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与生活重建调查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NG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北京市朝阳区垡头社区失独老人的生活现状,收集并分析了该地区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与生活重建现状,通过数据分析梳理了影响失独老人心理健康与生活重建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失独老人;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生活重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088-02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每年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以及民政部定期发布的社会服务统计数据估算,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超过1 000万人,失独老人总数将达到2 000万人。失独是指由于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自杀等原因,致使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唯一子女,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岁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老人来说,他们的晚年生活、情感依托等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
  失独问题近年来得到了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目前国内关于失独的相关研究大多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关注的是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杨勇刚等(2014)从风险的损失性视角分析总结了失独老人面临的制度风险、经济风险和自身风险等养老风险。肖云、杨光辉(2014)用优势视角基本理念分析了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了他们年老时存在的精神生活方面和经济生活方面等一系列养老困境及原因。第二个方面关注的则是政府和社会政策的扶持。李欢欢、韩彦超(2014)指出,要缓解失独问题,国家需要调整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同时也需要独生子女家庭改变家庭教养模式,提高独生子女的抗压能力。方曙光(2013)则从多元的视角,建議建立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从而帮助失独老人重建社会关系并重新融入社区。
  在国外,桑德斯(Sanders,1992)研究发现:孩子的死亡对父母打击极大,使他们感到茫然无助甚至绝望,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夫妻关系可能由此紧张,社会交际圈缩小。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未来希望的寄托,失独会重创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自我认知,使其世界观变得失序、混乱。关于失独后的悲伤调适,冉度(Rando,1986)指出,失独者在丧失亲人后,为适应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失落感而做出一种针对悲伤的自我调适,这种调适过程可能时间漫长,甚至终身难以抚平。
  失独老人在重新融入社会生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众多的困难,包括外界的困难,也包括自身的因素。那么,影响他们生活重建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他们重新开始生活,国内外对此尚未有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也成为本文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假设
  1.社会融合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Durkheim)认为,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是指社会不同的要素、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整体的过程及结果,分为机械融合和有机融合。机械融合存在于原始社会和不发达社会中,而有机融合则产生在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发达社会。作为一个游走于主流群体边缘的群体,失独老人由于自身内心世界受创之后产生的封闭状态,以及社会支持和帮助的不足或缺位,很容易使他们成为被人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未来生活能否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能顺利地重新融入周围社会。在这个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内因与外因将分别起到重要的作用。
  2.再社会化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斯梅尔塞(Smelser,1995)认为,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它是指一个人由于先前学习不完全,或者由于不适应某种新环境,而重新学习价值、角色和行为方式。再社会化可以分为两类:自愿的再社会化和非自愿的再社会化。前者指个体自发地用新认同或者价值与行为模式取代原有的认同或价值与行为模式;非自愿的再社会化则是以全控机构将个体与过去隔离,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个体的日常活动。对于失独老人来说,要重新融入社会,他们可能需要打破或者放弃旧有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与认知体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失独老人的社会重建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愿再社会化的过程。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的失独老人。本次研究基于所调查社区失独者的实际年龄范围,把失独老人的调查范围确定在50岁以上。北京市垡头街道管辖12个社区,面积共5.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10万人。该街道失独老人家庭共计22户,其中调查走访失独老人家庭22户共34人。
  (三)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查采用了自编的失独老人的基本状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失独后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掌握被访者的基本资料,了解他们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状况。
  二、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失独老人在精神上缺少慰藉。失独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唯一的孩子,晚年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与绝望。当他们在晚年回顾一生时,更加倾向于负面的、消极的心理,认为他们的一生是失败的,没有让他们引以为傲的☆社会研究☆事情,他们会将痛苦的经历扩大化,甚至会为死去孩子的事情而自责,时时刻刻让自己活在内疚中,这时失独老人会表现出强烈的不安与孤独,认为生活没有盼头,希望早日结束自己的生命。对社会交往也抱有强烈的排斥态度,不愿与任何人交流,诉说心事,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久而久之他们会越来越抑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抱怨、自责,精神也会变得更加敏感、脆弱。
  在调查中发现,失独老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不高。在问卷中,当问到“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时,选择6人及6人以上的仅占11%,选择3-5人占37%,选择1-2人占43%,选择没有朋友的占9%,通过调查看出,相当数量的失独老人感到周围可以得到支持与帮助的朋友数量不是太多。当问及“您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19%的失独老人“从不向任何人诉述”,38%的失独老人“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诉述”,28%的失独老人选择“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您会说出来”,只有15%的失独老人“主动诉说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失独老人不太愿意与外界交流。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宗教组织、工会、社区等)组织活动,11%的失独老人从不参加,47%的失独老人偶尔参加,29%的失独老人经常参加,13%的失独老人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绝大多数的失独老人不会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失独老人缺乏获得主观支持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当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有效地与外界沟通,阻碍了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失独老人的帮助非常多,虽然可以获得支持,但是很多失独老人却拒绝别人的帮助,也不愿意参加团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封闭自己,逃避现实。由此可见,失独老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不高。   三、对策
  (一)加强社会支持
  1.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方面应该根据现在的社会发展调整相关政策,通过政策的稳定性和普惠性,切实保证失独者的老年生活。应当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投入的比例,尽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增加并明确其中对失独群体的赡养保障条款,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或条例,为失独老人的养老等问题建立公共服务体系,适当提高医疗补助水平,以购买社工服务为失独老人提供适宜的生活照料。
  目前,在朝阳区垡头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七彩昀公益机构会定期组织社工到社区组织失独老人开展活动,并对他们开展定点关爱服务活动,例如为部分失独老人家里提供“一按铃”服务,方便失能老人生病时及时得到救治。
  2.扶持相关的专业社会组织
  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具有一些天然优势,它们萌发于市民社会,对特殊群体的感知更加具体,采取的行动也就更具针对性,与受助者距离感就会缩短,取得的效果也更加明显。专业的社会组织在帮扶失独老人的精神生活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在制度上给予这些社会组织一定的经济补贴与资源支持,构建一个为社会所共济的人性关怀体系,依托志愿者的力量,为失独老人建立长效的心理救助机制。
  3.依托社区,关爱失独群体
  在走访调查中,调查人员了解到,朝阳区垡头街道对失独老人的日常生活十分关心,逢年过节都会有专人上门慰问,老人生病了需要上大医院,社区还会帮忙网上预约挂号,并为部分失独老人家里提供“一按铃”服务,方便失獨老人生病时及时得到救治。为了使他们尽快走出丧子的伤痛与阴霾,社区为失独老人专门组织了活动,例如:运动会、健康知识讲座以及社会组织七彩云专门为失独老人设计的各种活动。社区为了更好地为失独老人服务采取“老人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服务模式,将老人的需求、反映的问题细化、量化、具体化,然后由服务团体或党员个人认领,需长期帮扶的结对帮扶。
  (二)采取积极策略,疏导心理问题
  在北京朝阳区垡头街道,每年4月份,社区会积极组织失独老人开展运动会,加强老人的沟通交流;每年有两次主要针对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讲座,为失独老人疏通心理障碍,尽快走出阴霾;社工社会组织定期会组织失独老人开展活动,教失独老人一些手工项目,动手动脑。
  对于失独老人来说,减轻失独的内心之痛需要“真正贴心”的理解和支持。躯体患病和社会活动情况对失独老人的心理疾患程度有较大的影响,单纯的娱乐活动对减轻失独老人的不良心理状况作用可能不大。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失独老人身体健康的关注,可以让专门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和治疗,另一方面想办法促使其回归社会生活,增加社会活动,而不能仅仅为其提供一些娱乐活动。为此,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功能更加完善的失独老人养老院或敬老院,形成崭新的社会组织,使失独老人可以在其中恢复社会生活,各尽所能,重新体验生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Rando,T. A.Grief and mourning: Accommodating to loss. In Wass,H&Neimeyer,R. A.,1995:211-239.
  [2]Burchardt,T.,Le Grand,J.& Piaehaud,D.,“Social exclusion in Britain 1991—1995”,Social Policy a Administartio” ,33(3).
  [3]方曙光.断裂、社会支持与社区融合: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
  [4]李欢欢,韩彦超,“失独”问题的社会学解读[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3).
其他文献
(北方民族大学 文史学院,银川 750021)  摘 要:民族高等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人才模式上突出自身特色,同时也要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课程资源,以此缩短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积极开展通识类选修课程,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来提升其内涵,这是彰显民族高等教育的水平与层次的重要方面。以北方民族大学通识类选修课程《阅读与写作》为例,探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42)  摘 要:随着“网生代”成为大学生的主流人群,传统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教学主体方面的引导性与适应性困境、教育内容方面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困境、教学要求方面的规范性与生动性困境。“互联网+”条件下,“网生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只有通过教学主体的提升、内容的优化、方法的创新,才能使“互联网+”条件下的思政课更好地适应
期刊
(包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包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自立项建设以来,一方面,积极进行团队建设理论研究,对教学团队的概念、主要特征,建设教学团队的意义及建设教学团队需要开展的工作,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同类院校的專业教学团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它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建设的重点,它要依靠人们内在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个体的行为。它是法律硬性强制力的重要补充,也是当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手段。自媒体病毒式的蔓延,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而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指引作用。在自媒体背景下,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培育
期刊
摘 要:当前,中国大陆与社会的关系似乎与法团主义理论的制度设计相似,然而源自西方的法团主义其内在要求——市民社会,却与中国大陆现实不符。由此提出行政吸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重新界定中国大陆中央与地方基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但是,国家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回归法团主义所强调的独立且合作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关键词:法团主义;国家与社会;行政吸纳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与《1857-58年经济学手稿》两个文本的共通点之一是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且《1857-58年经济学手稿》的撰写正是从马克思对蒲鲁东派的批判开始的。在“巴师夏和凯里”部分里,马克思在历史方面对巴师夏的批判与对蒲鲁东的批判如出一辙。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再次批判了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并阐明自己研究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民族分布和交往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多民族社区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形势和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社区治理格局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居民组织等多元主体都参与治理的协同治理模式。协同治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居民利益最大化,但目前我国城市多民族社区发展尚未成熟,居民很多利益诉求还得不到满足。
期刊
摘 要:“公意”是卢梭《社会契约论》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其政治哲学架构的中心环节。“公意”是因社会契约的缔结而产生的道德共同体的意志,是人民主权的集中体现,具有绝对至上的道德价值。卢梭试图用“公意”来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紧张而复杂的关系,达到既保障共同体的道德至上性,又不丧失个体的自由本性的目的,进而为政治权力建立起稳固的合法性基础。  关键词:卢梭;公意;共同体;自由  中图分类号:B565.
期刊
摘 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治国是完善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依法治国;中国梦;政治保障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005-03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
期刊
摘 要:在美国,一直存在洛克式的自由主义和伯克式的保守主义两大传统。自由主义倾向于将个人自由看作核心价值,而保守主义推崇传统、秩序和权威等作为其重要理念。美国的自由主义包括了洛克式的自由主义和伯克式的保守主义,使其具有明显的美国特色。因此,在美国的经济、社会和外交政策等领域都深深地打上了洛克式自由主义与伯克式保守主义的烙印。  关键词:政治思潮;洛克式自由主义;伯克式保守主义  中图分类号:D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