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对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有着重要意义。但现今的文言文教学却陷入死记死背的僵局,课堂上枯燥无味,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所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新课标理念贯穿文言文教学,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成为语文教育者共同思考的课题。
一、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兴趣可用下列方法。
1.巧“导”。可用熟悉的生活现象设计导语,或用与课文相关内容设计导语,或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背景设计导语,或用成语、俗语设计导语,或用提问题、设置悬念等方法设计导语……力求千变万化,调动多种方式,使用不同手段。如教学《出师表》,用三顾茅庐这一成语导入;如学习《核舟记》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中国传统工艺的图片;导语设计的方法、角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遵循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2.活“读”。文章的韵味是从诵读中体会的,语感是从诵读中积累的,兴趣是从诵读中产生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所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也要尽量形式多样,如范读、齐读、轮读、个人读、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分角色读、赛读、伴乐读、清读、表演读、听读等。我们也可以改变平时的阅读节奏,放慢节拍,并可辅之以头部晃动、面部恰当的表情,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还要注意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灵活用。教师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提高。教会学生读的方法,给予恰当的评价与鼓励。当学生能对文言文琅琅上口,出口成诵时,也就不再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件多难的事情了,心理上也就不再拒绝学习文言文了。
有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初中生记忆好、背诵快的特点,在文言文讲述之前先让学生背诵。开始的时候有顾虑,怕新的文言文背诵起來有难度,但初中生的潜力绝对不容忽视,笔者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到讲课的时候,连后进生都能背诵,剩下两三个程度不好的,到讲完课为止,也能基本背会。这样下来,到讲解的时候,范读、齐读、字词、文意、理解的环节非常顺利,学生对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的难点能准确提出,重点记忆,学习起来有所侧重,且整个过程轻松愉悦,基本不存在特别难懂的字词、文意,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3.增“写”。要激发学生对文本再创造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可采用改写、仿写等形式。这相对于学生平时的写作要容易得多,同时,学生还能够深入地去理解课文,一举两得。比如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成叙事散文;把《与朱元思书》改写成富有想象的现代文;把《唐雎不辱使命》改写成课本剧。学习《陋室铭》后仿写,教师先读几篇别人仿写的例子,以此启迪学生,激起仿写兴趣。适当的文言文写作训练能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现代文的表达能力。
4.用“唱”。词是用来演唱的,文言文也可以唱.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如《陋室铭》、《马》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去唱,既增强兴趣,又便于记忆。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考试中必定有文言文翻译的项目,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察,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一、学生一定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准确,不改变或增删内容,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准确译出词义。
(2)流畅,尽量口语化、规范化,合乎现代语法规范及语言习惯。
第二、注重积累,学会总结。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不加以总结,会杂乱无章,且难以记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省略句等,是最容易混淆的内容,又往往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就需要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便考试时灵活运用。那么,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加强归纳分类,积累记忆。这样便能事半功倍,日积月累,收效一定可观。
第三,学会反思,反思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及学习中的不足,“做对的是经验,做错的是教训”,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有了足够的兴趣,再结合正确的方法,抓住文言文字词,掌握了文言句式,搞好了篇章诵读,日久天长,何愁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呢?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能够普遍运用的,唯一可行的便是“因材施教”,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使学生很好地继承祖国语言文化这份珍贵的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兴趣可用下列方法。
1.巧“导”。可用熟悉的生活现象设计导语,或用与课文相关内容设计导语,或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背景设计导语,或用成语、俗语设计导语,或用提问题、设置悬念等方法设计导语……力求千变万化,调动多种方式,使用不同手段。如教学《出师表》,用三顾茅庐这一成语导入;如学习《核舟记》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中国传统工艺的图片;导语设计的方法、角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遵循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2.活“读”。文章的韵味是从诵读中体会的,语感是从诵读中积累的,兴趣是从诵读中产生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所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也要尽量形式多样,如范读、齐读、轮读、个人读、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分角色读、赛读、伴乐读、清读、表演读、听读等。我们也可以改变平时的阅读节奏,放慢节拍,并可辅之以头部晃动、面部恰当的表情,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还要注意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灵活用。教师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提高。教会学生读的方法,给予恰当的评价与鼓励。当学生能对文言文琅琅上口,出口成诵时,也就不再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件多难的事情了,心理上也就不再拒绝学习文言文了。
有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初中生记忆好、背诵快的特点,在文言文讲述之前先让学生背诵。开始的时候有顾虑,怕新的文言文背诵起來有难度,但初中生的潜力绝对不容忽视,笔者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到讲课的时候,连后进生都能背诵,剩下两三个程度不好的,到讲完课为止,也能基本背会。这样下来,到讲解的时候,范读、齐读、字词、文意、理解的环节非常顺利,学生对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的难点能准确提出,重点记忆,学习起来有所侧重,且整个过程轻松愉悦,基本不存在特别难懂的字词、文意,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3.增“写”。要激发学生对文本再创造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可采用改写、仿写等形式。这相对于学生平时的写作要容易得多,同时,学生还能够深入地去理解课文,一举两得。比如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成叙事散文;把《与朱元思书》改写成富有想象的现代文;把《唐雎不辱使命》改写成课本剧。学习《陋室铭》后仿写,教师先读几篇别人仿写的例子,以此启迪学生,激起仿写兴趣。适当的文言文写作训练能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现代文的表达能力。
4.用“唱”。词是用来演唱的,文言文也可以唱.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如《陋室铭》、《马》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去唱,既增强兴趣,又便于记忆。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考试中必定有文言文翻译的项目,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察,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一、学生一定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准确,不改变或增删内容,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准确译出词义。
(2)流畅,尽量口语化、规范化,合乎现代语法规范及语言习惯。
第二、注重积累,学会总结。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不加以总结,会杂乱无章,且难以记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省略句等,是最容易混淆的内容,又往往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就需要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便考试时灵活运用。那么,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加强归纳分类,积累记忆。这样便能事半功倍,日积月累,收效一定可观。
第三,学会反思,反思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及学习中的不足,“做对的是经验,做错的是教训”,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有了足够的兴趣,再结合正确的方法,抓住文言文字词,掌握了文言句式,搞好了篇章诵读,日久天长,何愁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呢?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能够普遍运用的,唯一可行的便是“因材施教”,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使学生很好地继承祖国语言文化这份珍贵的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