言人针对教案提出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二是讨论学科组其他成员带来的发现针对教案的问题(青年教师必说);
三是主持人确立的重点中心问题讨论。
在研讨过程中大家既要各抒己见,主持人又要依据研讨情况事先确立或临时确定几个主要研讨问题进行集中交流,明确研讨方向,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中心发言人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记录。
(三)梳理总结
1、中心发言人做本次研讨成果展示,将研讨纪要进行简单梳理表述。
2、主持人做教研重点解决的问题强调,做下一阶段听课活动安排和对本次研讨活动做简要小结。
(四)材料整理:
中心发言人完成材料:个人初备教案稿及说课材料;整理好研讨活动记录;活动后完成基于研讨的二次备课修订案(二次修订教案需在研讨一天内发送到各位研讨成员手中)。
第二阶段: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学研究的实践检验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确立了两个目标:带着任务去听课;用数据评价课堂。要改变过去只要把教学过程记在听课记录本上就完成听课任务的现状。
观察分工:
我们把学科组教师分为四个观察小组,在传统的评课方式的基础上,落实了课堂观察量表,初步探讨微格评价,让听课教师从四个点观察课堂。
第一小組:教学模式的体现。观察课堂上教师对学校“三四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
第二小组:小组学习的落实。课堂上是否有小组学习的落实,小组学习是否有效,从而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第三小组:学生常规的培养。观察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第四小组: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课的结尾抽验或统计学生当堂达标的情况,用数据检验课堂效率。
教研流程:
(一)课堂展示。执教人在理解研讨教案的基础上,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争取最佳的展示效果。
(二)课堂观察。学科教师个人记好听课记录,过程尽量详实,随时记录听课过程中的思考。各评价小组在商议之后填好课堂观察量表,力求数据准确,分析透彻,建议有效。
(三)课堂评价。学科组成员依据课堂有针对性地写出评课意见,基本要求至少“三个一”(写出一个优点、找到一个不足、提出一个改进建议)。
(四)材料整理。中心发言人执教后要写出讲课后的说课稿,反思课堂;研讨组成员完成听课记录、课堂观察量表等材料。
第三阶段:课后交流
课后交流主要是课后的教学实效性教研,是最重要的教学研讨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确立了两个目标:带着思考去交流、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认识课堂。
执教人重点谈课堂的落实、课堂的得失,其他教师则在四个观察点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然后再重新修订教案,形成本次教研的最终成果, (下转第89页)(上接第87页)供多数教师教学使用。
研讨主持:学科组长
教研流程:
学科组长介绍研讨流程,点明研讨主题。
(一)执教人说课
1、说教学目标的达成,问题解决效果。
2、说本节课成功与不足。
(二)课堂评价
评价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专项评价。各观察小组根据课前承担的任务,从各自观测角度进行评价,用数据和事实实例对课堂进行评价。 二是个人评价。听课教师根据个人的理解认识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青年教师必说)。
三是综合评价。学科组长依据自己的认识结合执教人的说课、其他教师的发言,对课堂进行整体综合评价。
(三)研讨总结
1、执教人针对本次研讨成果进行整理发言,明确教案修订方案,作出本节课三次备课教学设想。
2、主持人做本次研讨活动总结,强调本次教研的成果,提出下一步活动和教学的要求。
(四)材料整理
中心发言人要在二次教研的基础上改进教案,形成定案,发送到其他教师供教学使用;将初备草案、二次修订教案、最后定案,研讨记录、座谈记录、教学反思等装订成册;上传教案电子稿、课件等电子材料。学科组长统一收缴研讨组成员其他材料,教导处完成材料归档工作。
三、集体教研的评价
评价是落实集体教研活动的有效手段,为此学校确立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手段。
(一)成立督查指导组。为了确保集体教研的落实,学校成立了集体教研督查指导小组,按照集体教研计划,定时查看教研开展情况,参与教研过程,指导教研开展。
(二)成立课堂评价组。以教导处学科主任为主成立集体教研课评价小组,对于各学科、各教研组的研讨课进行评价,对学科组成员进行捆绑量化。
(三)成立材料评审组。以学科主任、学科中心组成员为主对于集体教研的过程性材料进行细致查看评价,对学科组成员进行捆绑量化。
(四)评选优秀教研组。学期末依据教研开展情况,评选在教研活动中突出的教研组为优秀教研组,进行奖金及量化方面的奖励。
集體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既积累了教学经验,又加深了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层层研究,步步提升,优秀教案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改进。我们期望通过这一常规工作的落实,带动学校其他工作的推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集体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要根据课题突出一个“研”字,通过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出最佳教学方案;要长期坚持教研活动,及时地传递新的教学信息,推广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要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把教研活动放到学校常规工作的首要位置,明确教研与教改、教学的关系;要确立教师全面参与教研工作的观念,开发教师潜能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