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计算话费的时候,我才能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少废话。
其实我不是个话多的人,平时去图书馆或上课几乎总是独来独往。但也许是说话的机会太少,如果哪一周不跟闺蜜煲电话粥,我就感觉憋得慌,好像再不说话就要丧失语言能力似的。
以前,用手机打长途太贵,我就买IC卡去公共电话亭打电话,一分钟一毛钱。即便是这样,一张20元的卡,畅快地聊完一次,最多也只剩下8元钱了。
一口气聊两个小时,对闺蜜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谈到的内容无非是生活的琐碎,心情的起伏,记忆的捡拾,未来的畅想之类,无拘无束,不着边际。新鲜事聊完了就翻箱倒柜扯出陈年旧事,乐此不疲。聊天,能做什么正经事呢?纯粹为了休闲罢了。有时甚至说到无话可说,就那么“嗯”“唉”“哈”地僵持,谁也不愿主动挂掉,不愿隔断这电话线的牵连。通着电话,即使不吭声,也觉得有个好朋友在远方陪伴,时光便放松地瘫软下来,懒懒地漫步。
好舒服啊。
再忙,也要挤出时间聊天。有位教授说,聊天就是用说废话的方式沟通感情。对,我知道自己说的都是废话,这有什么难为情的?人活着,如果只说有用的话,只做有用的事,就太累了。
功利心强的人往往无法忍受自己精力和时间的浪费。做每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时细细斟酌斤斤计较,行动前反复问自己:做这件事值得吗?有用吗?这样的人过于精明,生怕吃亏,爱跟自己较劲儿,把每一天当作气球——不吹到爆裂临界点誓不罢休。如此活着,就算累死了也不值得同情。
高中三年,迫于高考压力,我大概也算是功利心强的那种,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尽量充分利用。但每到周日和寒暑假期,我还是会忍不住做一些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事。比如花很多时间写日记,写信,写诗。我回家度假是从来不背书包的,因为无法容忍课本和卷子入侵我的业余生活。我把别人用来补习的时间义无反顾地献给文学,只因为单纯地爱好罢了。没想到这些无用之事,到自主招生考试的时候反而歪打正着,为我赢得了参加笔试的机会。我不想宣扬文学为我带来了什么,我只是深切地体会到,有时候越精打细算越得不偿失。人啊,难得糊涂。
现在我最讨厌别人说:“你这么付出,图什么呢?”有时我趴在桌子上连续几个小时用钢笔写小篆,既不为练习书法也不为温习古汉语,就是喜欢写,觉得它们很美罢了;有时我花费半天或者一整天写信,亲手剪裁信纸,制作信封,画上邮票,买来精美的贴纸做装饰,即便心里清楚可能根本收不到回信。我不图什么,做这些事是享受,享受生活是人的本能,无需理由和目的。
假期里我买了烤箱、工具和原料,自学烘焙。每天嗅着满屋的蛋糕香气,满手面粉,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帮我计算购买工具原料、烤箱用电还有人工费时费力的成本,向我证明还不如去蛋糕房买现成的吃,而且如果要开一家烘焙坊,还不如去技校学习来得实惠迅捷。我不是傻子,我知道DIY比机械化生产昂贵得多。事实上我做饼干蛋糕不是为了吃也不是为了开店.而只是单纯的兴趣罢了。亲手揉捏柔软的面团,在糖蛋奶的增增减减中感受微妙变化,站在烤箱旁静待面团慢慢长大,看着自己爱的人们满面笑容地品尝这些糕点……真是无与伦比的幸福!不开店就不能自学吗?有人说兴趣是自己的孩子,就是要挣钱养着它。不要跟我提什么有用无用值得不值得,我不计得失。梦想就是去做一些成本很高回报很少的事。如果非耍计较回报,那么,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就是最珍贵的同报。
只要条件允许,我就喜欢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每当我清空大脑,晒着暖阳什么也不做时,我都会感慨“浪费”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记得小时候画素描,刚画几笔就匆匆擦掉多余的部分,美术老师拦住我说:“别擦,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用的。”无用即大用,很多东西其实是没有标准能够衡量的。
其实我不是个话多的人,平时去图书馆或上课几乎总是独来独往。但也许是说话的机会太少,如果哪一周不跟闺蜜煲电话粥,我就感觉憋得慌,好像再不说话就要丧失语言能力似的。
以前,用手机打长途太贵,我就买IC卡去公共电话亭打电话,一分钟一毛钱。即便是这样,一张20元的卡,畅快地聊完一次,最多也只剩下8元钱了。
一口气聊两个小时,对闺蜜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谈到的内容无非是生活的琐碎,心情的起伏,记忆的捡拾,未来的畅想之类,无拘无束,不着边际。新鲜事聊完了就翻箱倒柜扯出陈年旧事,乐此不疲。聊天,能做什么正经事呢?纯粹为了休闲罢了。有时甚至说到无话可说,就那么“嗯”“唉”“哈”地僵持,谁也不愿主动挂掉,不愿隔断这电话线的牵连。通着电话,即使不吭声,也觉得有个好朋友在远方陪伴,时光便放松地瘫软下来,懒懒地漫步。
好舒服啊。
再忙,也要挤出时间聊天。有位教授说,聊天就是用说废话的方式沟通感情。对,我知道自己说的都是废话,这有什么难为情的?人活着,如果只说有用的话,只做有用的事,就太累了。
功利心强的人往往无法忍受自己精力和时间的浪费。做每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时细细斟酌斤斤计较,行动前反复问自己:做这件事值得吗?有用吗?这样的人过于精明,生怕吃亏,爱跟自己较劲儿,把每一天当作气球——不吹到爆裂临界点誓不罢休。如此活着,就算累死了也不值得同情。
高中三年,迫于高考压力,我大概也算是功利心强的那种,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尽量充分利用。但每到周日和寒暑假期,我还是会忍不住做一些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事。比如花很多时间写日记,写信,写诗。我回家度假是从来不背书包的,因为无法容忍课本和卷子入侵我的业余生活。我把别人用来补习的时间义无反顾地献给文学,只因为单纯地爱好罢了。没想到这些无用之事,到自主招生考试的时候反而歪打正着,为我赢得了参加笔试的机会。我不想宣扬文学为我带来了什么,我只是深切地体会到,有时候越精打细算越得不偿失。人啊,难得糊涂。
现在我最讨厌别人说:“你这么付出,图什么呢?”有时我趴在桌子上连续几个小时用钢笔写小篆,既不为练习书法也不为温习古汉语,就是喜欢写,觉得它们很美罢了;有时我花费半天或者一整天写信,亲手剪裁信纸,制作信封,画上邮票,买来精美的贴纸做装饰,即便心里清楚可能根本收不到回信。我不图什么,做这些事是享受,享受生活是人的本能,无需理由和目的。
假期里我买了烤箱、工具和原料,自学烘焙。每天嗅着满屋的蛋糕香气,满手面粉,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帮我计算购买工具原料、烤箱用电还有人工费时费力的成本,向我证明还不如去蛋糕房买现成的吃,而且如果要开一家烘焙坊,还不如去技校学习来得实惠迅捷。我不是傻子,我知道DIY比机械化生产昂贵得多。事实上我做饼干蛋糕不是为了吃也不是为了开店.而只是单纯的兴趣罢了。亲手揉捏柔软的面团,在糖蛋奶的增增减减中感受微妙变化,站在烤箱旁静待面团慢慢长大,看着自己爱的人们满面笑容地品尝这些糕点……真是无与伦比的幸福!不开店就不能自学吗?有人说兴趣是自己的孩子,就是要挣钱养着它。不要跟我提什么有用无用值得不值得,我不计得失。梦想就是去做一些成本很高回报很少的事。如果非耍计较回报,那么,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就是最珍贵的同报。
只要条件允许,我就喜欢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每当我清空大脑,晒着暖阳什么也不做时,我都会感慨“浪费”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记得小时候画素描,刚画几笔就匆匆擦掉多余的部分,美术老师拦住我说:“别擦,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用的。”无用即大用,很多东西其实是没有标准能够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