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大学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m_crs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23—24日,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大学教学改革研讨会”(原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在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的8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围绕“开放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出席开幕式的有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石鹏建、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宗本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义遒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等领导、专家。开幕式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陈懿院士主持。
  开幕式上,江苏省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首先在致辞中向会议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江苏省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尤其是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宋永忠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瞿振元会长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讲话精神指出,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扩大教育规模、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民族素质的深远影响。当前,国际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美国三大公司以及法国、日本、英国等地相继建立MOOCs平台,国内一批学校积极关注、一部分学校已启动开放课程的建设,我们应该从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他还高度评价了连续六年举办的中国大学教学论坛(现改称“教学改革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工作,使论坛成为教学研究会的品牌活动,也使教学研究会成为“教务处长之家”。周远清教授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谈了他在多年教育管理工作中沉淀下来的感悟,要求高教战线的同仁念好“四本经”,深刻理解“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本科是基础,培养人的三要素是知识、能力、素质”。
  石鹏建副司长围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情况和工作思路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教育部已经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作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突破口,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他介绍了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情况。由高教司牵头,高教司、职成司、教师工作司、社科司共同完成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由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包括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以及正在研制准备使用的爱课程校园端)组成,截至目前,视频公开课已经在“爱课程”网以及其联合的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教育频道推出405门课程。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构建适合在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目前已经有1291门课程批准立项建设,其中897门已经在“爱课程”网上线。他还特别指出,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动态的建设与共享过程,是否是“精品”取决于上网后的表现,包括与网上学习者的教与学的互动、课程的更新与完善。他希望作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及门户网站“爱课程”网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我国高校全球影响力的有力抓手,并鼓励高校将“爱课程”网链接到校园网主页,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关注和使用“爱课程”网的课程,让国家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高教司还就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方案做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2014年继续建设4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包括高水平的更加适合大学生提升文化素质水平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由各教指委组织的专业导论类视频公开课,同时指导参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学校对视频公开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创新;相继启动新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他还希望,各高校、教指委、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和抓住信息化时代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切合实际地分析自身条件,自愿申请参加课程建设,参与课程培训,参与使用实践;充分认识网上开放课程的影响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课程质量和网上教学效果。
  会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做了《传承与创新——关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考与行动》的报告,回顾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历史,介绍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情况以及中国大学MOOCs的建设要求,并倡导通过集成创新引领课程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组组长、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报告的题目是《构建共享体系 推动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将以“爱课程”网为核心,以省级资源管理平台为依托,以“爱课程”校园端平台为基石,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资源服务体系,创新机制,构建基于“公益性+市场化”的共建共享体系,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网易教育产品部总监孙志岗基于网易在线教育平台的运营,围绕“解决受众是谁?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保持学习者活跃度?”三个核心问题,对在线课程制作与运营的实践做了探讨和展望。
  研讨会随后邀请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主任委员袁驷教授、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宗本院士、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少刚研究员、北京大学网络开放课程工作组副组长汪琼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傅康生教授做了大会发言。会议还围绕开放课程与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转变、开放课程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开放课程与学习模式改革、 开放课程的可持续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开放课程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创新等主题进行了18场分论坛报告和互动研讨。有关专家报告的PPT及本届研讨会的其他资料已上传至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网站(www.crct.edu.cn)。
  自2008年以来,“中国大学教学论坛”每年一届,每届选取一个教学热点为主题,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得到了广大高校的高度认可和有关省教育厅、承办高校的大力支持。自今年起,“中国大学教学论坛”更名为“大学教学改革系列研讨会”,会议将一如既往,为广大高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务处长、院(系)负责人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围绕教学这一核心,搭建一个高层次、广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
其他文献
【正】 强化,是塑造和矫正儿童行为的必要手段。在美国,不少学校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十分注意强化对行为形成和改变的作用。相应地,他们也提出了不少强化设想与措施。例如,
摘 要:哲学究竟是定位为科学还是定位为人学?科学和人学究竟又该是什么意义上的科学和人学?这成了当前哲学本科教材建设的节点。长期以来,由于对哲学自身的身份不明或定位不清,哲学本科教材总是可怕地以一种非哲学的方式叙说着哲学的问题,并直接导致大学哲学教育的自我遮蔽、自我解构和事与愿违。从人文视野出发,哲学本科教材的学科定位应该立足于两个基本立场:一是哲学不是一般意义的科学;二是哲学是最高意义的人学。  
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针对地方普通高校在具体实施中发现的课程整合、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主要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
工效际准有助于技术系统的设计,从而保证人的健康和效率。本文描述机器和机械装置的工效学,以及工效学领域中国际标准化的活动。
摘要: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基础与专业结合,研究与应用并重,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在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中,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课程建设及培养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两方面的努力,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的特色得到挖掘和拓展。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复旦大学;微电子学;创新人才培养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有半个多世纪的深厚积累。20世纪50年代
CDIO理念下的工程教育改革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然而CDIO模式的普适性同样遭到质疑。本文从协同理论的研究视野探索CDIO的本土化路径,构思了基于协同理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S
摘 要:课程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内容,应从更新课程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入手。教师是课程优劣的决定因素,因此课程改革既要靠行政推动,更要靠教师自觉塑造角色品格。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角色;自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
心理所老所长潘菽先生不幸于1988年3月去世,到现在已有9个年头了。今年7月13日,是他诞辰100周年。现在,心理学界许多前辈和同仁正在准备纪念他。在他的身后,能有这么多人记着他的诞辰、回忆起
【正】 本文将概述两个方面的问题:①不同的目标建立形态对任务绩效的影响;②各种不同因素对目标建立作用的影响。有关目标建立的研究属于一种朴素的,有限制性的动机研究,它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儿童对学校的适应能力。我们选择北京和芝加哥为两国的代表城市。对北京市11所小学、芝加哥20所小学儿童的课业水平和影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