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社会建设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谐德育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当代教育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和谐社会 当代教育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施静龙(1979- ),男,浙江湖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助讲,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工作。(浙江 湖州 313000)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026-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为中国社会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目标。只有尊重社会个体的人性自由、生存价值和德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因此,和谐社会建设对当代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奋斗目标。
  
  一、和谐社会思想的渊源及其与教育的联系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国历史上就有“和为贵”① “大同社会”等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在西方,从古希腊“和谐即最美”的界定,到空想社会主义的“全世界和谐”② “和谐与自由”③,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社会和谐”美好蓝图的勾画,都蕴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都说明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和社会理想。人类社会就是在“和谐——不和——和谐”的动态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种全新的社会和谐,也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必经之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构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殿堂,这无疑是社会各子系统在当今时代的新型目标和要求。和谐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⑤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出发,一个社会要实现和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都能正常地发挥功能,协调发展。教育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强大的社会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人是社会的人,受教过程历经人的生存始终,社会发展的实质是社会个体即人的发展过程。同时,人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育发展得好,国民素质就高,生产力也就发展。教育总是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目标,政治与社会、教育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统治阶级通过教育来提升本阶级的文化素质,提高执政能力;也通过教育把本阶级的意识形态灌输给国民,取得意识形态上的相对一致。教育承担着建设社会文化的重任,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
  要基础,和谐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适应和谐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育所需人才。
   1.教育要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担负着促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它必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而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教育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各种必要条件,尤其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根本,而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的主要手段,是知识、经济、文化的生产和创造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为社会提供服务。而教育所培养的人是面向社会、走入社会的,要接受社会的挑选,它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必然是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教育培育和谐发展的人创造了基础。因此,教育适应和谐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服务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2.和谐社会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人自身发展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中心,和谐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来实现的,而教育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符合和谐社会发展需求的人的主要手段。同样,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前提的,离开了教育的发展来谈社会发展是不现实的。而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造新的科学技术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归根到底,是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人才来实现。邓小平曾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高瞻远瞩地指出:国家建设千头万绪,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而中国经济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借助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发展社会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靠的是教育,教育是基础,是根本。
  
  三、和谐社会建设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1.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当代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同样,当代教育必须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引下前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发展稳步、健康、扎实地向前推进。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教育的根本在于实现人的素质的提升,实现全民发展的目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前提和条件。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⑥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这说明个人的和谐发展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标志。就个人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地发掘和调动。只有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才能得到实现,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当代教育的内在要求。就内容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由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充分发展三个方面构成的。实质是人作为主体,其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各种需要、能力、素质等动态的、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和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人的各种潜能素质得以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得以丰富完整,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充分显现,使人的发展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2.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当代教育坚持和谐德育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来看,和谐德育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当代教育必须实现的目标,对构建和谐社会下当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谐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相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全面和谐的发展。⑦其主要功能与目标在于促进人的身体与心灵、智力与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性与审美等方面普遍的、和谐的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社会。这一目标与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紧密联系、相互对应的。居于社会的人既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只有居于各个社会岗位的公民具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友爱、自主创新、崇善致德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建设与之对应的和谐社会。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也诱发了个人主义倾向、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思想。建构和谐德育,重在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着力提升全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能够加固和谐社会的内在基础,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3.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当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就是人自身发展需求的现实满足程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使全体社会成员的尊严都得到维护,权利都得到保障,价值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人不仅是社会和谐的受益者,更是社会和谐的推动者。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教育理念角度看,当代教育最终的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和谐社会下的当代教育应该激发教育双方的主体情怀和自觉意识,关注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不再将具有主体情怀的受教育者视为可以任意塑造的客体。换言之,当代教育应自觉地把握个体、社会、自然之间的发展张力,在人类求索发展道路的实践中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
  4.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当代教育坚持树立民主团结的民族精神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素有“贵和”思想,崇尚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和谐。和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新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和谐观念向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可以利用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由此看来,和谐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对现代社会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追求目标上的新调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根基。胡锦涛同志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强调指出,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发愤图强,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而民族精神教育正是凝聚力的教育、震撼力的教育、意志力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因此,当代教育正应坚持树立民主团结的民族精神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发展先进文化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使中华民族的意志、精神进一步振奋和昂扬起来;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应科学把握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不断激发民族志气,鼓励群众士气,弘扬社会正气,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充分发挥精神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和谐社会建设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指路明灯,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谐德育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当代教育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注释]
   ①“和为贵”语出《论语·学而》,是孔子晚年的学生有子说的,原话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②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取代。
  ③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之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
  ④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
  ⑤郑杭生.和谐社会与社会学[N].人民日报,2004-11-30.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⑦詹万生.“和谐德育”论[N].光明日报,2006-03-22.
  
  [参考文献]
  [1]苏宝梅.和谐与民族精神[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2]李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5(5).
其他文献
针对电子专用设备领域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专利信息、专利组合效应、人才激励作用、国家政策支持、知识产权的资本运作、商标品牌价值等多方面分析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四种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要求学生不只要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即除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对艺术有一定的审美和涉猎。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学规律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作者本人多年教育经验就钢琴学习的本身意义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作简要阐
【摘要】声乐是一种通过演唱将歌词和音乐同时表达给观众的表演形式。演唱者不但要将词作家和作曲家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同时还要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也就是对作品进行第二次升华,我们称之“二度创作”。它能够促使演唱者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更好的促进音乐发展,广泛传播音乐作品。和谐文化下歌曲“二度创作”的目的是使音乐作品更具有导向、凝聚、规范、辐射和激励功能,那么在进行歌曲“二度创作”的时必须时刻在“和谐
以二乙烯三胺为吸收剂,柠檬酸为添加剂,考察了二乙烯三胺-柠檬酸吸收/解吸SO2工艺过程。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柠檬酸吸收/解吸SO2合适的条件为二乙烯三胺浓度0.2mol/L,二乙烯三胺与柠
针对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装备发展的三个阶段和近几年来煤炭开采技术与装备发展的重要成果,分析了急倾斜煤层综采综放成套装备、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装备、特厚煤层大
在河北省会石家庄西南之隅,有一所年轻而又成绩骄人的中等职业学校——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说它年轻,因为它建校只有十二年,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十二年时间里,学校实现了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规划建设中,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处理好事业规划与基建规划、建学院与建房子、建筑文化与生态文化等关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职院校 建设 规划  [作者简介]刘南平(1960- ),男,江西萍乡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江西九江33200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采用等离子体法制备Pd/γ-Al2O3催化剂,用场发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催化氧化低浓度CO的性能。结果表明:Pd/γ-Al2O3经等离子体处理,Pd2+被还原成单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成为我国当前用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需不断加强的工作,其中如何对待女性的继续教育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